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锦球
行政长官李家超正马不停蹄地听取各界意见、准备新一份施政报告。在香港由治及兴新阶段,需要做好区议会选举、建立关爱队伍、完善地区治理结构,稳固“爱国者治港”基础,时刻绷紧维护国家安全意识,确保国家安全;同时加快强劲“兴”的动能成为各界共识。当前国家力促内需消费、各省市发展文旅产业创新不断,香港获国家支持建立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正可以发挥优势、壮大文旅产业,这需要香港以创新精神、湾区思维,来提升文旅服务、增强香港对内地旅客的吸引力,促进消费增长动力。
近期香港启德邮轮码头交通配套严重不足、邮轮登岸旅客排长队等候接驳交通问题,引发各界反思香港服务能力提升、特区政府各部门协调指挥加强等存在的不足,特区政府立即行动,与业界商讨后决定推出专线巴士接驳购物点与旅游热点,并探讨启德码头打造“迷你香港”购物新区的可能。香港面对问题快速反应固然可喜,但发展思维要创新、前瞻规划要跟上。
以产业发展推进八大中心建设
香港如何强劲“兴”的动能?脚痛医脚、小修小补,在世界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已不合时宜、且错失发展机遇,香港需重新做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行政长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报告,可考虑以贡献国家高质量发展建设为目标,对香港产业发展,进行新的顶层设计,以产业基础的稳固、发展,支撑香港的八大中心建设推进。
以旅游为例,疫后内地客访港人数增长未如预期,旅发局8月11日公布数据,7月访港旅客约360万人次,其中297万多人次来自内地,内地市场恢复水平约7成,虽有约半数为过夜旅客、稍高于疫情前,但短途客较多仍是香港旅游的结构性问题。目前内地客追求深度及多元化体验,看中文化旅游、教育旅游等,香港若仍固守传统旅游模式,购物天堂、盛事之都的吸引力难免下降,造成连港人也争相北上深圳消费而不是留在香港促进本地消费,而以文旅产业发展思维,对本港旅游及文化优势进行创新包装、宣传,则香港旅游或可涅槃重生。
内地文旅产业发展,注重打造“24小时消费圈”,如广州将博物馆、美术馆开放时间延长,与美食节、嘉年华活动等结合,大做夜市文章,力促消费增长。香港有中西文化荟萃优势,又有新开的香港故宫博物馆、M+视觉艺术展馆、西九文化区等,夜市等本身就丰富多彩,若以文旅产业思维来增强香港旅游的吸引力,则潜力巨大、商机无限,同时文旅产业的发展,将让香港建设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工作可稳步推进、豁然开朗。
呼应内需大潮全面提升服务
疫后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是各地力促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无论是国际邮轮旅游复苏,还是航空旅游复苏,最近这两三年皆为黄金机遇期。香港获国家支持发展八大中心,顶层设计上一定要与国家相关战略紧密结合,呼应好国家战略,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与内地省市合作发展,方可做到事半功倍。
香港文旅产业发展,顶层设计要紧扣中外文化中心建设,并要将特区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效能结合起来。一是要重视文旅龙头企业的培育;二是要注重发展文化地标,以文化地标构建文旅消费链;三是以湾区思维联合内地城市打造精品文旅线路,配合一程多站的推广,形成湾区文旅发展的合力;四是与各省市合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把文旅发展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结合起来,从而增强香港的文化吸引力;五是要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服务内地文旅发展的金融需求,将香港鼓励创新型生物科技企业来港上市的成功经验,延伸到支持内地文旅企业来港上市领域,提升香港竞争力。
社会各界期待行政长官新一份施政报告,能在做好强劲香港“兴”的动能上多着笔墨,以创新思维,注重顶层设计,切实提出配合八大中心发展的产业发展政策和顶层设计蓝图,以稳健的产业发展,呼应国家战略,汇入国家扩展内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潮,推动香港八大中心建设,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义工联盟主席)
https://minio.bau.com.hk/zjsp/7tg7kjZtLUb7rTxF5M8B6MLp3RE2OOEG.jpe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谭锦球
