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刚
7月15日,香港立法会代表团在梁君彦主席的带领下一连五日在福建职务考察,在港澳办、中联办及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协助支持下,19日圆满结束。这是继今年4月全体立法会议员的大湾区之行后,立法会代表团再次到内地考察,充分显示立法会对推动与内地各个省市交流协作的重视。是次考察有赖各方通力协助,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香港有120万福建籍港人,每7个香港人其中就有一个与福建有著直接关系,与福建有著血浓于水的乡情亲情,亦因此,香港是福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至今累计实际使用港资近8,000亿港元,占全省外资66%;香港特区也是福建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平台,福建在香港设立企业和分支机构超过1300家,投资累计接近1000亿,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共赢的紧密型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立法会持续关注香港企业在内地的发展,并在今年3月通过议案,推动港人港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制订中长期工作的具体绩效指标,增强香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动能。立法会今次组团考察福建,就是旨在加强相互深入了解沟通,为港资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创造更加便利便捷的条件。
为此,今次考察行程特别安排了福州旧区文化保育改造的“三坊七巷”,涉及安老养老的“福建计划”、“医疗券计划”的养老产业,厦门自贸区及医药产业园区。其中,对厦门自由贸易试验区参观大数据服务中心的考察,让众多香港议员了解了厦门自贸区发展、区内国际航运科创发展,了解了应用科技用作理货和处理闸口工作等情况。而最令议员感兴趣的是厦门沧海生物医药港医药港,该医药港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培育了4家A 股上市企业,全球首支上市的戊型肝炎疫苗、首支获批国产宫颈癌疫苗、国内首套BNCT肿瘤治疗设备等,均出自该园区。如此引人注目的成就,显然对议员触动极大。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取得了多方面的有实质意义的成就。
一是加强了香港福建两地的沟通了解,进一步强化了加强两地合作互利的信念。香港立法会这次组团考察福建,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在第一时间会见了考察团。周祖翼代表省委、省政府对香港立法会代表团来闽考察表示欢迎,并表示,福建与香港渊源深厚,近年来两地经贸金融合作不断加强,科技教育人才合作不断巩固,文化旅游合作不断深化,充满生机活力。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深化双方经贸人文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闽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开阔了香港议员的视野,真切感受到了福建创新科技产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从而促使议员更加注重香港借重创新科技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特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梁君彦主席就有感而发:“别人有蓝图、有片段给我们看,有地图、示范单位看,我们是否要叫政府快点做这事?因为人人都对这事有兴趣,但不是听你说,而是要有实事做出来。”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就指,当地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产业联盟、公共技术平台、专家顾问、投融资和物流仓储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医药港的成功经验,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三是通过实地考察福建康养产业,感受到两地在养老安老产业方面的合作发展的空间巨大前景诱人。通过考察,议员更加感受到进一步扩大福建计划,以及将医疗券推展到福建的迫切性与可能性。同时,鉴于本港有超过120万福建籍港人,基于落叶归根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特区政府应该积极考虑进一步放宽特区有关异地养老的限制性措施,允许异地养老的本港老人家,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同时,不再受通常在港居住时限的限制,让老人能够在更为宽松和谐舒适的环境中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甚至就“福建计划”的补贴不能直接转去内地银行户口,医疗券、病例亦无法“过河”等现实问题,亦都期望政府能否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尽早予以解决。
四是通过对八闽山水的初步考察,更加明确了推动香港与福建在教育文化旅游方面合作的强烈愿望。考察团行程之一是参观港人子弟居多的华侨大学并与学生座谈。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表示,到访华侨大学时,发现该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相信对中外文化交流有很大帮助。他又表示,乐见香港学生们十分喜爱母校,又赞扬他们“有理想有能力”,反映香港年轻人有长远人生规划。他又认为,福建省多个城市进行长远规划,特别是文化方面的经验,值得特区政府参考,如鼓浪屿与三坊七巷,将传统文化的保育工作与旅游相结合,相信对振兴本土经济有很大帮助,这些都值得香港特区政府参考借鉴。
五是为香港特区持续发展进一步拉阔了治港者的思路。以本次考察的重头戏参观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国务院在2014年底同意设立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当中的厦门片区2015年成立,面积超过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累计增设企业超过48500间,至今新增资本超过8200亿元人民币,整个园区展现出欣欣向荣如火如荼的发展景象。联想到本港正在力推的北部都会区蓝图,特区政府政府应该在稳步推进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包括争取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在北都区设立类似国家实验室、研究院等形式的分支机构,产生母鸡带小鸡的孵化辐射作用,形成与国家产业规划、湾区产业链相辅相成的创科产业集群,并成为本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福建和香港渊源深厚,血脉相连,120万居民原籍福建在港落地生根,对香港各行各业有著重要贡献,可说是港闽一家亲。香港不少企业家一直参与福建的发展,两地经贸关系密切,香港更是福建省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也是福建主要的出口市场,正好可以发挥香港在“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同时,福州、厦门、泉州被视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三地都具有“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可与香港优势互补。行政长官李家超4月时带领特区政府和立法会展开一连四日的大湾区访问,迈开了融合发展之良政善治第一步。今次立法会再组团参访福建省,展现了特区行政立法“前所未有的齐心去做一件事”,期待能够将参访成果转化为实政,产生实效,促进特区全方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特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20/uxh57GHv3qC4EbZdTriVeCmqYZeGEiCvpxN.jpe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严刚
