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弦 I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吕佳雯 I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
随著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参与持续深化。国家大力支持香港青年赴国际组织实习和工作,这不仅为香港青年发挥自身经验和专长开辟了广阔空间,也是「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的成功实践和生动体现。本文以「青年参与」理论为分析视角,总结了现阶段香港青年参与国际组织实习和工作的成效;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香港青年的支持力度,完善青年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带动更多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国际事务,为「一国两制」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著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全面积极参与全球多边治理,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贡献不断加强。为更好发挥自身作用并进一步提升话语权,国家持续加大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的力度。包括香港青年在内,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赴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实习和工作。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外交部驻港公署的规划协助下,香港特区政府迄今已选送两批共17名青年公务人员赴联合国系统各机构任职,充分发挥香港青年的专业和语言优势,参与国家外交和全球治理,在国际舞台上施展自身才能。这不仅有助于培育具有香港情怀、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的栋梁之才,也是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独特优势和「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生动体现。
一、「青年参与」的内涵与意义
「青年参与」(Youth Participation),意指青年参与活动、进程或成为社群的一部分,有时特指青年加入某种进程的决策并因此拥有影响群体或社会的责任、权力和公认的角色。因此,青年参与既意味著青年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的某种过程,也可以表示一种结果,表明青年有机会对此种过程产生影响。青年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教育、赋权、参与、表达和包容」,青年参与是其中重要一环。它不仅是青年工作赖以存在的实践基础,也是衡量青年工作的关键指标,更是青年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世纪以来,作为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涵的概念范畴,「青年参与」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理论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有的聚焦青年参与的框架结构,厘清协调彼此联系的相关领域;有的提出「梯型参与」理论,讨论青年参与的不同层次;有的关注青年参与的社会文化情境,认为即便是「较低」层次的参与活动都有其自身价值;有的侧重对青年政治参与进行类型学划分,归纳出不同的参与类型;还有的注意到青年参与和「赋权」之间的关系,著重考察青年参与的输出结果。不仅如此,各种国际组织也从实务层面对青年参与进行了详细探讨。如国际NGO组织乐施会(Oxfam)认为,宣导多样性的青年参与可以为一种新的变革理论做出贡献。无论在当下还是在未来,年轻人对促进具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巨大潜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则建构了有关青年参与的一般模型,认为其是对年轻人参与地方、国家和区域事务决策过程所运用的理论和实务工具的一种描述。青年参与理论的内涵与意义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应该综合不同视角加以分析:从权利视角(Rights-based Perspective)看,推动青年参与是尊重和保障青年群体基本权利的具体表现;从发展视角(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看,完善青年参与能够使青年世代通过必要的教育培训获得影响社会的关键能力;从社群视角(Community Perspective)看,促进青年参与能够使青年群体的声音更容易被听见,从而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更重要的是,它能使青年对自己身处的社会与国家产生较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二、香港青年参与国际组织概况
随著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参与持续深化。以联合国为例,中国目前已经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会费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的第一大出兵国。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仍然不强,在联合国各机构中工作的中国籍人员明显偏少,与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极不相称。鉴于上述情况,国家亟需大批掌握国际语言、熟悉国际规则、通晓国际事务的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代表中国进入国际组织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这就为香港青年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创造了良好机会。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一国两制」原则下,中央政府授权特区政府依照《基本法》处理有关对外事务,香港积极与国际社会保持广泛联系。在参加国际组织方面,特区政府以「中国香港」名义参加了超过220个不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组织,以中国代表团成员或中央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允许的身份参加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组织已超过35个;在双边协定方面,特区政府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和有关国际组织签订了超过520份协定,已经生效而又适用于香港特区的多边协定超过260份。不仅如此,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外交部驻港公署的规划协助下,香港青年公务人员还被选拔推送至联合国系统任职工作。同时,特区政府相关部门也积极推动香港青年学生到联合国辖下不同机构位于海外的服务单位进行义工实习。

