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 庄蕾)北京报道:7月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紫荆杂志记者在会上提问道,强教必先强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思路和举措是什么?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回应道,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关心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教育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数量从2012年到2022年,我国专任教师总数从1462.9万人增长到1880.4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到76.01%,以225所师范院校为主体、565所非师范院校共同培养教师,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省市县三级达标,国家授予于漪、卫兴华、高铭暄“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授予张桂梅“七一勋章”荣誉称号,选树李保国、黄大年、张玉滚、陈立群、吴蓉瑾、刘永坦、万步炎等一批教师为“时代楷模”。这些年来,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不断提升,广大教师潜心育人、乐教爱生、甘于奉献,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紫荆杂志记者提问(图:国新办)邓传淮指出,时代越是向前,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愈发显现。为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启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工程”,主要从六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高位引领与底线管控相结合,建立教师共同价值追求,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引导广大教师自律自强。二是启动高水平综合大学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国优计划”,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三是坚持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第一职责,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优化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深化实施“优师计划”。四是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强化高层次中小学教师培养,改革“国培计划”,提升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实施教师发展数字化行动。实施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加强高校教师培训。推进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示范创建。五是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著力应对人口发展新态势,以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为抓手,推进培养补充、编制、职称、待遇、岗位综合改革。适应小班化、个性化教学需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出台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实施国家银龄教师行动和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等人才支教计划。六是加大各级各类教师待遇保障,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强化教师住房保障,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邓传淮表示,总书记多次讲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育部将认真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建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