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浩华
经过向社会咨询及解说、在立法会审议通过草案等环节,《2023年区议会(修订)条例》今日(7月10日)终于刊宪生效,标志著区议会改革正式“定盘”。这是香港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市民热切期盼的结果。从更长远的时间轴看,形成法例只是完善地区治理的第一步,接下来工作的关键还在于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则是人才选用。
作为近月的全城热话,今次修例是对包括区议会在内的地区治理体系的一次重塑。与往届相比,来届区议会在功能、组成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根本性变革。在制度设计上,坚守“爱国者治港”、行政主导等重要原则,实现去政治化,让区议会回归基本法规定的“非政权性区域组织”定位,以接受咨询和提供服务为主要职能。同时增设履职监察机制,旨在确保区议员履职尽责……凡此种种,都绘就了未来地区治理的美好蓝图。
但开讲有话“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有了好的蓝图,关键是抓好落实。比起条例本身,更牵动广大民心的是,如何把条例做到深处、落到实处。通过区议会改革,不单要杜绝昔日的议会乱象,更要展现地区治理的新风格、新气象,更有效地回应基层民生诉求,也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现时距离年底的新一届区议会选举仅剩数月,条例的落实可谓时间紧、任务重。从分别由政务司正副司长主持的“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和“地区治理专组”,到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再到各级相关机构和公务员,都要有一种紧迫感。毕竟这几个月的“抓落实”,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数年地区治理的效能。
其间,人才选用又是重中之重。根据条例规定,全港区议会的400多个议席将由委任、间选和直选按442比例产生,区议员的来源更广泛,更具有代表性;直选方面采用“双议席单票制”,并将选区扩大,也有助区议员聚焦更宏观的地区议题。以笔者投身地区工作多年的经验,地区事务往往较为繁琐且所涉范畴较广,区议员要在政府与市民之间做好咨询、沟通的角色,另外最好还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为居民提供文化、康乐、环境卫生等服务。
故此,如何确保各区区议会的组成人员在爱国爱港的前提下,能够代表不同阶层和行业,反映当区居民的声音,如何兼顾区议员的“贴地”和“专业”,是落实条例的关键。除了原有的地区工作者,其他有志服务基层的专业人士、少数族裔等优秀代表,亦可纳入候选人考察范围。总之,要设法达致选贤任能,方可让新制度发挥成效。
(作者系香港国际音乐节主任、葵青区文艺协进会艺术顾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10/WNdIqxZK5jaVv8JjUcaIdLWzpgosbp61G6b.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