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处今年6月出版的《香港统计月刊》显示,香港的生育率连跌30年,由1991年的每名女性生育1.28名新生婴儿,下跌至2022年的0.7名,30年间跌幅超过4成;甚至低于联合国人口基金于今年4月19日发布之《2023年世界人口状况》内显示的0.8名,属全球最低之列。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加上香港的人口急速老化,使劳动力的总体供应量也相应减少。据统计处预测,本港2024年劳动人口只有大概365万人,占总人口不到5成,以现时2023年3月至5月期间、最新的劳动人口数据约379万人来计算,按年减少近14万人。而且,香港的劳动参与率一直偏低,现时只有57.6%,不足6成,远低于同区新加坡的70%和日本的62.9%,更遑论追上北欧国家的水平,例如位列榜首的瑞典,其劳动参与率便高达89.3%。
当我们仔细审视本港的劳动人口数据,可以发现,女性的劳动人口虽然超过男性,但其参与率只有52.7%,比男性低11%。另外,据202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本港25-54岁的妇女劳动人口参与率只有72.7%,远较澳洲的80.4%和新加坡的84.7%为低。不少年轻妇女曾和笔者分享,2岁以下的幼儿托管服务是最为缺乏的,她们为了家庭,不得不离开职场2年。可见,如特区政府可出台更多家庭友善政策,帮助职业女性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责任,妇女劳动力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助缓解本地劳动人口短缺的问题。
其中,加强幼儿托管服务,减轻双职家长、少数族裔、单亲家庭,以及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幼儿家长照顾幼儿的压力,无疑是非常有力的举措。因此,笔者在7月13日的立法会会议上提出以下3项建议,希望局方考虑。
一,增加各区幼儿照顾服务的供应及管理有关服务的供需关系
香港的幼儿中心为3岁以下的幼儿提供日间照顾服务,截至2023年3月,共提供36,000个名额。根据立法会秘书处资料研究组在今年6月发出的报告显示,在2021年共37,088个名额中,接近95%是为2岁至3岁以下幼儿而设,为2岁以下幼儿提供的名额只有2,027个,与2021年全港超过8万名2岁以下幼儿的人数相比,明显是杯水车薪,相当于40名幼儿争取1个名额。
而且,各区幼儿照顾服务名额的分配与区内的潜在需求出现不平衡的现象。根据2021年的数据显示,黄大仙区内的照顾服务名额与幼儿人口的比例高达1:99;大埔区的情况更加严重,比例达至1:271。幼儿照顾服务的名额供应严重不足,大大窒碍妇女就业的机会。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特区政府必须从社区规划著手,根据各区的潜在需求,恰当地投放资源,增加幼儿照顾服务的供应,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照顾服务名额,包括为新建屋苑或特区政府的物业预留足够的空间建设幼儿托管中心。
为了更好地管理幼儿照顾服务名额的供应与需求,特区政府可为全港的幼儿照顾者包括社区保姆设立中央资料库,适时更新照顾者资料。这不但有助评估各区的实际服务需求,还便于识别有需要的家长,使特区政府可更精确地提供适切的服务,避免错配。
对于有紧急幼儿暂托服务需要的家长,特区政府亦应设置24小时服务热线及紧急暂托机制,让有迫切需要的家长可尽快获得援助。
特区政府现正计划于新学年推出为期一年的“在校课后托管服务试行计划”,由学校提供场地,并由非政府机构负责营办,让有需要的小学生可于课后留校接受托管及学习支援。计划会于㓥房户集中的5个地区,包括九龙城、油尖旺、观塘、葵青等地共50间小学试行,惠及3,000名学童。
虽然幼儿的需要可能有别于小学生,但笔者认为特区政府可研究与幼稚园合作,仿效针对小学的“在校课后托管服务试行计划”,推行小额的试行计划,善用幼稚园的校舍设施,在非上课时间把校舍用作托儿中心,缓解幼儿照顾服务的供应压力。
二,进一步优化幼儿中心内合资格幼儿工作员的人手比例
现时照顾2岁以下幼儿的合资格幼儿工作员的人手比例为1:6,虽然高于《幼儿服务条例》(第243A章)1:8的法定最低比例,但相较于社会福利署(“社署”)于2018年发表的“幼儿照顾服务的长远发展研究”报告中披露的其他国家数据,如新加坡的1:5和南韩的1:3,依然有所差距。
特区政府应检视幼儿工作员的资历、待遇和培训机制,多措并举增加合资格幼儿工作员的人数,持续优化人手比例,提升服务质素。
三,改善“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
除了幼儿中心外,“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是家长的另一个选择。
在2021-22年度,全港共有1,815名社区保姆,为3,085名3岁以下的幼儿提供家居照顾服务。但与幼儿照顾服务名额的情况相似,各区社区保姆的供应并不平均。社署规定每区的服务名额不得少于53个,但有6区的社区保姆数目低于53;以各区保姆及接受服务的3岁以下幼儿人数比例而言,九龙城有515名保姆为167名幼儿提供服务,反之屯门区有214名3岁以下的幼儿接受服务,但全区却只有31名社区保姆。
而且,社区保姆现时的每小时服务奖励金仅有25元,比每小时40元的法定最低工资水平还要低,也使不少社区保姆对跨区服务却步。
希望特区政府提高社区保姆的奖励金、为保姆提供来回交通费、加强对社区保姆的训练及提升保姆的服务质素和家居安全,借以鼓励更多志愿者投身社区保姆的行列,为幼儿照顾服务出一分力。
除了增加幼儿托管服务外,长远而言,特区政府应带头推广家庭友善的工作环境,并立法制订相关措施,例如参考广东省最近推出的“妈妈岗”就业模式,引入弹性工时,鼓励“在家工作”,设立家长假、育婴假和照顾假期等安排,促进妇女就业。
此外,特区政府可为妇女提供就业咨询及职位配对等就业支援服务,助力长期脱离职场的妇女重投工作,填补本港的人力资源缺口。
强化幼儿托管服务对于释放妇女劳动力、充实本港人才库、提高生育率,起著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期待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提及的对幼儿照顾计划的检讨可以尽快完成,完善幼儿托管机制;善用1亿元“妇女自强基金”,增强对幼儿托管服务的支援;采纳笔者早前建议的递进式子女免税额,提升妇女工作意欲。期望更多女性可以平衡家庭及工作责任,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潜能、尽展所长,为本港的劳动市场注入新动力。
https://minio.bau.com.hk/zjsp/yAtqTagYuhjCs4rM5izKU6QYHT2vEyQ7.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