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开创了“一国两制”下内地与港澳制度性合作的典范,成为内地最早签署实施、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协议。CEPA实施20年成效巨大,持续深化两地经贸合作交流,极大巩固提升香港优势地位,为国家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模式积累宝贵经验,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重要平台。香港由治及兴新阶段,依托CEPA合作机制,将更好发挥香港“一国两制”、“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助力香港更好参与新发展格局构建,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获得经济增长新动能。
文 | 北京 曹晋丽
先行先试:CEPA不断探索“一国两制”新实践
随著两地经贸合作发展和国家深化改革开放需要,一方面,CEPA持续丰富拓展合作领域,始终保持内地最高开放水平,充分彰显国家全力支持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决心;另一方面,通过“先行先试”,为国家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模式积累宝贵经验。
CEPA是深化经贸合作、以共同发展应对区域经济合作挑战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依托内地经济腹地,实现自身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发展,为内地经济起飞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一方面,随著两地经贸合作快速提升,不可避免存在一些贸易、投资障碍问题,加上回归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等影响,香港经济暂时出现困难,急需创新两地合作机制模式,为香港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随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商签区域贸易协定成为参与全球化主流,与此同时,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开启内地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如何更好发挥香港平台优势、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急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2001年11月,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提出两地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得到中央高度重视和支持。2002年1月,CEPA磋商在北京启动,历时20个月最终达成相关安排。
CEPA内容全面丰富具有开放性,始终保持内地最高开放水平。内地充分考虑香港产业现实基础,聚焦巩固提升香港优势地位,从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出发,持续修订丰富CEPA内容,形成“1+10+5”框架,即:2003年1份CEPA协议;2004-2013年先后签署10份补充协议;5份子协议分别是,2014年《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广东协议》),2015年《服务贸易协议》,2017年《经济技术合作协议》,2018年《货物贸易协议》,2019年关于修订《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从内容看,相较其他自贸协议,CEPA不仅货物贸易降税范围广、速度快,而且更偏重于服务贸易,投资领域建立了系统多元的保障制度,为香港实现经济复苏增长、共享国家发展机遇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市场先机。一是内地对原产地为香港的货物,全部给予零关税待遇,并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效率,增加透明度,促进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二是首次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大幅扩大内地对香港服务业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降低香港企业和专业人士进入内地市场的门槛,促进内地与香港的服务业不断融合发展;三是给予香港投资者更多保障,使香港的产业能享受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和次区域合作的机遇。
CEPA在改革“深水区”探索新模式,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内地服务业市场开放,就是先在CEPA框架内基本实现广东与香港、澳门服务贸易自由化,为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累了经验”。建立中央与特区政府合作机制平台。CEPA磋商、签署和实施过程中,内地与香港成立了联合指导委员会,建立沟通渠道和协商协调机制,相互通报重要政策信息,由此建立了中央政府与特区政府经贸领域全面合作机制和沟通平台,为后续港澳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搭建了沟通交流、协商平台。为内地服务业开放进行压力测试。香港优势服务业及专业人士先行进入内地,带来全新的国际化经营理念和先进服务方式,同时客观上对内地众多服务行业进行了动态压力测试,最终促进了内地服务业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优化。为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积累宝贵经验。长期以来,内地对外资准入采取的是逐案审批制,对外商签的自贸协议也都是采取“正面清单”方式,与国际主要经济体通行做法有较大差异。CEPA以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为试点,率先对港澳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后续全面推广、实行外资备案管理改革等积累宝贵经验。助力推动优化内地营商环境。CEPA框架下,内地累计修改制定法规规章180余部,不断优化监管流程,整体营商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聚焦经贸:CEPA极大巩固提升香港优势地位
CEPA实施20年成效巨大,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交流持续深化,极大提升了香港的优势与竞争力,有力支撑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香港与内地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方面,据海关总署统计,2003-2022年,内地与香港的货物贸易额从873.9亿美元增至3,053.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6.5%;截至2023年5月,香港享受CEPA零关税货物1,156亿元人民币,关税减让94.4亿元。另据香港统计,2022年香港与内地贸易额为4.6万亿港元,是2003年1.5万亿港元的3.1倍;截至2023年6月30日,香港累计批准原产地证书238,362件。服务贸易方面,据商务部统计,2019年,内地与香港服务进出口总额1,611.2亿美元,其中,自香港进口989.5亿美元,占总比19.7%,是内地最大的服务进口来源地;2020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降至1,450.8亿美元,2021年增至约2,000亿美元。另据香港统计,2003-2018年,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总额由2,606亿港元增至5,776.7亿港元,年均增速5.45%。
