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一鸣
今年冬天哈尔滨很火,「南方小土豆」也很火,抖音和小红书上有很多哈尔滨市民自发驾车免费接载「南方小土豆」的视频,我问什么是「南方小土豆」,哈尔滨朋友W女士说,是当地人对南方游客的昵称,我表示「抗议」:这不是地域身高歧视吗?朋友笑答:其实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而是东北人的幽默,语带亲切呢。我对东北文化并不陌生,当然知道这是昵称,又可以满足高大威猛的东北人的自尊心。过两天看到报道,还真的有人对这个所谓昵称并不受落,听说现在改称「小金豆」之类。称呼只是茶杯风波,无阻各地游客涌到哈尔滨,中央大街、圣索菲亚大教堂、冰雪大世界等名胜景区,到处是操各地口音的游客。据统计,元旦三天假期就有逾三百万人涌进冰城,吸金六十亿元。
哈尔滨是中国最北黑龙江省的省会,纬度和巴黎、伦敦相近,但哈尔滨的冬天比巴黎和伦敦更冷,甚至比莫斯科和北极圈附近的北欧城市都要冷,二○二一年的二月初,哈尔滨气温曾经降至零下三十八摄氏度,今年一月的气温低至零下三十一度。哈尔滨既是苦寒之地,也是最具北国风光的冰雪之城,毛泽东主席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哈尔滨冬天的写照。当地很早就发展冰雪经济,哈尔滨冰雪节迄今已举办四十届,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以及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为世界四大冰雪节。
哈尔滨的历史文化也有不少独特之处,例如,哈尔滨火车站是当年朝鲜义士安重根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地方。电影《夜幕下的哈尔滨》,讲述抗战时期中共地下组织与日本占领军缠斗的故事,中共建立新中国之前夺取的第一座省会城市,就是哈尔滨。历史上,这里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帝之地,阿城区有一座金上京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展示金朝从建国一一一五年至迁都一一五三年三十八年间金上京地区的历史沿革,抗金名将岳飞的对手金兀术在馆中有一席之地。
我第一次到哈尔滨是在十几年前一个初春,入住松花江畔的香格里拉酒店,站在落地窗前俯瞰冰雪消融的松花江,耳边响起那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熟悉的旋律。冰雪节已经落幕,偌大的冰雪大世界游客寥寥无几,大部分冰雕已经融化,剩下几座残雕,在一望无际的天穹之下,有几分沧桑感。我拍了几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从此和哈尔滨结下缘分。后来因为参与意得集团高佩璇主席资助黑龙江大学满语文化研究项目的相关工作,很荣幸获聘为黑龙江大学荣誉教授,曾经跟随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所(现已升格为满学研究院)的专家一起驱车到富裕县三家子满族村去做田野调查,在一间传统土房的屋檐下,聆听满族老太太哼唱满族人的摇篮曲,虽然我一句也听不懂,却被那古朴的旋律和浓浓的满族风所感动,那人那屋那曲,定格在我的脑海。
东北三省曾经是全国工农业基础最好的地区,近年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省市,漫长的寒冬成为吸引投资的障碍之一,不少东北年轻人南下粤港澳大湾区或长三角寻找发展机会,导致当地人口下降。没想到今年哈尔滨的冬天突然在一夜之间火得一塌糊涂,收获无数的like和赞美,令当地民众信心大增。有评论说,是当地民众的热诚、真挚与爱心,共同焐热了这座冰城。这让我想起不久前同样一夜之间火起来的烧烤之城淄博。除了当地民众的热情点燃游客的欲望,也拜网络时代社交媒体传播所赐,而背后是当地政府和业界做了大量筹划准备工作。香港正在千方百计吸引更多游客,特区政府计划与内地有关部门商讨恢复一签多行措施,以及争取更多内地城市开放来港自由行。其实,吸引游客不一定靠向上面要政策,哈尔滨和淄博的经验,也许可以给香港提供另类启发。
看到网上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一片火热,突然产生旧地重游的冲动。哈尔滨W女士说:「欢迎你再来玩,不过,冰雪节到二月底已经结束,如果这个时候来哈尔滨,建议你到附近的小城市走走,绥芬河、黑河、饶河,这些带『河』的地方,都是边境之城,少数民族聚居地,非常有文化底蕴有特色。」W女士所说的「附近」,实际距离可达五六百公里。黑龙江省面积四十五万四千八百平方公里,哈尔滨市面积五万三千零六十八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五十个香港,当地人对距离的概念和港人有很大不同。其实还有一个地方我非常想去,叫做黑瞎子岛,距离哈尔滨八百三十公里,不知道东北人是否称之为「附近」?
(作者系资深香港传媒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