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建萍
乳病是女性常见的疾病 ,但其原因尚不清楚,乳腺病国医大师林毅提出了「六郁治乳」的学术思想,所谓的六郁,是气、血、湿、火、痰、食等六种郁症的合称。郁,是壅遏不通畅或郁结不舒。
元代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百病生于气」,气不行则血行不畅病血瘀,同样气郁可致水液代谢失常、产生湿郁、痰郁、食郁,说明气血郁结,则其他郁证就会相继而生,并且六郁相互影响。 在前人学术思想的指引下,林毅教授将其学术思想拓展到乳腺病中,六郁是导致乳腺疾病的根本。
其基础病机可因「实可致郁,虚亦可致郁」,郁在乳腺病中无处不在,脏腑生理上协调统一,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诸郁、虚实往往相因而病,互为兼夹。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忧思恼怒,则肝失疏泄,郁气横逆扰乱脏腑功能,引起多方面不适。肝郁犯胃克脾,使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脾胃功能失调则蕴湿生痰。痰气互结,湿浊不化,食滞不消,则形成痰郁、湿郁、食郁。气行血行,气郁日久,则血瘀不行,形成血郁。气郁日久化火,与食郁或痰湿互结,日久化热,发展为火郁,于是由气郁而发展为痰郁、湿郁、食郁、热郁、血郁,此「六郁」成矣,皆属实证。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外感六淫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运行紊乱,日久气滞、血瘀、痰凝、食郁、火郁相互搏结,蕴集乳络,发为乳病,此谓实可致郁。
情志不遂肝郁日久,气机不利,纳食减少,水谷之气不能化生气血濡养五脏,则五脏虚衰,更兼气郁化火,阴血受伤,又可形成肝火未尽、阴液已亏的症候,导致肝肾同病。此因肝郁实证致气血失调,发展损及脏腑,导致心、脾、肺、肝、肾受累而成因实致虚之候。劳倦过度或脏腑功能减弱,气、血、阴、阳皆耗损,肝、脾、肾功能失调,肾不藏精,无以灌养冲任,冲任失调,导致气痰瘀结于乳络,发为乳病,此谓虚可致郁。

以上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肝气郁滞、脾胃气机失常、冲任失调、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皆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经脉乳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痰湿食内生,气痰血郁结于乳房而形成结块,或气郁化火、热火内结乳房而发生乳病。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本,气郁、痰浊、瘀血、热毒蕴结乳络为标,出现乳癖、乳岩、乳核、乳痈、乳鬁等疾病。
老年乳腺病,多因虚致郁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失衡主要是机体脏腑功能自然衰退引起,进而导致自身抗病能力的减弱( 「脏气弱」或言「正气虚」) 。中青年乳腺病,多因实致郁,中青年女性,其脏腑功能并未明显衰退,但容易发生功能紊乱。如肝气郁结是中青年女性乳腺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工作生活压力大、胡思乱想、盲目猜疑、可导致女性情绪紧张,日久致肝失条达,郁而成疾。
可提供治疗乳病即解郁为要,肝郁是其核心,故看出「治病不离于肝,不止于肝」。肝能调畅气机,六郁以气郁为要,肝主身之气机,肝气调畅,可舒缓六郁之症,气机畅达,气血津精充盈正常的敷布,则不会形成六郁。

如何才能让肝的疏泄功能正常?笔者提出疏肝解郁是目的,但要实现调畅气机需知道「肝体阴而用阳」故应注意肝体的滋养,故提出「养肝、柔肝」,继则疏肝,以达解除六郁的目的。
养肝、柔肝,疏肝的综合方法:
- 充足而又规律的睡眠
- 注意饮食的滋养,忌伤肝的食物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12/PqFmN5qqqDARMZLXc0SyoEbScJoCtn7wcGg.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