文|黄冰芬
“中央支持香港保持独特优势,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重要功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13日以视频方式出席在香港举行的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以“四个希望”为香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路向。这是丁薛祥副总理今年3月代表中央分管港澳工作后,第一次面向香港社会发表公开讲话,充分显示中央高度重视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角色,让人看到广阔前景,深感大有可为。
经过十年持续不断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早已成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平台,取得了巨大成绩: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其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年均增长4.1%,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4%,共4000万人摆脱贫困;中国与60多个重要合作伙伴的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8.6%,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年均增长5.8%;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建成营运,更是标志性的成果……
香港作为“一带一路”的受益者和贡献者,要借举办本次高峰论坛的契机,积极响应丁薛祥副总理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努力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进一步推动资金融通
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可进一步发展人民币业务,满足“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需求。因应这些国家基建项目有庞大的融资需求,正好发挥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和债券市场的优势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成员的作用,丰富离岸人民币的金融产品和投资渠道,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基建融资中心,吸引更多沿线国家的投资者。
同时,气候变化促使全球合作减少碳排放,未来30年“一带一路”国家预计需要66万亿美元的绿色基建项目投资。香港的绿色金融市场领跑全亚洲,应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发展成为国际绿色科技及绿色金融中心。
二、发挥“一国两制”独特优势,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拓展经贸网络
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香港既背靠祖国也联通世界。基本法第149条赋予香港以“中国香港”名义参与国际民间团体和组织。我们应进一步发挥这项独特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争取尽早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的范围。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香港联通世界的平台可服务大湾区各城市及企业所需,成为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超级联系人,协助大湾区企业并船出海,共同拓展“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网络。
三、发挥普通法及专业人才优势,加快建设国际仲裁中心及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香港作为具有普通法制度的城市,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国际认可的商业环境,应加快发展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处理“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法律纠纷。同时,香港可发挥在金融、法律、设计、咨询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优势,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衔接“一带一路”市场规则国际标准,达至高质量联通水平。
四、发挥自由开放包容及国际化优势,加快建设中外文艺交流中心
香港是中西文化荟萃交融之都,文化多元包容,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通上具有语言和人文优势。应加快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以及区域教育枢纽,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教育、展览等方面合作,并吸引沿线国家学生学者赴港留学研学,为共建“一带一路”夯实友好的民意基础。
世界格局仍在变动,地缘政治风险无处不在。面对变局,港人当重拾狮子山下敢拼善战能赢的“香港精神”,保持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做好“超级联系人”,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主任,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