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 | 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当前,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立足新阶段,把握关键期,香港必须实现良政善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提升全面治理能力和管治水平」。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明确提出「著力提高治理水平」的工作要求,指出「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强治理效能,是把香港特别行政区建设好、发展好的迫切需要」「要加 强政府管理,改进政府作风,树立敢于担当、善作善成新风尚,展现良政善治新气象」。实现良政善治,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需要,是强国建设的需要,符合香港和国家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实现良政善治,需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多头发力、形成合力。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实现香港良政善治,必须将「爱国者治港」
原则落实到法律制度当中
「爱国者治港」原则最早由邓小平提出。但是26年的「一国两制」香港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香港特区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中的管治成员,并不会自然或自动成为爱国者,其所行使的管治权并不自然或自动以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为目的。美好的愿望必须以适宜的制度为基础。因此,在宪法和基本法所共同确立的特区宪制基础框架下,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和选举制度的修改完善,以及特区公职人员宣誓效忠制度的严格执行,一系列以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法律和制度的出台,一方面将非爱国管治者的权力予以褫夺,另一方面树立和校正了管治者的国家观念与施政理念。总之,这些法律制度的实施,实现了香港由乱到治的重大转变,净化了香港的政治生态和施政环境,为香港实现良政善治廓清了道路。
香港回归祖国26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表明,要确保「一国两制」香港实践始终朝著正确方向行稳致远,就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不仅在动荡期,还是改革调整期,还是平稳发展期,都要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都要确保香港的政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手中,确保维护政权的各种法律制度都贯穿爱国理念,始终将不爱国甚至卖国、叛国的势力和人物排除在政权之外。要把香港特区的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香港实现良政善治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香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二、双向发力:实现香港良政善治的基本路径和主要动力
「一国两制」香港实践,必须以国家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总结的 25年「一国两制」实践规律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要全面准确认识和理解「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坚定不移贯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一「一国两制」的最高原则。在这个前提下,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并且,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将为香港创造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
这就明确反映了一个道理,国家不仅是香港发展的坚强后盾,也是实现香港良政善治的重要持份者、参与者,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还是重要的推动者和主导者。
在二十大报告和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都重点强调了一个重要论断,就是「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香港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的一个地方特别行政区,中央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香港的良政善治当然离不开中央全面管治权的行使。与此同时,中央通过基本法又授予香港高度自治权,具体管理特区事务,香港的良政善治更不能离开其高度自治权的行使。
但是香港能否实现良政善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全面管治权和特区高度自治权的行使问题、配合问题、衔接问题,这绝不是两权简单的数量与比重、切割与衔接等数学和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事关两权紧密融合的「相统一」问题。这是一个具有很大难度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予以妥善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明确指出了处理好这两权关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即「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是统一衔接的,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把特别行政区治理好」。
与此同时,香港实现良政善治,还离不开不断增强发展动能,这就需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也是香港、澳门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还指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由此可见,香港在围绕如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大方向上,需要选准具体方向、转变施政理念、调整政府架构,从而在此维度上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强治理效能,最终实现良政善治和长期繁荣稳定。
当前要推动香港实现良政善治,可以从很多领域、很多角度著手,但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道路有两条,就是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和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两条道路相向而行,一方面中央向香港发力,另一方面香港向内地进发,通过双向发力,形成合力,从而对香港管治权进行系统性重塑,展现良政善治的新气象。
三、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香港良政善治的新机遇和新空间
在运用中央全面管治权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两大动力重塑香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进程中,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这两大力量交融汇聚的重心,也是展示香港良政善治形象的重要试验区,还是「两种制度」融合创生新制度的先行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们立足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谋划,也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在4月13日视察广东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出台,给香港的发展和治理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和无限空间。粤港澳大湾区经过数年建设,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香港与内地交流合作。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了「一国两制」、依法办事的基本原则,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把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尊崇法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把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香港经济实现了新发展,香港的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
从中央层面看,相继设立和完善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在今年「两会」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在国务院港澳工作办公室基础上组建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自2020年以来,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设立中央政府驻港维护国家安全公署、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等等。从特区层面看,一方面新届香港特区政府重组政府架构,政策局由13个增至15个(增加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新增政治委任官员13名,在警务处、律政司新增侦办、检控国安案件的机构;另一方面加大设置融入国家的行政架构,由行政长官亲自挂帅,设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和「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增设三位司长为督导组副组长,督导组下又分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小组、「十四五」规划小组、「一带一路」倡议小组,具体推动相关领域的工作。