2019年,首批获外交部推荐参与联合国初级专业人员(JPO)方案的五位香港特区青年公务人员分别赴联合国纽约总部、日内瓦办事处、维也纳办事处以及世界气象组织任职。这是特区政府公务员首次在国家的推荐下代表中国到联合国任职。第一批五位青年公务人员表现十分出色,获得联合国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在他们结束任期陆续返港后,外交部驻港公署于2023年启动第二次推送香港青年公务人员赴联合国系统任职工作。第二批共十二位香港青年公务人员分赴联合国纽约总部、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毒罪办、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环境规划署内罗毕总部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联合国系统有关机构任职并开展工作。此外,外交部还鼎力协助促成香港特区与国际法律组织间的借调计划,让香港青年法律人才走上国际舞台。2021年9月,五位青年法律人才分别前往海牙国际私法会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亚太中心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任职,任期半年到一年,目前已结束任期。
自2015年开始,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携手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义务工作发展局、香港志愿者协会及和平发展基金会,面向香港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树仁大学和香港岭南大学等11所伙伴大学,合作推行「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香港大学生义工实习计划」,旨在资助香港本地大学生到联合国辖下机构位于海外的服务单位进行为期6个月的义工实习工作,迄今已有逾百名参与者。最新的2023年第二轮「义工实习计划」,在首轮15个名额的基础上追加10个义工实习生名额,计划派往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儿基会、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裁军事务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在印尼、马来西亚、尼泊尔和泰国的驻地。义工实习生将有机会参加由所属联合国单位举办的短期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难民援助、灾害应对和气候变化等前线工作,从而对有关议题有更深入认识。实习生的来回机票、生活津贴和医疗保险津贴等由实习计划负担。
三、香港青年参与国际组织的特点
经过几年的成功实践,香港青年参与国际组织的派出规模稳步扩大,赴任目的地不断增多,工作领域也显著拓宽。具体而言,主要呈现出如下三个特点:
(一)政府主导,民间协力
政府主导首先体现在中央政府层面。两次成功派出17名香港青年公务人员前往联合国系统各机构任职,是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外交部驻港公署积极协助的结果。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香港青年能够以中国代表团成员或中央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允许的身份参加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组织,当然离不开中央政府的统筹规划和细致安排;政府主导还体现在香港特区政府层面。上述青年公务人员的选拔和派出,主要由特区政府负责和推进。此外,特区政府还资助了「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香港大学生义工实习计划」,携手香港部分大学以及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香港志愿者协会及和平发展基金会等民间机构,为香港本地大学生提供到海外进行义工实习的机会。
(二)选拔标准严格,人员素质较高
由于通过国家推荐赴联合国系统任职的香港公务人员对外代表中国,所以特区政府在相关人员的遴选上态度慎重、要求严格。首先,派出的青年公务人员必须符合任职联合国系统初级专业人员(JPO)的一些基本条件,如年龄上限为32岁、职级不低于主任级等。在此基础上,还要评核其品格、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做到优中选优。通过上述两关后,获推人员先前往外交部驻港公署参加面试甄选,再由联合国相关机构进行越洋视频面试,通过连番考核后方能成为联合国初级专业人员的一分子。最后,在正式派出前,外交部驻港公署还会专门举行香港特区青年赴联合国系统任职发布仪式。据统计,已获派出的两批青年公务人员分别来自特区政府财政司、律政司、海关、廉政公署等部门,综合素质较高。此外,前往国际法律组织任职的五位青年既有公务员也有私人执业律师,他们也都是香港青年中的佼佼者。
(三)工作地点多元,活动范围广泛
已赴联合国任职的香港青年公务人员,工作地点遍布世界四大洲多个国家。除纽约联合国总部之外,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法国巴黎和肯尼亚内罗毕等也是派出人员较为集中的目的地。除联合国毒罪办、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直接冠以「联合国」的机构外,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刑警组织、亚洲投资开发银行等其他与联合国密切相关的国际组织也接收了较多人员。尤值一提的是,特区政府资助的「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香港大学生义工实习计划」,主要面向18-30岁具有伙伴大学全日制学生身份的香港青年,重点派往印尼、马来西亚、尼泊尔和泰国等亚非发展中国家,以义工身份参与联合国辖下不同机构单位的服务工作,既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自身能力,也为国际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香港青年参与国际组织的成效
