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全球政治和军事霸权建立在美元霸权上,在世界范围推行美元霸权是美国维护自身利益、打压胁迫其他国家的惯用手段。由于“美元武器化”不断被滥用,引起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的不满与担忧,国际社会要求改革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年来,中国采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系列举措,其他国家也纷纷谋求新的金融替代方案,“去美元化”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主导的“一币独霸”局面和国际金融版图终将被彻底改变。
文| 香港 刘兆佳
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目标是推动国际货币
多元化进程和削弱美元霸权
过去二十多年来,特别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海啸后,“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不断加速。由于这个过程对美元霸权乃至美国霸权构成越来越明显的威胁,无可避免已经引起美国政府的关注和担忧。不少美国政客与专家认为,中国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人民币取代美元作为世界上的首要、广泛使用和“难以替代”的国际货币,尤其是储备货币的地位,但同时傲慢地相信中国此举必将失败,原因包括:人民币尚未能够完全自由兑换、人民币汇价主要由政府而非市场决定、中国仍然实施相当程度的资本管制、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健全、中国的金融体系缺乏广度与深度、中国无法提供世界各国所需要的足够人民币数量、中国对私人财产的保障不足等。

不过,中国从来没有表示要让人民币取代美元作为首要的国际货币和承担由此而衍生的各种责任和代价。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通过巨大的贸易逆差、庞大的财政赤字、惊人的债务、极高的军费开支、对外发动战争和滥发货币等手段向全世界提供源源不绝、但又不断贬值的美元。中国希望见到的是一个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人民币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国际货币。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人民币理应享有与国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和功能。历史上,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才是常态,因为一个国家的货币霸权通常不会持久,尤其是其他国家不会长期容忍“一币独霸”的局面。“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的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联合世界“苦美国久矣”的国家削弱美元霸权,阻止美国肆无忌惮和越来越多地运用美元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作为武器来打压、迫害、胁迫、惩罚和伤害其他国家,从而达到美国的政治或经济目的。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与其西方盟友对俄罗斯施加种种“极限”金融制裁,比如冻结俄罗斯中央银行3,000亿欧元储备金和其主权财富基金、成立一个国际工作组追查和冻结俄罗斯在世界各地的资产、将俄罗斯主要金融机构逐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 、没收俄罗斯富豪在世界各地的财富等。一些由美国主导的国际机构,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经常以拒绝借贷或提供美元为手段,强制其他国家按照美国的要求进行对美西方企业和资本有利、但对本国利益和福祉有害的金融、经济乃至政治改革与政权更迭。美国长时间不断推行的、旨在利己而又牺牲其他国家(包括其盟友)利益的、不负责任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不但屡屡导致美国国内爆发金融危机,也因为那些金融危机的外溢效应而为全球带来无穷的金融和经济灾难。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能让中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也能削弱美国对中国实施金融制裁的能力,从而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和长远而言“去美元武器化”的效果。由于美国的全球政治和军事霸权建立在美元霸权上,因此“去美元武器化”也会达到弱化美国霸权的目的。从战略和实际角度来说,要维护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利益、减少来自美国的制裁和霸凌的损害,“去美元武器化”的目的并非要美国彻底放弃“美元武器化”作为打压别国的手段,也不需要摧毁美元在国际上的首要地位,但要让美国不能随意和肆意把美元作为与其他国家斗争的“杀手锏”。
越来越多国家怨怼和担忧“美元武器化”被滥用
其实,“美元武器化”不断被滥用,早已引起其他国家包括美国盟友的怨怼和担忧。早在1960年代,法国财政部长瓦莱里·季斯卡尔·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已经不满美元享有“过度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谈到了“美元的治外法权”(the Extraterritoriality of the US Dollar),并呼吁加强法国的战略自主性。 2019年, 欧盟成员国推出了“贸易交流支持工具”(INSTEX)。该工具容许欧盟和伊朗之间的贸易无需使用美元并完全绕过SWIFT。专门研究美国制裁行为的学者阿加特·德玛瑞斯(Agathe Demarais)注意到,当时欧洲的做法获得其他国家的支持,俄罗斯、印度、土耳其、韩国和日本都对INSTEX表示感兴趣。然而,在美国的反制下,INSTEX几乎完全不能发挥作用,但这又反过来促使欧洲从战略和长远层面思考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其他国家也陆续采取不同方式规避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但由于那些国家的经济体量有限,未能采取联合和持久行动,而且又惧怕美国的报复,这些“小打小闹”对美元霸权的冲击非常有限。