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和境外投资目的地。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23年5月,内地累计吸收香港、澳门资金1.7万亿美元,占内地吸收境外投资总量的59.8%;内地对香港、澳门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近1.5万亿美元,占内地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近六成。另据香港统计,截至2021年底,内地是香港第一大投资目的地,投资存量达76,807亿港元,占总存量的49.3%;内地是香港第二大外来投资来源地,投资存量达42,276亿港元,占比27.7%。
CEPA极大促进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根据香港统计,2003-2022年,香港GDP由12,566.7亿港元增至28,180.5亿港元,年增速达到4.3%。从四项支柱产业(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看,增加值由2003年6,453亿港元增至2021年15,483亿港元,年均增长5%;其中,金融服务业2019年首次成为第一大行业,2003-2020年,行业增加值由1,633亿港元增至最高值5,998亿港元,占GDP比重由13.3%增至23.4%。从六大优势产业(文化及创意产业、教育产业、医疗产业、环保产业、创新科技活动和检测及认证产业)看,增加值由2008年1,207.7亿港元增至2021年2,591.3亿港元,年均增长6%。尤其值得一提的是,CEPA将香港与内地合拍的影片视为国产影片在内地发行,诞生出《卧虎藏龙》《叶问》《寒战》等家喻户晓的佳作,帮助香港电影业再次振兴。从旅游消费看,2003-2022年,内地访港累计超过5亿人次;2003-2019年,内地旅客在港累计消费2.24万亿港元。从带动就业看,以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业为例,2017年就业人数达到63.9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8.7万人。从专业人士到内地就业看,截至2023年6月30日,香港累计签发《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3,393份,其中,运输服务与物流服务1,416份(占比41.7%),分销服务373份(占比11%),航空运输服务308份(占比9.1%)。
香港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加强。随著CEPA实施,香港与内地之间要素流动更加便捷自由,叠加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香港自身优势得到极大巩固提升。2022年,香港是全球第十大商品输出地,机场货运量全球第一,货柜吞吐量全球排名第九,吸收外来投资全球排第四位,对外投资全球排第七位,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亚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汇市场,创新指数排名全球第十四。截至2023年3月底,香港股票总市值4.7万亿美元,亚洲排名第四,全球排名第七。
新起点:CEPA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国家“十四五”规划对香港提出了“八个中心”新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回归25周年大会上,就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提出4点希望,开启了香港由治及兴新阶段。依托CEPA机制,将更好助力香港参与新发展格局构建,更好担当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国际循环的“促成者”,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获得经济增长新动能。
加快完善CEPA制度体系,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提升内地与港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更好发挥香港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优势。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推进规则机制衔接,扩大香港专业人士资格认证范围。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开放规则先行先试,在数字贸易、创新科技、金融、法律和争议解决、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环境等领域加强合作。支持香港尽早加入RCEP,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加强次区域合作,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支持香港更好参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
以境外合作区为平台,支持香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 2021年,商务部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关于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支持香港以合作区为平台,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未来,香港将继续发挥在金融、专业服务、物流、贸易等方面的优势,与内地优势互补,推进“内地+香港+‘一带一路’国家”三方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支持香港用好各类国家展会平台拓展更大市场机遇。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要展会,为香港拓展市场新机遇提供最佳平台。香港贸易发展局连续五年参与进博会并设立香港服务业展区和香港产品展区,2022年第五届进博会上有超过200家香港企业参展;积极参与服贸会,并设立“香港馆”,宣传香港独特优势。今年举办的133届广交会,专门组织香港专场对接活动,在展馆现场设立“香港采购商驿站”,为香港提供打入内地市场、与内地相关产业合作、拓展“一带一路”市场提供更大支持,尤其是助力大湾区港资制造类企业转型升级、稳生产挖掘新的贸易机会。未来,随著国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多合作交流平台将为香港提供更大舞台。
