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洋
荣宝斋历史: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松竹斋(创始人张氏,创建于浙江宁波)在北京琉璃厂101号,挂牌开张营业,依旧使用松竹斋的字号,经营的仍是「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经营了二百二十多年的松竹斋宣布倒闭;同年取自「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的荣宝斋,在琉璃厂84号隆重开业,张氏家族仍为东家。民国初年,荣宝斋利用得天独厚的人脉资源,开始挂笔单经营名人字画;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1年,宣布荣宝斋公私合营;1952年宣布荣宝斋国营;1962年11月30日,荣宝斋最后一位东家、董事长张幼林(字德煊),于北京逝世,享年83岁。由穆德远先生导演的影视作品《百年荣宝斋》即描绘了「荣宝斋」的历史和张幼林一生有仁有义,有质有信,名扬海内外的故事。
浙江宁波张氏所创「松竹斋」,于1894年更名「荣宝斋」,承袭近300年家族文明史,更凝聚中华数千年文化底蕴,也在这近300年的经营活动中,发扬和推进了书画艺术品交流暨中国书画文化的进程,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为祖训的发展过程中,创业与守业,度过了诸多艰难,树立了中国书画艺术用品的权威标准和书画艺术品真迹得以传世的根基,成就了华夏文明在近代世界艺术界的永恒地位和文明之彰。
荣宝斋与「南张北溥」
民国初年,由第一任总经理庄虎臣打下坚实基础的「荣宝斋」,生意如日中天,业绩稳步增长,到了民国初年,已经不局限于做笔墨纸砚的生意,产品上标明「荣宝斋监制」的印记便会畅销不已。因此,监制和批发也成了「荣宝斋」重要的经营手段,而发现人才和支持人才的发展,更使其名噪天下。
流传恒广的「南张北溥」说法,指的是两位国画大师。至今他们的作品仍为中国画的巅峰之作,而当初发现乃至将二位推向画界顶峰并千古流芳,「荣宝斋」功不可没。
「北溥」,溥心畬单名儒,号心畬,满族,恭亲王之孙。因出身皇族,家学深厚,所见真迹无数,在幼年时便为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其作品的风格定下了极为高雅的格调;因其自幼饱览稀世国宝,亦为著名收藏家。「荣宝斋」多次为溥心畬开个人画展,利用各种机会向世人展示溥心畬的横溢才华。同时,溥心畬与「荣宝斋」第八代传人张幼林和少东家张子瑜的关系极为亲密。
张大千,字季爰,四川内江人士,家境殷实。二十几岁时,来到北京即赴琉璃厂拜访「荣宝斋」。当时,年轻的张大千在大江南北已颇有名气,但他还是意识到北京名家云集,若想在京城乃至全国立足成名,除了结识官宦之外,求得「荣宝斋」的认可则是重中之重。张幼林慧眼识金设宴款待张大千,二十出头的张大千从此在「荣宝斋」挂上了笔单。润笔居挂单诸位名家之首,只略低于溥心畬。
在荣宝斋不遗余力的经营和宣传下,张大千的名气日益扩大,渐与「北溥」齐名。「南张北溥」的这一提法遂日益为业内所知,并影响到中国书画艺术市场的发展。
荣宝斋与名伶之雅事
早年间,北京琉璃厂「荣宝斋」左近的「椿树地区」名声甚大,因这里是京剧名伶集中地。余叔岩、尚小云、荀慧生、叶盛兰、金少山、裘盛戎、姜妙香、萧长华、张君秋等京剧大师都曾经在此居住多年。
正谓「主雅客来勤」的缘故,这些名伶大腕常来「荣宝斋」品茗赏画、谈古论今,久之「荣宝斋」也就与众名伶结下了不解之缘,北城的梅兰芳、西城的马连良也时常光顾这里。
书画与京剧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二者的内涵与风格相通,都以突出体现「美」字为最高艺术追求。京剧艺术家为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唱戏之余喜练水墨丹青,习书作画自然少不得笔墨纸砚,荣宝斋理所当然的成了首选之地。
京剧大师的性格、行当不同,选购文房用品风格也截然不同。京城著名京剧票友、荣宝斋嫡系传人张新年先生介绍:梅兰芳、尚小云唱青衣,不但人端庄秀气,所选的文房自然也是小巧精致,由于梅尚二位老板喜画工笔花鸟,故画笔选择尺寸较小且狼毫居多。裘盛戎先生则显得「豪爽」了许多,宣纸按「令」买,画笔论「打」收,凡是看得上眼的,从来不问价儿,不管用得著用不著,统统打包让伙计送回府去。而金少山老板恨不得连整个柜台都搬到他们家里,这些是只能在荣宝斋发生的雅事、趣事。