然而,由于美国在过去二十年左右不断以美元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系统为武器来达到政治目的,对俄罗斯、伊朗、朝鲜和委内瑞拉等国家无情碾压,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那些受到或担心会受到美国金融制裁的国家觉得使用美元或持有美元资产所带来的政治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不单是源于经济原因,规避政治风险也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包括西方国家推行“去美元化”背后的重要考量因素。美国雪城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丹尼尔·麦克道尔(Daniel McDowell)在其《踢走美元》(Bucking the Buck)一书中指出,那些认同美国外交和军事政策的国家会较愿意继续支持美元霸权。相反,那些反对美国外交和军事政策的国家,比如伊朗、俄罗斯、土耳其和中国,则会尽量减少对美元和美元货币系统的依赖并寻求其他“代替品”,而这些国家的数目正在不断增加。
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正加快“去美元化”步伐
中国的迅速崛起和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打击和制裁不断扩大和升级,迫使中国不得不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和“去美元武器化”的步伐。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挫败美国的打压遏制图谋,中国对长期性挑战美元霸权的决心和能力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对削弱美元霸权的效用亦会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所涵盖的各种金融手段和行为极为多样化,其实质是要加大人民币的全球供应和扩宽人民币的使用范围。这些手段和行为包括:在可控范围内开放资本账户、增加中国国债和各种人民币投资产品和对冲手段的供应、建立以香港为首的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与越来越多国家进行货币互换、在有需要时为其他国家提供人民币、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尤其能源贸易时更多使用人民币和美元以外货币、引进数字人民币、建立以人民币为中心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增加黄金储备量、持续减持美国国债等。
中国不断减持美国国债对“去美元武器化”尤其关键,原因是美国不断通过发债来维持其低利率、高消费和高军费。中国学者袁东认为,已然成为最大贸易顺差国和最大外汇储备国的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态度与行动变得至关重要。在中国反对美国霸权斗争已经异常明确并正面化的今天,中国不仅不可能增持美国国债反而还应减持,这是对美国国债市场以及美元的精准性重大打击。事实上,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减持美国国债。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的历史最高点为2013年11月,达1.32万亿美元。相较于2013年的峰值,截至2023年1月,中国累计减持约4,606亿美元,持有量减至8,488亿美元,而这个减持行动仍未见底。
中国不断抛售美国国债无疑已经引起了美国高度关注。当然,单凭抛售美国国债还不足以撼动美元霸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行动能够对美元霸权造成冲击,并让其他长期饱受美元霸权和“美元武器化”之苦的国家获得鼓舞,增强他们“去美元化”的决心。与此同时,中国也能为这些国家提供道德上和实质上的帮助与支援。比如,中国可以向缺少美元的国家提供美元应急,而这些国家则可以向中国出售自然资源或农产品换取人民币并用人民币来偿还对中国的债务。中国也可以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人民币贷款或援助。在“去美元武器化”上,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共同的诉求。可以预见,当美元被削弱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依靠美元霸权支撑的、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将难以再对其他国家“颐指气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美元霸权最终走向崩塌的最佳写照。到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难以挽回的“临界点”时,美元霸权将会如“多米诺骨牌”般迅速倒下。
最近一段时间,除了中国之外,一些其他国家也不断采取措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去美元化”进程正从幕后走到台前。比如: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越来越多使用本国货币,沙特阿拉伯同意以美元以外的货币出售部分石油,埃及正在认真考虑使用大宗商品贸易伙伴(包括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货币,俄罗斯与伊朗将联手推出加密货币用于国际贸易,巴西与中国达成协议使用本币进行贸易,巴西与阿根廷准备筹组拉丁美洲共同货币,东盟同意加强成员国的货币使用和推出境内支付系统,阿根廷和泰国宣布使用人民币结算从中国进口商品,中海油与法国道达尔能源就石油气交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孟加拉国和俄罗斯商定使用人民币来支付核电站项目款项,俄罗斯与印度的煤炭交易、俄罗斯与巴西的化肥交易都使用了人民币。尤其重要的是,各国之间的能源贸易越来越多用人民币来进行,有人甚至提出“石油人民币”的名词。由于美元霸权相当程度上建基于“石油美元”(Petrodollar)之上,如果国际上越来越多能源贸易不再以美元进行,则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必将动摇。越来越多国家包括德国、法国和以色列等发达国家正在增加人民币在其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法国开始用人民币完成交易。美国的盟友们持续减少持有美国国债。此外,多国中央银行持续增加黄金储备,其实也是对美元愈趋不信任的表现。
