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珠海学院历史悠久,曾是除香港大学外最具规模的综合性大学,在香港珠海学院75周年校庆之际,结合成语“探骊得珠”与校训中“求智珠,通四海”之意,企划推出了“智珠骊探”系列活动,希望连结“珠海”情缘,传承“珠海”历史,讲好“珠海”故事,了解“珠海”贤达,展望“珠海”未来。
香港珠海学院历史悠久,能发展至今,有赖校董们及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无私奉献。 “智珠骊探”第三集,特别邀请到香港珠海学院校董兼校务委员会主席徐立之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席黄景强博士、校董陈万雄博士,诉说分享他们无私奉献的珠海情缘。
香港珠海学院跨越历史长河,克服一路困难阻碍发展至今,其间不乏各界杰出人士倾力襄助,他们大多出于对教育的热忱,及传承延续创办人的教育理念而来,此等无私奉献令人感动钦佩。
各有专长领域翘楚 无私奉献珠海情缘
徐立之教授、黄景强博士及陈万雄博士在担任香港珠海学院校董之前,已因奇妙因缘建立深厚友谊。陈万雄博士忆述,他与徐立之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前后期同学兼宿友,与黄景强博士则因热爱教育及中华文化相交,从早期创办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筹办饶宗颐文化馆,到现在一起在香港珠海学院担任校董,彼此相识超过20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徐立之教授与黄景强博士相识于香港大学,当时担任港大校长的徐教授,与担任校务委员的黄博士“一见如故”。徐教授说,“黄博士一路是做教育的,曾创办澳门东亚大学,我在他身上学到不少。”黄博士则说,“我在徐教授身上也学到很多,尤其在大学的程序、架构方面,获益良多。”
三位校董结缘逾廿载,大家都热心投身教育,也相伴游历世界,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而今志趣相投的三位校董齐聚香港珠海学院,协助学院的管理工作,更是难得的缘分。徐教授回忆他与学院的缘分,缘起于他在中大读研究生时,“当时珠海书院理学院院长兼中大生物系教授麦继强博士知道我想出国念书,于是叫我每周六下午到珠海书院九龙塘校舍教大一生物,如果没有这份兼职收入,我就没有钱到外国留学了。所以,多年后李焯芬教授让我来香港珠海学院做义工,帮忙看看升格大学的程序,我马上就答应了。我说这是回馈母校,当仁不让。”
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黄博士则是应香港珠海学院校董会永远荣誉主席江可伯博士邀请筹建新校舍,“当时‘珠海’还在荃湾海滨花园,江老先生知道我做工程,请我来帮忙出主意。我以前在澳门筹建东亚大学(今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城市大学前身)时也负责筹建校舍,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珠海’值得帮忙,于是就答应了江老先生。很高兴今天能在新校舍里继续服务‘珠海’,传承义工精神。”
从学院在荃湾时期就担任校董至今的香港著名出版人陈博士述说他与“珠海”的渊源,“过去在出版界就和江可伯先生有交集,后来江老先生邀请我做校董,就一直做到现在。”他表示,“一般人可能会觉得私立学校学风不好,但这么多年,我始终觉得‘珠海’的校风很好,很值得跟‘珠海’结缘,有效地推动和帮助‘珠海’进步。”
见证学院稳步发展 期盼升格私立大学
多年来三位校董无偿为学院校务发展等方面出谋献策,一同见证学院的发展,为升格大学建立了坚实基础。在行政方面,徐教授深感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日益完善和专业。“虽然一开始因为资源缺乏和人手问题略有不足,但所有同事都努力学习作出改变。记得第一次进行升格评鉴时,就因为没有会议纪录而吃了亏,所以我建议之后所有会议一定要有纪录,慢慢地校内的人不用我提醒就已经知道要这样做了。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陈万雄博士亦见证学院近十多年来的进步。“学院与时俱进,现在规模日益扩大,管理现代化,课程多元化,招聘的老师素质也愈来愈高。”他续引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典故,寓意学院历史虽久,但仍持续在营运和目标上精益求精,“作为参与服务‘珠海’的人,能够看到学院稳定发展,我觉得很值得。期勉学院成为日益出色的私立大学。”
