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本医学专著。全书共分为五十篇,收录了民间疾病多发的季节性、流行性、急性等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和处方,并提出了温病学说,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该书成书约在公元二百年至二百一十年左右。原书失散后,经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伤寒论》共十卷,专门论述伤寒类急性传染病。
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
一、 温病学说
《伤寒杂病论》中提出了温病学说,即认为伤寒、温病、热病、疫病、时行流感等都是由于人体经过风、寒、暑、湿等外邪所致,而且多发于春季、夏季和秋季。因此,认为治疗这些病症需要从外邪和自身防御力入手,以解除邪气为主,补充正气为辅,加强调养身体,并适当运用药物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二、 治疗原则
《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疗疾病的原则,即通治和分治。通治是指既要治疗病因,又要治疗病症的方法;分治则是针对不同病症,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和处方。
在具体的治疗方法方面,《伤寒杂病论》提出了五种施治法,即汗法、泻法、吐法、温法和清法,以及调病养阴、扶正祛邪、温润通窍、利水消肿等治疗方法。同时,张仲景还试图提出一些通过食疗、饮食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例如用鸡蛋、韭菜、生姜等食物治疗胃痛、腹泻等疾病。这些方案及药物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治疗疾病的需求,还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 疾病分类
《伤寒杂病论》中收录了很多的疾病,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让读者更易于了解每种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1、伤寒
伤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春季、夏季和秋季。其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
中医认为,伤寒是由于寒邪侵入肠胃,导致腹部气血不畅,从而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因此,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需要使用通便剂和中药治疗法,帮助消化系统恢复正常功能。
2、瘟疫
瘟疫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病毒是甲型H1N1病毒,表现为高烧、咳嗽、胸痛、肌肉酸痛,有时还会伴随有呼吸困难和嗜睡等症状。
中医认为,治疗瘟疫需要针对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有的病症需要用白虎汤进行清热解毒,有的则需要使用银翘散进行消炎消肿。此外,还需要使用清的针灸调整身体气机,以增强体内的免疫力。
3、癫痫
癫痫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疾病,患者常常会因为意外摔倒而导致较严重的外伤。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抽搐或发作,意识也会随之丧失。
中医认为,癫痫是由于火邪侵入肝、心等脏腑,导致脏腑出现不适感,从而引起的疾病。因此,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需要使用清热解毒、平肝安神的中药治疗法,帮助脏腑恢复正常状态。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领域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提出了温病学说和治疗疾病的原则。其划分病症以及提出施治法等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阅读《伤寒杂病论》,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医学的理论,并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治疗常见疾病,以维持身体健康。
附:部分经典偏方(使用前请先咨询专业中医师)
1、治疗脱发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龙骨牡蛎汤) 桂枝15克 白芍15克炙甘草 15克 生姜2片大枣12枚 龙骨20克、牡蛎20克。
2、治疗红斑狼疮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25克 麻黄15克知母25克白芍20克 生姜3片 防风25克甘草15克白术40克 炮附子 40克。
3、治疗哮喘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
春夏发病使用: 麻黄 15克 桂枝 25克 炙甘草 10克 杏仁 15克生姜 2片大枣 10枚 石膏 20克。注:先把石膏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熬煮。
秋冬发病使用: 麻黄 15克 白芍 15克 细辛 15克 干姜 15克炙甘草 15克 桂枝 15克 五味子 25克 生半夏 20克。
4、治疗久病不愈体弱坐卧不宁不思饮食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百合地黄汤和百合鸡子汤):
处方一:百合地黄汤 百合 100克 生地黄 20克
注:百合浸泡 3 小时,小火煮烂,备用。将生地黄放入开水中,片 刻后取出,拧取生地黄汁,和百合汤一起小火熬煮 1-2 小时。
处方二:百合鸡子汤 百合 100克 鸡子黄 1枚
注:百合浸泡 3 小时,小火煮烂,备用。待微温时,将生鸡蛋黄放入,调匀,即可服用。
5、治疗头皮屑过多和脂溢性皮炎以及手脚角质层过厚(出自《伤寒论》--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 :麻黄15克 杏仁15克薏仁50-100克炙甘草 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