不做见利忘义之事
民国初年,时局相对进入一个平稳期,古都北京,百业待兴。
一日荣宝斋二掌柜收到一幅画,东家张幼林展开画卷掌灯观看,竟是明代大书法家文征明的墨宝。但他获知价格花的很低时,顿时急红了脸:「你就给了人家这点儿?」二掌柜连忙回道:「这可不是我出的价,是本主他自己要的!」
闻听此言,张幼林的怒气丝毫未减:「就算本主不懂行,你也不能就坡下驴,糊弄人家!咱荣宝斋从来不做坑骗卖主、不仁不义的事!」说罢亲自来到柜上支取了已付货主银两于数倍的银票,连同亲笔所书清单封好,令二掌柜和大伙计即刻雇车前往东四十条的原主处并再三叮嘱务必将银票连同清单亲手交与卖主,且携卖主收条回来方可。
史载无论是「松竹斋」还是「荣宝斋」,「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经营宗旨永远没有改变过。公元1962年11月30日,为新中国献礼,已向国家捐赠大批珍贵字画、文物的荣宝斋的第八代传人张幼林先生在北京安详谢世,享年八十三岁。在张幼林逝世五十三周年之际,张新年先生撰文回忆其祖父:我的祖父张幼林严格恪守祖训,不为蝇头小利所动;不做见利忘义之人,问心无愧地漫步著他的人生旅程。
植于血脉的家国情怀
西晋名家法帖《平复帖》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年,是至今最古老的纸本手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重要地位,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价值珍贵,被国家列为禁止其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故宫此《平复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有「天下第一收藏家」美称的张伯驹先生在1956年所捐赠,而当年此宝险流海外而存于国内的经历,「荣宝斋」的张幼林先生贡献甚大。
张伯驹是「荣宝斋」头等VIP座上客,「七七事变」后不久的一天下午,张伯驹找到张幼林言,光绪皇帝赏与恭亲王奕,后传与其嫡孙溥心畬收藏的《平复帖》。目前恐其流失海外,因日本人要花20万强力收购。
张幼林深知此贴对中华尊严与对后人教导之重要,于是反复亲至溥心畬宅邸,终以民族大义及誓将此国宝保护好之言,说服其以颇低价格迅速转与张伯驹。为完成张幼林等一众爱国人士托付,保存国宝,张伯驹发誓人在帖在,扔下万贯家资,将《平复帖》缝在棉被中随身携带,辗转全国,其间,在他最困难乃至被绑票的时候,都没有出手转让他人。1956年,张伯驹与张幼林协商一致,将《平复帖》无偿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世代璀璨文明永恒
回顾家族历史,满嘴京腔的「荣宝斋」第十代嫡传人张新年先生颇为动容,作为国粹京剧的著名票友、古董收藏家、北京金街「峨眉酒家」的创始人,他常说自己没有完全承传好祖辈的文化。但在中国皇家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启隆先生看来,时常义务为故宫、荣宝斋、艺术馆院甄别真赝的张新年先生,已然将其深厚的内涵浸入到了周边的每一个角落,以一己之力为中华文明当今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饰演「百年荣宝斋」(又名《百年往事》)电视剧中重要角色「张山林」的著名影视演员、中国相声大师罗荣寿先生衣钵传人马维福先生,对张新年多年来研究、传播、延续荣宝斋文化精神的海量工作之举,与诚信经营商业的踏实姿态赞誉有加,称张新年先生为「‘荣宝斋’精神的传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践行者。
为秉承祖训,教化后人,张新年先生依家族愿景,凭借300年家族文化积淀,注册成立了以热爱中华民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成就新时代文化璀璨精品为己任的「荣宝世家」,将在国家支持和祖先功德的加持下在全世界大力传播中华文化,助力中华文明永恒、不朽!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20/OJkVSu9FJluf3ahaTD23Dj8L46t4mTuHE8q.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洪洋
