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中公民及社会发展科(公民科)设有内地考察活动,旨在让所有高中生亲身了解和体验国家发展进程,增加他们对国家的认识和归属感。随着科目全面在各级推展,首批约4.3万名学生早前已完成到访广东省22条路线的考察,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亦会于新学年进一步优化行程安排,帮助师生深化学习体会。有首批参加考察团的高中生分享指,考察有助自己对国家发展进程,以及对于各地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支援有更清楚的认知,启发未来于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的目标。参与学校老师则认为,学生可藉公民科亲身考察,了解世界和国家的发展趋势,更好地装备自己,制定更优良的生涯规划。
港生参观永庆坊,有同学提到,在广州永庆坊看到古建筑活化,加入不少打卡位和潮玩店,使古建筑既能得到妥善保育,亦能继续承传教育局日前公布,在4月至8月首批公民科考察团的基础上推出新学年安排,包括行程由上学年的22个增至26个,主要以两天至5天团为主,一天团由8个减少至3个,并新增7个广东省外的考察行程,此外今年更可于当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参与新增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教育局日前公布,在4月至8月首批公民科考察团的基础上推出新学年安排,图为公民科考察团分享会仅经书本看国家 感距离很远
多所学校公民科师生代表昨日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分享内地考察体会。其中,中华基金中学中六学生张同学在7月参与了深圳考察团,她坦言,在亲身参观前只透过书本认识国家发展,时常会觉得自己和国家距离很远,此行大大加深对国家情况的了解。她举例,在参观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时,透过职员介绍,知道原来身边很多事物都与国家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例如一些太空育种的食物,在经过研究后对日常食粮亦有贡献;而日常经常使用湿纸巾,一开始是为了便利太空人在无法储水环境下清洁而发明,随后才演变成日用品。她表示通过这些体验,感觉自己和国家的联系更密切。
张同学还分享了参观观澜版画博物馆以及深圳企业研祥智能科技的经历。她表示,通过博物馆的展品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前瞻性,以及中国在文化保育工作上的优秀,同时中国亦积极与世界各地交流,在展馆内展出他国艺术家的作品,让中华传统推广得更远。此外,她了解到深圳政府为当地科技公司给予不少资金支持,又积极招揽外国人才,是当地科技进步的关键。结合亲眼所见加上书本研习知识,让张同学感受和认知更加深刻,未来如有机会,有意到内地发展。
来自顺德联谊总会谭伯羽中学的高同学则参加了珠海、广州的两天团,分别考察两地的航空发展与文化保育。她表示:“以往提到通用航空,大多数时候只会想起Air Taxi,参观航空基地后才发现,原来祖国已经有纯国产的飞机,还可以水陆两栖。”此行见证到国家航空科技的发展实力,让她以此为荣。
受政策支持 港生盼到内地创业
高同学提到,在广州永庆坊看到古建筑活化,加入不少打卡位和潮玩店,使古建筑既能得到妥善保育,亦能继续承传;而参观当地初创企业,知悉当地政府对香港创业者的资助和政策支持亦令她深受鼓舞,希望未来毕业生亦能把握机会到内地创业。
对学校老师来说,公民科实地考察让学生能将书本知识结合所见所闻,让了解国情学习体验更加完善。嘉诺撒培德书院副校长陈立宜提到,教育局的行程规划及支援,有助学校筛选切合教学需要的考察路线,老师亦能更好地将景点知识和书本扣连。他特别欣赏教育局在新学年增设的5天团中,加入到访当地学校的安排,让学生亲身到内地和同学交流,可实地认识两地教育的异同,有助为未来发展和就业打下基础。
顺德联谊总会谭伯羽中学老师曾家俊表示,不少学生会在新闻报道中读到南沙、前海发展的相关资讯,然对这些地方的面貌却欠缺实际概念,公民科考察,可让他们能亲身体验港珠澳大桥、高铁等国家重要基建,不再只是“纸上谈兵”。 他期盼学生在考察国家最新发展后,对国家发展和资源怎么帮助到自身有更清楚的认知,为未来就业及发展亮起一盏明灯。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13/1YXuA8X0D2iB2weI7MHBjODpmnnLyRfGgbK.jpe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13/bJKjkSO6iklSRdayFEFQBd5kiCG8OUNaEGb.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