今年6月初,香港珠海学院土木工程系学士课程通过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评审,意味毕业生可透过“SchemeA”培训计划更快成为专业工程师。身为土木工程界资深专业人士的黄博士,对“珠海”有此成绩感到欣慰。过去学院培养出不少出色的工程师,他希望学院能再接再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徐教授指出,虽然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及内地对应用性工程学科人才需求较大,学院亦应不断求变、求新,不只著眼于仅仅发展工程一类的科目,内部应多沟通交流、提出意见。
延续人文素养 培育中国情怀与世界视野兼具人才
“大学可以有很多科目,而人文学科则是灵魂。即使是中国最有名的清华大学,也要通过人文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陈万雄博士说。香港珠海学院文史学科向来出色,曾与新亚书院是香港人文科学领头羊,学院现任校长陈致教授也是香港目前高等院校中唯一文史出身的校长,陈博士赞同学院延续传统,继续发挥此一优势,“这几十年科学和经济发展很快,当前的世界局面较为稳定,在这个时候更需要人文精神、人文学科来支撑时代的发展。”
徐立之教授补充说,理科较文科更易争取大学排名,其他大学都藉投资理科技术来提升名次,由于“珠海”无排名包袱,更可有所改革,也是打好基础的好时机。他希望学院可以继续发挥人文精神,并在商科、理工科上有强大的贡献。
“人文情怀是最重要的。大学培养学生,不仅是让他在自己的专科表现出色,更重要的是教育他的灵魂。”香港珠海学院校董Zhang Jane语重心长地说,“从几位校董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我们希望‘珠海’培养的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管学商、学工程还是生物,如果心中没有中国情怀和人文素养,那就是白培养了,最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心灵中根植这份善良和情怀。”
在这个转变巨大的时代里,陈万雄博士期盼香港珠海学院成为祖国的大门,立足香港,联系海外和世界,为社会培养具中国情怀、世界视野,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12/BdKKmzKLW4DjNqqzMMu1Mt53KfqR3400gpK.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12/WkOhVXbmgowYVEEexd8cOc3ff8wvzCM1GjC.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香港珠海学院历史悠久,曾是除香港大学外最具规模的综合性大学,在香港珠海学院75周年校庆之际,结合成语“探骊得珠”与校训中“求智珠,通四海”之意,企划推出了“智珠骊探”系列活动,希望连结“珠海”情缘,传承“珠海”历史,讲好“珠海”故事,了解“珠海”贤达,展望“珠海”未来。
香港珠海学院历史悠久,能发展至今,有赖校董们及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无私奉献。 “智珠骊探”第三集,特别邀请到香港珠海学院校董兼校务委员会主席徐立之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席黄景强博士、校董陈万雄博士,诉说分享他们无私奉献的珠海情缘。
香港珠海学院跨越历史长河,克服一路困难阻碍发展至今,其间不乏各界杰出人士倾力襄助,他们大多出于对教育的热忱,及传承延续创办人的教育理念而来,此等无私奉献令人感动钦佩。
各有专长领域翘楚 无私奉献珠海情缘
徐立之教授、黄景强博士及陈万雄博士在担任香港珠海学院校董之前,已因奇妙因缘建立深厚友谊。陈万雄博士忆述,他与徐立之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前后期同学兼宿友,与黄景强博士则因热爱教育及中华文化相交,从早期创办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筹办饶宗颐文化馆,到现在一起在香港珠海学院担任校董,彼此相识超过20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徐立之教授与黄景强博士相识于香港大学,当时担任港大校长的徐教授,与担任校务委员的黄博士“一见如故”。徐教授说,“黄博士一路是做教育的,曾创办澳门东亚大学,我在他身上学到不少。”黄博士则说,“我在徐教授身上也学到很多,尤其在大学的程序、架构方面,获益良多。”
三位校董结缘逾廿载,大家都热心投身教育,也相伴游历世界,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而今志趣相投的三位校董齐聚香港珠海学院,协助学院的管理工作,更是难得的缘分。徐教授回忆他与学院的缘分,缘起于他在中大读研究生时,“当时珠海书院理学院院长兼中大生物系教授麦继强博士知道我想出国念书,于是叫我每周六下午到珠海书院九龙塘校舍教大一生物,如果没有这份兼职收入,我就没有钱到外国留学了。所以,多年后李焯芬教授让我来香港珠海学院做义工,帮忙看看升格大学的程序,我马上就答应了。我说这是回馈母校,当仁不让。”