荣宝斋历史: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松竹斋(创始人张氏,创建于浙江宁波)在北京琉璃厂101号,挂牌开张营业,依旧使用松竹斋的字号,经营的仍是「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经营了二百二十多年的松竹斋宣布倒闭;同年取自「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的荣宝斋,在琉璃厂84号隆重开业,张氏家族仍为东家。民国初年,荣宝斋利用得天独厚的人脉资源,开始挂笔单经营名人字画;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1年,宣布荣宝斋公私合营;1952年宣布荣宝斋国营;1962年11月30日,荣宝斋最后一位东家、董事长张幼林(字德煊),于北京逝世,享年83岁。由穆德远先生导演的影视作品《百年荣宝斋》即描绘了「荣宝斋」的历史和张幼林一生有仁有义,有质有信,名扬海内外的故事。
浙江宁波张氏所创「松竹斋」,于1894年更名「荣宝斋」,承袭近300年家族文明史,更凝聚中华数千年文化底蕴,也在这近300年的经营活动中,发扬和推进了书画艺术品交流暨中国书画文化的进程,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为祖训的发展过程中,创业与守业,度过了诸多艰难,树立了中国书画艺术用品的权威标准和书画艺术品真迹得以传世的根基,成就了华夏文明在近代世界艺术界的永恒地位和文明之彰。
荣宝斋与「南张北溥」
民国初年,由第一任总经理庄虎臣打下坚实基础的「荣宝斋」,生意如日中天,业绩稳步增长,到了民国初年,已经不局限于做笔墨纸砚的生意,产品上标明「荣宝斋监制」的印记便会畅销不已。因此,监制和批发也成了「荣宝斋」重要的经营手段,而发现人才和支持人才的发展,更使其名噪天下。
流传恒广的「南张北溥」说法,指的是两位国画大师。至今他们的作品仍为中国画的巅峰之作,而当初发现乃至将二位推向画界顶峰并千古流芳,「荣宝斋」功不可没。
「北溥」,溥心畬单名儒,号心畬,满族,恭亲王之孙。因出身皇族,家学深厚,所见真迹无数,在幼年时便为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其作品的风格定下了极为高雅的格调;因其自幼饱览稀世国宝,亦为著名收藏家。「荣宝斋」多次为溥心畬开个人画展,利用各种机会向世人展示溥心畬的横溢才华。同时,溥心畬与「荣宝斋」第八代传人张幼林和少东家张子瑜的关系极为亲密。
张大千,字季爰,四川内江人士,家境殷实。二十几岁时,来到北京即赴琉璃厂拜访「荣宝斋」。当时,年轻的张大千在大江南北已颇有名气,但他还是意识到北京名家云集,若想在京城乃至全国立足成名,除了结识官宦之外,求得「荣宝斋」的认可则是重中之重。张幼林慧眼识金设宴款待张大千,二十出头的张大千从此在「荣宝斋」挂上了笔单。润笔居挂单诸位名家之首,只略低于溥心畬。
在荣宝斋不遗余力的经营和宣传下,张大千的名气日益扩大,渐与「北溥」齐名。「南张北溥」的这一提法遂日益为业内所知,并影响到中国书画艺术市场的发展。
荣宝斋与名伶之雅事
早年间,北京琉璃厂「荣宝斋」左近的「椿树地区」名声甚大,因这里是京剧名伶集中地。余叔岩、尚小云、荀慧生、叶盛兰、金少山、裘盛戎、姜妙香、萧长华、张君秋等京剧大师都曾经在此居住多年。
正谓「主雅客来勤」的缘故,这些名伶大腕常来「荣宝斋」品茗赏画、谈古论今,久之「荣宝斋」也就与众名伶结下了不解之缘,北城的梅兰芳、西城的马连良也时常光顾这里。
书画与京剧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二者的内涵与风格相通,都以突出体现「美」字为最高艺术追求。京剧艺术家为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唱戏之余喜练水墨丹青,习书作画自然少不得笔墨纸砚,荣宝斋理所当然的成了首选之地。
京剧大师的性格、行当不同,选购文房用品风格也截然不同。京城著名京剧票友、荣宝斋嫡系传人张新年先生介绍:梅兰芳、尚小云唱青衣,不但人端庄秀气,所选的文房自然也是小巧精致,由于梅尚二位老板喜画工笔花鸟,故画笔选择尺寸较小且狼毫居多。裘盛戎先生则显得「豪爽」了许多,宣纸按「令」买,画笔论「打」收,凡是看得上眼的,从来不问价儿,不管用得著用不著,统统打包让伙计送回府去。而金少山老板恨不得连整个柜台都搬到他们家里,这些是只能在荣宝斋发生的雅事、趣事。