根据前述「青年参与」理论,对香港青年参与国际组织的成效可以从权利视角(Rights-based Perspective)、发展视角(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和社群视角(Community Perspective)三个不同面向加以评估,具体而言:
(一)国家高度重视香港青年,保障其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香港青年是香港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大会发表讲话时强调,「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香港青年是国家一直关注的重要对象,中央政府始终支持特区政府培养「有情怀、有格局、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爱国爱港人才。推动香港青年参与国际组织是尊重和保障青年群体发展权利的重要一环和具体表现。香港青年以往并没有很多机会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事务,赴联合国机构任职是香港青年首次有机会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工作,这是国家对香港青年人才独特优势的认可和肯定。香港青年肩负重任,在国际组织中进一步拓宽视野、不断学习,这不仅是他们个人职业生涯的一小步,更是香港青年参与国家外交与全球治理的一大步。
(二)「一国两制」优势凸显,促进香港青年全面发展。选拔推送优秀香港青年到联合国机构任职,是中央政府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关心重视香港青年,助力香港青年在更广阔舞台上历练成才的重要举措。在国际组织任职工作的香港青年普遍精通两文三语,拥有比较开阔的国际视野,在工作中与同事沟通顺畅,而这种人才培养和语言教育优势正是内地国际组织人才目前面临的短板问题。联合国的舞台很大,到联合国机构任职工作机会难得,能够接触并处理不同层面的世界问题。香港青年可以借此亲身体验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贡献和影响力,加深对香港可以发挥角色和功能的认知。香港青年勇于到国际上去开阔视野、增强才干,不仅有助于他们收获宝贵的工作经验,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也能让世界通过这些优秀青年人才,加深对中国和香港特区的认识和了解。
(三)香港青年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得到切实增强。帮助香港青年参与国际组织能够增强他们对祖国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由于历史和客观因素影响,香港青年对基本国情了解较少,两地青年所受教育和生活经历也存在著较大差异,这使得香港青年的民族和国家认同感亟待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选送香港青年赴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中国人的身份任职工作并与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青年才俊进行充分交流。由此,香港青年可以不断增强对国家的了解,不断认识到国家始终是支持香港青年充分发展的坚实后盾。如首批派赴联合国人员就表示,「中国越发展越强大,国际地位越提升,包括香港青年在内的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的机会就越多」。 为香港青年提供参与国际组织锻炼成长的机会,有效增强了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结 语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强调,「『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当前阶段,香港急需调整政策方向,融入国家大的发展战略。在这其中,进一步做好香港青年工作,加大对香港青年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香港青年参与国际组织,不仅可以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还能更好地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为加强香港青年对国际组织的参与,首先,政府应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如通过专门网站向社会及时发布各种国际组织实习资讯和要求等,积极鼓励香港青年赴国际组织实习工作;其次,香港青年参与国际组织,一方面当然离不开官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但另一方面,应充分调动民间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使其在香港青年参与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参与国际组织的机会不仅提供给青年公务人员,也应向更多普通的香港青年开放。吸纳更多香港大学生进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实习和工作,可以帮助他们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自身能力,切实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和对「一国两制」的信心。
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展望未来,相信有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能够把握历史机遇,善用自身优势,立足香港、胸怀国家、面向世界。务实进取的一代新青年,把爱香港和爱国结合起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追求国家富强统一起来,在推进「一国两制」的伟大事业中校准人生航向,在助力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成就个人理想。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3年7-8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8/22/phUWJ0a78ho5KO6Zz7XfhALJ8fwaemdqhPL.jpe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