从香港基层看,特区政府检讨区议会性质与功能,赋能地区「三会」(包括分区委员会、地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地区防火委员会)、在18区新设「关爱队」、地区青年社区建设委员会、地区青年发展及公民教育委员会,驻港中资企业和香港内地同乡社团等也都积极参与到地区治理和服务当中。
在中央主导和积极推动下,香港特区政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重塑与提升,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域,通过联席会议制度、专班会议制度、联合政策包制度等,在粤港两地不同层级政府间紧密协作、积极创新,不断彰显出制度和治理新优势。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香港发展的新空间,既是香港融入国家大局的最前沿、最活跃地区,也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扩展「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的重要试验区,还是体现香港良政善治的重要展示区。「一国两制」方针从香港越入大湾区(尤其是大湾区内地9市),从治理角度看仍具有双向性、中间性、区隔性和试验性。
四、要相信港人能治理好香港
香港是本深奥的书,治理好比较困难。因为在「一国」之下,「两制」暗含著必然的冲突和矛盾。如何让「两制」维护「一国」,以及如何在「两制」之间形成一个恰如其分的比例并能顺畅运行下去,这就尤其考验执政者治理能力和管治技巧。与此同时,我们又要树立一定能够治理好香港的坚定信心。
首先,有治理好香港的最佳制度——「一国两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回归后的港澳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一个好制度,并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方略,体现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治理优势。
其次,国家是「一国两制」香港实践的坚强后盾。我们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在港澳等特殊地区实行资本主义,这种「一国两制」制度安排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国家主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包容性。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其中,当然就包括作为党的基本方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特色」的「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看,国家不仅是香港发展的坚强后盾,更当仁不让地要把香港发展好、建设好。也正基于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我们要有这个信心!」
再次,要相信香港同胞能治理好香港。邓小平曾指出,「要相信香港的中国人能治理好香港。不相信中国人有能力管好香港,这是老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思想状态」「香港人是能治理好香港的,要有这个信心。香港过去的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殷切寄语香港同胞「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指出「香港同胞不仅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把香港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而且能够继续在国家发展乃至世界舞台上大显身手」。
最后,治理好香港要发挥好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当家人与第一责任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是香港的当家人,也是治理香港的第一责任人。要忠实履行誓言,以实际行动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基本法权威,为香港特区竭诚奉献;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贤任能,广泛吸纳优秀人才进入政府;要提升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从大局和长远需要积极谋划香港发展;要转变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3年5-6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29/MIhOZGc4JvRXWuhh4ldB4BNW3wrBvTciQN9.jpe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常乐 | 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当前,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立足新阶段,把握关键期,香港必须实现良政善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提升全面治理能力和管治水平」。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明确提出「著力提高治理水平」的工作要求,指出「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强治理效能,是把香港特别行政区建设好、发展好的迫切需要」「要加 强政府管理,改进政府作风,树立敢于担当、善作善成新风尚,展现良政善治新气象」。实现良政善治,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需要,是强国建设的需要,符合香港和国家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实现良政善治,需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多头发力、形成合力。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实现香港良政善治,必须将「爱国者治港」
原则落实到法律制度当中
「爱国者治港」原则最早由邓小平提出。但是26年的「一国两制」香港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香港特区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中的管治成员,并不会自然或自动成为爱国者,其所行使的管治权并不自然或自动以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为目的。美好的愿望必须以适宜的制度为基础。因此,在宪法和基本法所共同确立的特区宪制基础框架下,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和选举制度的修改完善,以及特区公职人员宣誓效忠制度的严格执行,一系列以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法律和制度的出台,一方面将非爱国管治者的权力予以褫夺,另一方面树立和校正了管治者的国家观念与施政理念。总之,这些法律制度的实施,实现了香港由乱到治的重大转变,净化了香港的政治生态和施政环境,为香港实现良政善治廓清了道路。
香港回归祖国26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表明,要确保「一国两制」香港实践始终朝著正确方向行稳致远,就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不仅在动荡期,还是改革调整期,还是平稳发展期,都要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都要确保香港的政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手中,确保维护政权的各种法律制度都贯穿爱国理念,始终将不爱国甚至卖国、叛国的势力和人物排除在政权之外。要把香港特区的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香港实现良政善治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香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二、双向发力:实现香港良政善治的基本路径和主要动力
「一国两制」香港实践,必须以国家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总结的 25年「一国两制」实践规律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要全面准确认识和理解「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坚定不移贯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一「一国两制」的最高原则。在这个前提下,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并且,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将为香港创造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
这就明确反映了一个道理,国家不仅是香港发展的坚强后盾,也是实现香港良政善治的重要持份者、参与者,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还是重要的推动者和主导者。
在二十大报告和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都重点强调了一个重要论断,就是「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香港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的一个地方特别行政区,中央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香港的良政善治当然离不开中央全面管治权的行使。与此同时,中央通过基本法又授予香港高度自治权,具体管理特区事务,香港的良政善治更不能离开其高度自治权的行使。
