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管局预计,本港机场的客运量会于今年年底恢复至疫情前约八成,并于明年全面恢复。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8月20日)发表网志表示,本港航空复苏的进展符合预期,现时最重要是尽快填补航空业的人手缺口,以支持运力高速全面恢复,在积极培训和招聘本地人员的同时,须全速输入劳工,缓解人手不足的限制。

陈茂波指,机场及其周边的多项发展正在全速进行,包括三跑系统、大型综合设施、酒店、商厦、物流中心、交通基建连接等,正在相继落成。本港国际航空枢纽的发展,正在全速翻开新的一页,由“城市机场”转变成为“机场城市”,我们要把握好几个大趋势、新机遇,包括第一,“桥头经济”的新模式;第二,大湾区增长的新机遇;第三,货运物流的范式转移。
“桥头经济”的新模式
陈茂波表示,近年,世界一流的机场,都不再只是运载客货的运输设施,而是纷纷努力转型成为经济活动的枢纽,为其所在的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增能添力。2019年,机管局在特区政府的支持下推出了策略发展蓝图,推动香港国际机场从“城市机场”转变为“机场城市”。机场将不再只是旅客出入境或过境的地方,而是结合航空和不同经济功能,成为商业地标乃至悠闲渡假区,让更多经济活动在机场一带动起来。
他指出,正全力实践“机场城市”的愿景,其中占地25公顷的SKYCITY(航天城)发展项目,是重要把手,而总楼面面积达380万平方呎的11 SKIES是SKYCITY的亮点,将成为全港最大的综合商业发展项目,提供一系列新颖的娱乐、零售和餐饮选择,以及商业办公楼面,以发展医疗、保健、金融等服务。SKYCITY将成为重要的旅游设施,贡献本港整体的旅游经济。
大湾区的增长新机遇
陈茂波表示,随著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多项大型跨境基建近年相继落成,香港国际机场实际上已跟整个大湾区建立了紧密、多向度的海、陆、空联运网络。未来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多式联运”的网络和运作,发挥好香港作为大湾区区域航空枢纽的地位,成为内地和国际旅客往返大湾区的首选门户。
陈茂波强调,也会进一步扩展香港国际机场在内地城市的候机网络,有关网点将由现时19个增加至30个。亦将继续跟珠海机场加强合作,不论是提供港珠客运联乘以至打造区内的高端航空产业群,均能达致优势互补,为彼此的经济增值。
货运物流的范式转移
陈茂波说,第三个趋势是近年货运物流的新模式。网上购物已是近年环球消费的大趋势,电子商贸的特色是每张订单的量不大,但订单的总量却很多,而所涉货品和款式亦因而非常庞大,且单价较高。这种新商业模式对质量要求高,对贵价的商品例如鲜活食品、药品等最为有利,这正正为空运业带来庞大的机遇。事实上,去年本港空运货量达420万公吨,以量计只占香港总货运量的2%,但以价值计则占香港总贸易价值的48%。由此可见,高价值、高端的航空货运物流,是我们必须全力抢占和不断提升服务的板块。
陈茂波指,为进一步提升整个大湾区的货运服务和效率,机管局正跟东莞开拓新的“海空货物联运”模式,让内地出口货物的相关航空安检、装箱、打板及收货等程序,推前至在东莞完成,然后以水路直接运达香港机场,再马上转运到世界各地。这个更有效率的分工安排,让营运成本可减低约一半,装卸时间亦可减少三分之一,既是一个多赢的安排,更能提升整个大湾区的货运竞争力。
他强调,在国家的大力支持、特区政府、机管局和航空业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航空业将能把握好环球商贸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更宏大的发展,为香港国际航空枢纽谱出更精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