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生活副刊|怀念纸折扇
文|张武昌
夏天天气酷热,中午时分,我坐在家里的饭桌上吃午饭,空调调到了20摄氏度,屋里才显得有点凉意。一边吃饭一边回忆从前在乡下没有空调、电风扇的年代。
在城市里生活,物资也比较充裕。电风扇、空调,营造着一个个凉爽、舒服的空间,而扇子却早已成了收藏品,被收藏在某一个抽屉里,成为过去式物品。此刻,我想起了小时候用的纸折扇子,它是由一张纸折叠而成。我们在纸里写上祝愿的字句或画上美丽的图画,把愿望寄托在扇子上,拿在手里一边摇一边叨叨,默默祈祷,期待下雨,回复凉快的天气。
童心未泯,于是我又取出一张比较厚实的纸张,认真地折起扇来,折好后用钉书机把它的接缝钉好,拿在手里打开,轻轻地晃动手腕,阵阵凉风不断轻送,思绪也回到了当年。那时是刚步入初中,农村的中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也非常简陋,没有电风扇,也没有空调。炎热的夏天,三四十个学生挤在教室里,又热又困。白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学生都乖乖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到了晚上自修课,酷热难顶,又没有电风扇,学生便五花八门,各出奇招在制作纸扇。同学们就地取材,利用旧书或杂志的纸张折叠简易的纸扇。由于折叠方法简单,容易制作,不一会,大家手里都拿着各具特色的纸扇,一起摇扇的情景,实在蔚为壮观。
夏天的时候是用扇子最多的季节,扇风时还是那种硬硬的纸扇最好用,自己亲手制作的漂亮折扇则更具意义。折扇也是一种艺术品,拿在手中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农村还有用麦秆、竹片来编织的扇子,最常见的是棕树叶做的。
扇子有时候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明代是文人扇发展的高峰期,折扇几乎是文人士大夫们一年四季随身不可或缺之雅物。携带折扇成为当时一种社会风尚。作为一种怀袖雅物,它一定是被放到袖子里,等到宾客坐定,才把扇子拿出来亮身份,显示才学身价。现在的折扇也做得非常精致,特别是用檀香木制作的,拿在手里,香味扑鼻,能起到提神的作用。
随着空调、电风扇的普及,扇子的功能早已超越实质功能,悄然成为精神意象的产物。扇子扇出的,不仅仅是凉风,而且还是心境、是身份、是文明、是文化。
来源:《港纸》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8/21/MMSBAgG0QKcqBAiCEpx0J0hf49j938kTG40.jpe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