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伍涛基金会主办、H'ART 工作室协办的《华富、渔光“邨越”展》,在大会堂高座展览厅圆满落幕。该展览展示了一系列由年龄4至16岁的学生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这个展览集合了不同背景的学生,在疫情期间进行多次的实地视觉创艺,运用不同的媒材,解构公共房屋背后的历史、传说和建筑空间,了解社会文化等无形元素,塑造不一样的平民之家。活动共展出超过110幅作品,这些作品旨在回应即将被拆除的港岛南公共房屋,并以艺术探索手法呈现华富和渔光邨内独特的建筑、文化丶历史和视觉符号。
据悉,该展览主要从儿童及少年艺术家的角度出发,透过他们的视角和创意,呈现南区公共屋邨的特色和历史,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关心这些即将消失的文化和社会遗产。同时,展览也让新世代的年轻人,了解草根阶层的生活和邻里守望相助的关系,从而知己知彼,反思和关心社会。
展览中展示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创作作品,包括绘画、摄影、雕塑等,透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展现了学生们对公共屋邨的独特理解和创意想象。通过学生艺术家的作品,让市民更好地理解公共屋邨的特色和历史,也更加关心和支持相关的社区文化保护工作。
南区的公共屋邨是香港的重要社区资产,但随著城市的发展和改变,这些村落正逐渐消失。透过《华富、渔光“村越”展》,学生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呈现了这些村落的多元面貌,让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即将消失的文化和社会遗产。同时,这个展览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年轻人能够关注社区议题,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对社会的关心和反思。这不仅是一个艺术展览,更是一个关注社区文化 和社会议题的平台。展览开放后引起了热烈回响,许多原居民纷纷来到艺术展览中心,共同寻找儿时回忆。
《华富、渔光“邨越”展》主办方策展人许逊杰表示,这次展览的目的不仅仅是展示过去的回忆和物件,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培养孩子们对身份认同、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看法,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反思和关注社区发展并给予弱势社群关爱的能力。他也提到,大会堂作为一级历史建筑,服务市民超过半世纪,能够展出这些与公营房屋相关的作品,具有特殊的意义。作品更呈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他们使用不同的媒材和概念表达出对华富和渔光邨的独特见解,例如对神秘飞行物体传说的诠释和与茶餐厅元素结合的创意呈现。
参与展览的杨同学表示,在过去的两个夏天里,有幸参与“公屋社区艺术之旅”活动是一次非常有启发性的艺术创作体验,不仅提升了艺术能力,也丰富了对香港的理解。通过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充满信心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探索陌生领域,这对她即将开始的文凭课程和策划自己的艺术作品展览尤其有益。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让她深入理解了家的定义。从走访华富和渔光邨,与居民进行了宝贵的交流,他们对未来搬迁后的想法,让她窥见了他们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需求。展望未来,她将努力创作艺术作品,作为倡导的手段,以提高对本地弱势社群所面临困境的认识。
邱同学也分享了她的心得,她表示,透过这个艺术工作坊了解公屋的渊源、功能与美学。丰富了对不同住户的各种生活方式的理解,以及他们怎样利用空间,表现个性于各式各样的门窗陈设上。在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她不仅能够捕捉社区的氛围和人与物,并尝试使用不同的媒介来发展自己的艺术技巧和创造力。这些所学的技能将进一步提升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让其在视觉艺术科目上更有自信。
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体现了艺术在社区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还能够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伍涛基金会代表张嘉威总干事表示,希望将来能够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展示才华和关注社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