行政长官李家超正马不停蹄地听取各界意见、准备新一份施政报告。在香港由治及兴新阶段,需要做好区议会选举、建立关爱队伍、完善地区治理结构,稳固“爱国者治港”基础,时刻绷紧维护国家安全意识,确保国家安全;同时加快强劲“兴”的动能成为各界共识。当前国家力促内需消费、各省市发展文旅产业创新不断,香港获国家支持建立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正可以发挥优势、壮大文旅产业,这需要香港以创新精神、湾区思维,来提升文旅服务、增强香港对内地旅客的吸引力,促进消费增长动力。
近期香港启德邮轮码头交通配套严重不足、邮轮登岸旅客排长队等候接驳交通问题,引发各界反思香港服务能力提升、特区政府各部门协调指挥加强等存在的不足,特区政府立即行动,与业界商讨后决定推出专线巴士接驳购物点与旅游热点,并探讨启德码头打造“迷你香港”购物新区的可能。香港面对问题快速反应固然可喜,但发展思维要创新、前瞻规划要跟上。
以产业发展推进八大中心建设
香港如何强劲“兴”的动能?脚痛医脚、小修小补,在世界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已不合时宜、且错失发展机遇,香港需重新做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行政长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报告,可考虑以贡献国家高质量发展建设为目标,对香港产业发展,进行新的顶层设计,以产业基础的稳固、发展,支撑香港的八大中心建设推进。
以旅游为例,疫后内地客访港人数增长未如预期,旅发局8月11日公布数据,7月访港旅客约360万人次,其中297万多人次来自内地,内地市场恢复水平约7成,虽有约半数为过夜旅客、稍高于疫情前,但短途客较多仍是香港旅游的结构性问题。目前内地客追求深度及多元化体验,看中文化旅游、教育旅游等,香港若仍固守传统旅游模式,购物天堂、盛事之都的吸引力难免下降,造成连港人也争相北上深圳消费而不是留在香港促进本地消费,而以文旅产业发展思维,对本港旅游及文化优势进行创新包装、宣传,则香港旅游或可涅槃重生。
内地文旅产业发展,注重打造“24小时消费圈”,如广州将博物馆、美术馆开放时间延长,与美食节、嘉年华活动等结合,大做夜市文章,力促消费增长。香港有中西文化荟萃优势,又有新开的香港故宫博物馆、M+视觉艺术展馆、西九文化区等,夜市等本身就丰富多彩,若以文旅产业思维来增强香港旅游的吸引力,则潜力巨大、商机无限,同时文旅产业的发展,将让香港建设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工作可稳步推进、豁然开朗。
呼应内需大潮全面提升服务
疫后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是各地力促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无论是国际邮轮旅游复苏,还是航空旅游复苏,最近这两三年皆为黄金机遇期。香港获国家支持发展八大中心,顶层设计上一定要与国家相关战略紧密结合,呼应好国家战略,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与内地省市合作发展,方可做到事半功倍。
香港文旅产业发展,顶层设计要紧扣中外文化中心建设,并要将特区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效能结合起来。一是要重视文旅龙头企业的培育;二是要注重发展文化地标,以文化地标构建文旅消费链;三是以湾区思维联合内地城市打造精品文旅线路,配合一程多站的推广,形成湾区文旅发展的合力;四是与各省市合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把文旅发展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结合起来,从而增强香港的文化吸引力;五是要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服务内地文旅发展的金融需求,将香港鼓励创新型生物科技企业来港上市的成功经验,延伸到支持内地文旅企业来港上市领域,提升香港竞争力。
社会各界期待行政长官新一份施政报告,能在做好强劲香港“兴”的动能上多着笔墨,以创新思维,注重顶层设计,切实提出配合八大中心发展的产业发展政策和顶层设计蓝图,以稳健的产业发展,呼应国家战略,汇入国家扩展内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潮,推动香港八大中心建设,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义工联盟主席)
https://minio.bau.com.hk/zjsp/7tg7kjZtLUb7rTxF5M8B6MLp3RE2OOEG.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