不做见利忘义之事
民国初年,时局相对进入一个平稳期,古都北京,百业待兴。
一日荣宝斋二掌柜收到一幅画,东家张幼林展开画卷掌灯观看,竟是明代大书法家文征明的墨宝。但他获知价格花的很低时,顿时急红了脸:「你就给了人家这点儿?」二掌柜连忙回道:「这可不是我出的价,是本主他自己要的!」
闻听此言,张幼林的怒气丝毫未减:「就算本主不懂行,你也不能就坡下驴,糊弄人家!咱荣宝斋从来不做坑骗卖主、不仁不义的事!」说罢亲自来到柜上支取了已付货主银两于数倍的银票,连同亲笔所书清单封好,令二掌柜和大伙计即刻雇车前往东四十条的原主处并再三叮嘱务必将银票连同清单亲手交与卖主,且携卖主收条回来方可。
史载无论是「松竹斋」还是「荣宝斋」,「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经营宗旨永远没有改变过。公元1962年11月30日,为新中国献礼,已向国家捐赠大批珍贵字画、文物的荣宝斋的第八代传人张幼林先生在北京安详谢世,享年八十三岁。在张幼林逝世五十三周年之际,张新年先生撰文回忆其祖父:我的祖父张幼林严格恪守祖训,不为蝇头小利所动;不做见利忘义之人,问心无愧地漫步著他的人生旅程。
植于血脉的家国情怀
西晋名家法帖《平复帖》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年,是至今最古老的纸本手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重要地位,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价值珍贵,被国家列为禁止其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故宫此《平复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有「天下第一收藏家」美称的张伯驹先生在1956年所捐赠,而当年此宝险流海外而存于国内的经历,「荣宝斋」的张幼林先生贡献甚大。
张伯驹是「荣宝斋」头等VIP座上客,「七七事变」后不久的一天下午,张伯驹找到张幼林言,光绪皇帝赏与恭亲王奕,后传与其嫡孙溥心畬收藏的《平复帖》。目前恐其流失海外,因日本人要花20万强力收购。
张幼林深知此贴对中华尊严与对后人教导之重要,于是反复亲至溥心畬宅邸,终以民族大义及誓将此国宝保护好之言,说服其以颇低价格迅速转与张伯驹。为完成张幼林等一众爱国人士托付,保存国宝,张伯驹发誓人在帖在,扔下万贯家资,将《平复帖》缝在棉被中随身携带,辗转全国,其间,在他最困难乃至被绑票的时候,都没有出手转让他人。1956年,张伯驹与张幼林协商一致,将《平复帖》无偿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世代璀璨文明永恒
回顾家族历史,满嘴京腔的「荣宝斋」第十代嫡传人张新年先生颇为动容,作为国粹京剧的著名票友、古董收藏家、北京金街「峨眉酒家」的创始人,他常说自己没有完全承传好祖辈的文化。但在中国皇家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启隆先生看来,时常义务为故宫、荣宝斋、艺术馆院甄别真赝的张新年先生,已然将其深厚的内涵浸入到了周边的每一个角落,以一己之力为中华文明当今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饰演「百年荣宝斋」(又名《百年往事》)电视剧中重要角色「张山林」的著名影视演员、中国相声大师罗荣寿先生衣钵传人马维福先生,对张新年多年来研究、传播、延续荣宝斋文化精神的海量工作之举,与诚信经营商业的踏实姿态赞誉有加,称张新年先生为「‘荣宝斋’精神的传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践行者。
为秉承祖训,教化后人,张新年先生依家族愿景,凭借300年家族文化积淀,注册成立了以热爱中华民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成就新时代文化璀璨精品为己任的「荣宝世家」,将在国家支持和祖先功德的加持下在全世界大力传播中华文化,助力中华文明永恒、不朽!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20/OJkVSu9FJluf3ahaTD23Dj8L46t4mTuHE8q.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