7月15日,香港立法会代表团在梁君彦主席的带领下一连五日在福建职务考察,在港澳办、中联办及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协助支持下,19日圆满结束。这是继今年4月全体立法会议员的大湾区之行后,立法会代表团再次到内地考察,充分显示立法会对推动与内地各个省市交流协作的重视。是次考察有赖各方通力协助,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香港有120万福建籍港人,每7个香港人其中就有一个与福建有著直接关系,与福建有著血浓于水的乡情亲情,亦因此,香港是福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至今累计实际使用港资近8,000亿港元,占全省外资66%;香港特区也是福建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平台,福建在香港设立企业和分支机构超过1300家,投资累计接近1000亿,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共赢的紧密型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立法会持续关注香港企业在内地的发展,并在今年3月通过议案,推动港人港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制订中长期工作的具体绩效指标,增强香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动能。立法会今次组团考察福建,就是旨在加强相互深入了解沟通,为港资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创造更加便利便捷的条件。
为此,今次考察行程特别安排了福州旧区文化保育改造的“三坊七巷”,涉及安老养老的“福建计划”、“医疗券计划”的养老产业,厦门自贸区及医药产业园区。其中,对厦门自由贸易试验区参观大数据服务中心的考察,让众多香港议员了解了厦门自贸区发展、区内国际航运科创发展,了解了应用科技用作理货和处理闸口工作等情况。而最令议员感兴趣的是厦门沧海生物医药港医药港,该医药港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培育了4家A 股上市企业,全球首支上市的戊型肝炎疫苗、首支获批国产宫颈癌疫苗、国内首套BNCT肿瘤治疗设备等,均出自该园区。如此引人注目的成就,显然对议员触动极大。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取得了多方面的有实质意义的成就。
一是加强了香港福建两地的沟通了解,进一步强化了加强两地合作互利的信念。香港立法会这次组团考察福建,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在第一时间会见了考察团。周祖翼代表省委、省政府对香港立法会代表团来闽考察表示欢迎,并表示,福建与香港渊源深厚,近年来两地经贸金融合作不断加强,科技教育人才合作不断巩固,文化旅游合作不断深化,充满生机活力。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深化双方经贸人文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闽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开阔了香港议员的视野,真切感受到了福建创新科技产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从而促使议员更加注重香港借重创新科技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特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梁君彦主席就有感而发:“别人有蓝图、有片段给我们看,有地图、示范单位看,我们是否要叫政府快点做这事?因为人人都对这事有兴趣,但不是听你说,而是要有实事做出来。”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就指,当地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产业联盟、公共技术平台、专家顾问、投融资和物流仓储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医药港的成功经验,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三是通过实地考察福建康养产业,感受到两地在养老安老产业方面的合作发展的空间巨大前景诱人。通过考察,议员更加感受到进一步扩大福建计划,以及将医疗券推展到福建的迫切性与可能性。同时,鉴于本港有超过120万福建籍港人,基于落叶归根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特区政府应该积极考虑进一步放宽特区有关异地养老的限制性措施,允许异地养老的本港老人家,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同时,不再受通常在港居住时限的限制,让老人能够在更为宽松和谐舒适的环境中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甚至就“福建计划”的补贴不能直接转去内地银行户口,医疗券、病例亦无法“过河”等现实问题,亦都期望政府能否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尽早予以解决。
四是通过对八闽山水的初步考察,更加明确了推动香港与福建在教育文化旅游方面合作的强烈愿望。考察团行程之一是参观港人子弟居多的华侨大学并与学生座谈。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表示,到访华侨大学时,发现该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相信对中外文化交流有很大帮助。他又表示,乐见香港学生们十分喜爱母校,又赞扬他们“有理想有能力”,反映香港年轻人有长远人生规划。他又认为,福建省多个城市进行长远规划,特别是文化方面的经验,值得特区政府参考,如鼓浪屿与三坊七巷,将传统文化的保育工作与旅游相结合,相信对振兴本土经济有很大帮助,这些都值得香港特区政府参考借鉴。
五是为香港特区持续发展进一步拉阔了治港者的思路。以本次考察的重头戏参观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国务院在2014年底同意设立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当中的厦门片区2015年成立,面积超过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累计增设企业超过48500间,至今新增资本超过8200亿元人民币,整个园区展现出欣欣向荣如火如荼的发展景象。联想到本港正在力推的北部都会区蓝图,特区政府政府应该在稳步推进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包括争取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在北都区设立类似国家实验室、研究院等形式的分支机构,产生母鸡带小鸡的孵化辐射作用,形成与国家产业规划、湾区产业链相辅相成的创科产业集群,并成为本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福建和香港渊源深厚,血脉相连,120万居民原籍福建在港落地生根,对香港各行各业有著重要贡献,可说是港闽一家亲。香港不少企业家一直参与福建的发展,两地经贸关系密切,香港更是福建省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也是福建主要的出口市场,正好可以发挥香港在“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同时,福州、厦门、泉州被视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三地都具有“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可与香港优势互补。行政长官李家超4月时带领特区政府和立法会展开一连四日的大湾区访问,迈开了融合发展之良政善治第一步。今次立法会再组团参访福建省,展现了特区行政立法“前所未有的齐心去做一件事”,期待能够将参访成果转化为实政,产生实效,促进特区全方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特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20/uxh57GHv3qC4EbZdTriVeCmqYZeGEiCvpxN.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