(作者系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8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31/nZIopVN5XK02XZyj2fuPkuKsP1zuxNcaCzf.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2003年,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开创了“一国两制”下内地与港澳制度性合作的典范,成为内地最早签署实施、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协议。CEPA实施20年成效巨大,持续深化两地经贸合作交流,极大巩固提升香港优势地位,为国家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模式积累宝贵经验,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重要平台。香港由治及兴新阶段,依托CEPA合作机制,将更好发挥香港“一国两制”、“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助力香港更好参与新发展格局构建,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获得经济增长新动能。
文 | 北京 曹晋丽
先行先试:CEPA不断探索“一国两制”新实践
随著两地经贸合作发展和国家深化改革开放需要,一方面,CEPA持续丰富拓展合作领域,始终保持内地最高开放水平,充分彰显国家全力支持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决心;另一方面,通过“先行先试”,为国家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模式积累宝贵经验。
CEPA是深化经贸合作、以共同发展应对区域经济合作挑战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依托内地经济腹地,实现自身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发展,为内地经济起飞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一方面,随著两地经贸合作快速提升,不可避免存在一些贸易、投资障碍问题,加上回归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等影响,香港经济暂时出现困难,急需创新两地合作机制模式,为香港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随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商签区域贸易协定成为参与全球化主流,与此同时,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开启内地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如何更好发挥香港平台优势、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急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2001年11月,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提出两地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得到中央高度重视和支持。2002年1月,CEPA磋商在北京启动,历时20个月最终达成相关安排。
CEPA内容全面丰富具有开放性,始终保持内地最高开放水平。内地充分考虑香港产业现实基础,聚焦巩固提升香港优势地位,从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出发,持续修订丰富CEPA内容,形成“1+10+5”框架,即:2003年1份CEPA协议;2004-2013年先后签署10份补充协议;5份子协议分别是,2014年《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广东协议》),2015年《服务贸易协议》,2017年《经济技术合作协议》,2018年《货物贸易协议》,2019年关于修订《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从内容看,相较其他自贸协议,CEPA不仅货物贸易降税范围广、速度快,而且更偏重于服务贸易,投资领域建立了系统多元的保障制度,为香港实现经济复苏增长、共享国家发展机遇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市场先机。一是内地对原产地为香港的货物,全部给予零关税待遇,并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效率,增加透明度,促进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二是首次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大幅扩大内地对香港服务业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降低香港企业和专业人士进入内地市场的门槛,促进内地与香港的服务业不断融合发展;三是给予香港投资者更多保障,使香港的产业能享受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和次区域合作的机遇。
CEPA在改革“深水区”探索新模式,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内地服务业市场开放,就是先在CEPA框架内基本实现广东与香港、澳门服务贸易自由化,为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累了经验”。建立中央与特区政府合作机制平台。CEPA磋商、签署和实施过程中,内地与香港成立了联合指导委员会,建立沟通渠道和协商协调机制,相互通报重要政策信息,由此建立了中央政府与特区政府经贸领域全面合作机制和沟通平台,为后续港澳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搭建了沟通交流、协商平台。为内地服务业开放进行压力测试。香港优势服务业及专业人士先行进入内地,带来全新的国际化经营理念和先进服务方式,同时客观上对内地众多服务行业进行了动态压力测试,最终促进了内地服务业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优化。为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积累宝贵经验。长期以来,内地对外资准入采取的是逐案审批制,对外商签的自贸协议也都是采取“正面清单”方式,与国际主要经济体通行做法有较大差异。CEPA以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为试点,率先对港澳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后续全面推广、实行外资备案管理改革等积累宝贵经验。助力推动优化内地营商环境。CEPA框架下,内地累计修改制定法规规章180余部,不断优化监管流程,整体营商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聚焦经贸:CEPA极大巩固提升香港优势地位
CEPA实施20年成效巨大,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交流持续深化,极大提升了香港的优势与竞争力,有力支撑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香港与内地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方面,据海关总署统计,2003-2022年,内地与香港的货物贸易额从873.9亿美元增至3,053.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6.5%;截至2023年5月,香港享受CEPA零关税货物1,156亿元人民币,关税减让94.4亿元。另据香港统计,2022年香港与内地贸易额为4.6万亿港元,是2003年1.5万亿港元的3.1倍;截至2023年6月30日,香港累计批准原产地证书238,362件。服务贸易方面,据商务部统计,2019年,内地与香港服务进出口总额1,611.2亿美元,其中,自香港进口989.5亿美元,占总比19.7%,是内地最大的服务进口来源地;2020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降至1,450.8亿美元,2021年增至约2,000亿美元。另据香港统计,2003-2018年,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总额由2,606亿港元增至5,776.7亿港元,年均增速5.45%。