与此同时,“去美元化”相关金融基建工作也在加速进行。中国CIPS系统在扩充和与SWIFT剥离后,将会为其他国家提供SWIFT以外的选择。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Dato' Seri Anwar bin Ibrahim)提出了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sian Monetary Fund)的构想。长远而言极为重要的是,金砖国家组织(BRICS)正在研究成立金砖货币和相关支付系统,而随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和阿尔及利亚等国申请加入,金砖国家组织的经济体量或将超过“七国集团” (G7),如该支付系统成型,对美元霸权的冲击或不可小觑。《经济学人》信息社全球预测总监阿加特·德玛瑞斯 (Agathe Demarais) 在其《事与愿违:制裁如何重塑对美国利益不利的世界》(Backfire: How Sanctions Reshape the World Against US Interests)的新作中承认,金砖国家拥有的支付系统的推出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如果真的发生的话,这种机制将改变全球支付的游戏规则,它们将绕过美元和 SWIFT,从而限制美国制裁的范围。多伦多大学政治学教授卡拉·诺洛夫(Carla Norrlöf)也认为,金砖国家共同探索发行一种联合储备货币,其明确目的是绕过美元和其他西方货币。共同货币将以一篮子金砖国家货币为基础,并将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货币篮子的替代品。

事实上,中国和其他国家“去美元化”行动已经初见成效。例如,由于各国不断减持美国国债,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比例已从1999年72% 降至2022年59%。据《金融时报》报道,欧洲最大资产管理公司“东方汇理”(Amundi)正在撤出美国资产,转向中国,它被中国更光明的经济前景、更好的估值和更温和的通胀预期所吸引。 美国出版人艾迪生·威金(Addison Wiggin)在其《美元的消亡》(The Demise of the Dollar) 一书中指出,对美国资产的私人外国投资已经下滑。
美国自身遭遇严重危机使美元霸权难以维继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去美元化”和“去美元武器化”的行动不断推进之际,美国本身的金融危机则变得越来越严重和明显,实际上加强了这些对美元不利行动的效用。美国银行倒闭危机仍在不断发酵,让不少外国投资者损失惨重。美国国债越来越沉重,对美元的国际地位造成了严重冲击。威金指出,美国国债在1945年为 2,600亿美元,1980年为 9,300亿美元,1990年达到5.6万亿美元。到2022年12月,这一数字增至31万亿美元。外国央行持有的美国国债比例逐月增长,在不久的将来,大部分美国国债将在美国以外所持有。另外,在2022年12月,美国政府的无资金负债(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估计接近148万亿美元。
今天,美国政府削减债务、增加储蓄、减少公共开支特别是军费开支和偿还债务的能力捉襟见肘,而债务利息又成为新的沉重负担。美国国会每年上演的“债务上限”闹剧的结局毫无例外地是让美国继续发债而非减少债务。这种美国国债无止境膨胀的情况将会愈趋严重和无法解决,越来越引起其他国家对美元的担忧,对美元霸权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总而言之,美元、美元霸权、美国霸权乃至美国军事优势将会不可逆转地衰落。如果美国坚持让“美元武器化”,则美元霸权会加速衰落。美国前财政部长杰克·卢(Jack Lew)曾警告说,美国要面对“制裁过度”(Sanctions Overreach)衍生的问题。他认为,我们(美国)越多地以遵守美国外交政策为条件来使用美元和我们的金融体系,中期而言(其他国家)转移到其他货币和其他金融体系的风险就越大。另一位美国前财政部长史蒂文·姆努钦(Steven Mnuchin)亦担忧依赖制裁可能会损害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并将更多的跨境交易推向欧元。
专门研究美国制裁政策的学者丹尼尔·W·德雷兹纳(Daniel W. Drezner)警告说,更大的长期担忧是金融制裁可能削弱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资深投资者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认为,随著越来越多国家寻求美元的替代品,美元时代即将结束,而不断把“美元武器化”将会让其更早结束。他指出,世界的国际货币应该是完全中性的,任何人都可以将它用于任何想要的东西,但现在华盛顿正在改变规则,如果他们生你的气,他们就会切断你的联系。他补充说,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即使是美国的朋友也担心他们可能会出事。美国极端反华参议员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更惊呼,美国的制裁将在未来五年内失效,因为与中国打交道的国家将开始使用自己的货币而不是美元。他认为,那些国家正在创造一个完全独立于美国的二级经济体,我们(美国)将不必在五年内谈论制裁,因为将会有如此多的国家使用美元以外的货币进行交易,我们将没有制裁他们的能力。
可以肯定地说,长远而言,中国加快推行的“人民币国际化”和“去美元武器化”终将会彻底改写全球的货币和金融版图,大幅削弱美元霸权和其所支撑的美国霸权,迫使美国重新检视其金融、贸易、外交和国防策略,这将深刻重塑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并促成一个多极化和“去霸权化”世界的出现。
(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7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29/vFSIKkaxKulwmCyQTFVh6geA2xvCJGNEJMt.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