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黄博士则是应香港珠海学院校董会永远荣誉主席江可伯博士邀请筹建新校舍,“当时‘珠海’还在荃湾海滨花园,江老先生知道我做工程,请我来帮忙出主意。我以前在澳门筹建东亚大学(今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城市大学前身)时也负责筹建校舍,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珠海’值得帮忙,于是就答应了江老先生。很高兴今天能在新校舍里继续服务‘珠海’,传承义工精神。”
从学院在荃湾时期就担任校董至今的香港著名出版人陈博士述说他与“珠海”的渊源,“过去在出版界就和江可伯先生有交集,后来江老先生邀请我做校董,就一直做到现在。”他表示,“一般人可能会觉得私立学校学风不好,但这么多年,我始终觉得‘珠海’的校风很好,很值得跟‘珠海’结缘,有效地推动和帮助‘珠海’进步。”
见证学院稳步发展 期盼升格私立大学
多年来三位校董无偿为学院校务发展等方面出谋献策,一同见证学院的发展,为升格大学建立了坚实基础。在行政方面,徐教授深感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日益完善和专业。“虽然一开始因为资源缺乏和人手问题略有不足,但所有同事都努力学习作出改变。记得第一次进行升格评鉴时,就因为没有会议纪录而吃了亏,所以我建议之后所有会议一定要有纪录,慢慢地校内的人不用我提醒就已经知道要这样做了。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陈万雄博士亦见证学院近十多年来的进步。“学院与时俱进,现在规模日益扩大,管理现代化,课程多元化,招聘的老师素质也愈来愈高。”他续引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典故,寓意学院历史虽久,但仍持续在营运和目标上精益求精,“作为参与服务‘珠海’的人,能够看到学院稳定发展,我觉得很值得。期勉学院成为日益出色的私立大学。”
今年6月初,香港珠海学院土木工程系学士课程通过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评审,意味毕业生可透过“SchemeA”培训计划更快成为专业工程师。身为土木工程界资深专业人士的黄博士,对“珠海”有此成绩感到欣慰。过去学院培养出不少出色的工程师,他希望学院能再接再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徐教授指出,虽然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及内地对应用性工程学科人才需求较大,学院亦应不断求变、求新,不只著眼于仅仅发展工程一类的科目,内部应多沟通交流、提出意见。
延续人文素养 培育中国情怀与世界视野兼具人才
“大学可以有很多科目,而人文学科则是灵魂。即使是中国最有名的清华大学,也要通过人文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陈万雄博士说。香港珠海学院文史学科向来出色,曾与新亚书院是香港人文科学领头羊,学院现任校长陈致教授也是香港目前高等院校中唯一文史出身的校长,陈博士赞同学院延续传统,继续发挥此一优势,“这几十年科学和经济发展很快,当前的世界局面较为稳定,在这个时候更需要人文精神、人文学科来支撑时代的发展。”
徐立之教授补充说,理科较文科更易争取大学排名,其他大学都藉投资理科技术来提升名次,由于“珠海”无排名包袱,更可有所改革,也是打好基础的好时机。他希望学院可以继续发挥人文精神,并在商科、理工科上有强大的贡献。
“人文情怀是最重要的。大学培养学生,不仅是让他在自己的专科表现出色,更重要的是教育他的灵魂。”香港珠海学院校董Zhang Jane语重心长地说,“从几位校董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我们希望‘珠海’培养的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管学商、学工程还是生物,如果心中没有中国情怀和人文素养,那就是白培养了,最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心灵中根植这份善良和情怀。”
在这个转变巨大的时代里,陈万雄博士期盼香港珠海学院成为祖国的大门,立足香港,联系海外和世界,为社会培养具中国情怀、世界视野,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12/BdKKmzKLW4DjNqqzMMu1Mt53KfqR3400gpK.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12/WkOhVXbmgowYVEEexd8cOc3ff8wvzCM1Gj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