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和境外投资目的地。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23年5月,内地累计吸收香港、澳门资金1.7万亿美元,占内地吸收境外投资总量的59.8%;内地对香港、澳门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近1.5万亿美元,占内地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近六成。另据香港统计,截至2021年底,内地是香港第一大投资目的地,投资存量达76,807亿港元,占总存量的49.3%;内地是香港第二大外来投资来源地,投资存量达42,276亿港元,占比27.7%。
CEPA极大促进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根据香港统计,2003-2022年,香港GDP由12,566.7亿港元增至28,180.5亿港元,年增速达到4.3%。从四项支柱产业(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看,增加值由2003年6,453亿港元增至2021年15,483亿港元,年均增长5%;其中,金融服务业2019年首次成为第一大行业,2003-2020年,行业增加值由1,633亿港元增至最高值5,998亿港元,占GDP比重由13.3%增至23.4%。从六大优势产业(文化及创意产业、教育产业、医疗产业、环保产业、创新科技活动和检测及认证产业)看,增加值由2008年1,207.7亿港元增至2021年2,591.3亿港元,年均增长6%。尤其值得一提的是,CEPA将香港与内地合拍的影片视为国产影片在内地发行,诞生出《卧虎藏龙》《叶问》《寒战》等家喻户晓的佳作,帮助香港电影业再次振兴。从旅游消费看,2003-2022年,内地访港累计超过5亿人次;2003-2019年,内地旅客在港累计消费2.24万亿港元。从带动就业看,以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业为例,2017年就业人数达到63.9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8.7万人。从专业人士到内地就业看,截至2023年6月30日,香港累计签发《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3,393份,其中,运输服务与物流服务1,416份(占比41.7%),分销服务373份(占比11%),航空运输服务308份(占比9.1%)。
香港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加强。随著CEPA实施,香港与内地之间要素流动更加便捷自由,叠加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香港自身优势得到极大巩固提升。2022年,香港是全球第十大商品输出地,机场货运量全球第一,货柜吞吐量全球排名第九,吸收外来投资全球排第四位,对外投资全球排第七位,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亚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汇市场,创新指数排名全球第十四。截至2023年3月底,香港股票总市值4.7万亿美元,亚洲排名第四,全球排名第七。
新起点:CEPA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国家“十四五”规划对香港提出了“八个中心”新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回归25周年大会上,就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提出4点希望,开启了香港由治及兴新阶段。依托CEPA机制,将更好助力香港参与新发展格局构建,更好担当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国际循环的“促成者”,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获得经济增长新动能。
加快完善CEPA制度体系,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提升内地与港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更好发挥香港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优势。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推进规则机制衔接,扩大香港专业人士资格认证范围。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开放规则先行先试,在数字贸易、创新科技、金融、法律和争议解决、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环境等领域加强合作。支持香港尽早加入RCEP,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加强次区域合作,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支持香港更好参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
以境外合作区为平台,支持香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 2021年,商务部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关于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支持香港以合作区为平台,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未来,香港将继续发挥在金融、专业服务、物流、贸易等方面的优势,与内地优势互补,推进“内地+香港+‘一带一路’国家”三方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支持香港用好各类国家展会平台拓展更大市场机遇。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要展会,为香港拓展市场新机遇提供最佳平台。香港贸易发展局连续五年参与进博会并设立香港服务业展区和香港产品展区,2022年第五届进博会上有超过200家香港企业参展;积极参与服贸会,并设立“香港馆”,宣传香港独特优势。今年举办的133届广交会,专门组织香港专场对接活动,在展馆现场设立“香港采购商驿站”,为香港提供打入内地市场、与内地相关产业合作、拓展“一带一路”市场提供更大支持,尤其是助力大湾区港资制造类企业转型升级、稳生产挖掘新的贸易机会。未来,随著国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多合作交流平台将为香港提供更大舞台。
(作者系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8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31/nZIopVN5XK02XZyj2fuPkuKsP1zuxNcaCz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