但是香港能否实现良政善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全面管治权和特区高度自治权的行使问题、配合问题、衔接问题,这绝不是两权简单的数量与比重、切割与衔接等数学和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事关两权紧密融合的「相统一」问题。这是一个具有很大难度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予以妥善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明确指出了处理好这两权关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即「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是统一衔接的,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把特别行政区治理好」。
与此同时,香港实现良政善治,还离不开不断增强发展动能,这就需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也是香港、澳门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还指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由此可见,香港在围绕如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大方向上,需要选准具体方向、转变施政理念、调整政府架构,从而在此维度上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强治理效能,最终实现良政善治和长期繁荣稳定。
当前要推动香港实现良政善治,可以从很多领域、很多角度著手,但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道路有两条,就是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和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两条道路相向而行,一方面中央向香港发力,另一方面香港向内地进发,通过双向发力,形成合力,从而对香港管治权进行系统性重塑,展现良政善治的新气象。
三、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香港良政善治的新机遇和新空间
在运用中央全面管治权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两大动力重塑香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进程中,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这两大力量交融汇聚的重心,也是展示香港良政善治形象的重要试验区,还是「两种制度」融合创生新制度的先行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们立足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谋划,也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在4月13日视察广东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出台,给香港的发展和治理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和无限空间。粤港澳大湾区经过数年建设,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香港与内地交流合作。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了「一国两制」、依法办事的基本原则,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把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尊崇法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把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香港经济实现了新发展,香港的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
从中央层面看,相继设立和完善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在今年「两会」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在国务院港澳工作办公室基础上组建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自2020年以来,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设立中央政府驻港维护国家安全公署、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等等。从特区层面看,一方面新届香港特区政府重组政府架构,政策局由13个增至15个(增加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新增政治委任官员13名,在警务处、律政司新增侦办、检控国安案件的机构;另一方面加大设置融入国家的行政架构,由行政长官亲自挂帅,设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和「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增设三位司长为督导组副组长,督导组下又分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小组、「十四五」规划小组、「一带一路」倡议小组,具体推动相关领域的工作。
从香港基层看,特区政府检讨区议会性质与功能,赋能地区「三会」(包括分区委员会、地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地区防火委员会)、在18区新设「关爱队」、地区青年社区建设委员会、地区青年发展及公民教育委员会,驻港中资企业和香港内地同乡社团等也都积极参与到地区治理和服务当中。
在中央主导和积极推动下,香港特区政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重塑与提升,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域,通过联席会议制度、专班会议制度、联合政策包制度等,在粤港两地不同层级政府间紧密协作、积极创新,不断彰显出制度和治理新优势。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香港发展的新空间,既是香港融入国家大局的最前沿、最活跃地区,也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扩展「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的重要试验区,还是体现香港良政善治的重要展示区。「一国两制」方针从香港越入大湾区(尤其是大湾区内地9市),从治理角度看仍具有双向性、中间性、区隔性和试验性。
四、要相信港人能治理好香港
香港是本深奥的书,治理好比较困难。因为在「一国」之下,「两制」暗含著必然的冲突和矛盾。如何让「两制」维护「一国」,以及如何在「两制」之间形成一个恰如其分的比例并能顺畅运行下去,这就尤其考验执政者治理能力和管治技巧。与此同时,我们又要树立一定能够治理好香港的坚定信心。
首先,有治理好香港的最佳制度——「一国两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回归后的港澳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一个好制度,并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方略,体现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治理优势。
其次,国家是「一国两制」香港实践的坚强后盾。我们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在港澳等特殊地区实行资本主义,这种「一国两制」制度安排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国家主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包容性。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其中,当然就包括作为党的基本方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特色」的「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看,国家不仅是香港发展的坚强后盾,更当仁不让地要把香港发展好、建设好。也正基于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我们要有这个信心!」
再次,要相信香港同胞能治理好香港。邓小平曾指出,「要相信香港的中国人能治理好香港。不相信中国人有能力管好香港,这是老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思想状态」「香港人是能治理好香港的,要有这个信心。香港过去的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殷切寄语香港同胞「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指出「香港同胞不仅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把香港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而且能够继续在国家发展乃至世界舞台上大显身手」。
最后,治理好香港要发挥好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当家人与第一责任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是香港的当家人,也是治理香港的第一责任人。要忠实履行誓言,以实际行动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基本法权威,为香港特区竭诚奉献;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贤任能,广泛吸纳优秀人才进入政府;要提升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从大局和长远需要积极谋划香港发展;要转变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3年5-6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29/MIhOZGc4JvRXWuhh4ldB4BNW3wrBvTciQN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