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郭灵:政府开局有成绩 未来须再接再厉
上周六「七‧一」是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也是本届政府上台一周年的日子。在中央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为港消除不稳定因素的背景下,特区政府的行政能力得到了强化,真正发挥出行政主导的作用,加上特首李家超以结果为目标的新施政风格,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也为香港多个方面未来发展作出长远规划,可谓开局之年成绩亮眼。惟各项新政策落实需时,加上外围形势仍然复杂,港府未来在著手解决社会深层矛盾的同时,在施政方面更要提速、提效,切实改善市民生活,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回顾过去一年,最大的改变就是本港终于摆脱了疫情阴霾,与世界各地恢复了全面通关,社会迈向复常。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势反弹,本港经济终止了连续下跌的窘境,重返上升轨道,加上特首在施政报告引入了绩效指标(KPI)的施政概念,督促官员办事,对施政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都反映在民调结果上,有本地媒体调查发现,有近60%被访者满意政府整体表现,逾70%认同其团队做实事和落实全面通关。
诚然,受「黑暴」和疫情连续折腾,香港错失了近4年的光阴,而在这4年间,内地和新加坡等的临近地区,发展突飞猛进,令人有「病树前头万木春」之感。因此特首李家超上任后集中力量改善经济民生,追时间、追进度和追成绩,希望能追回失落的4年。现时看来,特首的部署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公开资料显示,政府在过去一年已完成50项指标性工作,其中包括成立「关爱队」及「北部都会区统筹办事处」等。
然而,在本港行政主导得到大幅强化下,未来政府施政需进一步提速、提效,急市民所急,帮助市民解决问题,而对普罗大众来说,最急须处理的就是房屋问题,这也是本港社会深层矛盾的症结所在。虽然各项政策为建屋量提速、提量、提效,并引入了私人机构参与资助房屋先导计划,但各项建屋政策从提出到落实动辄5至10年,短期难见成效。因此政府未来除要有落实各项政策的后续执行力外,亦要引入创新思维,大胆地冲破固化藩篱,令施政进一步提升效率,望短期内能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消除社会内部的深层矛盾。
(作者系香港资深时评人,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3/lbxGPr50OHdjP7QrbzXo3npCDMuKnYIUwBT.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