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汉铭 | 香港政协青年联会副主席、香港大学宪法学博士生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新的区议会改革方案,以解决之前区议会被政治化的问题,以及杜绝反中乱港分子对区议会的负面影响。方案包括加入资格审查制度,只有爱国爱港人士才能参选;减少直选议席并增加委任及间选议席,以吸纳更多不同界别的人进入区议会。香港社会对此次改革非常关注,期望改革后的区议会能够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功能,支持特区政府施政,更好为市民服务。
改革方案重塑区议会
香港特区政府出炉区议会改革方案,备受各界关注。基于过去「反对派」利用制度上的漏洞,导致区议会一度被高度政治化,甚至成为反中乱港分子的藏污纳垢之地。而从在这次重塑区议会的改革中,我们喜见特区政府对症下药,根治区议会以往的「恶疾」。
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已表示,区议会制度值得保留。因此,区议会如何改革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所公布的新方案,在区议会成份组成以及候选人入闸门槛都有新的安排。在区议会组成方面,来届区议会将以「委任+直选+间选」三种方式产生区议员,其中直选议席将由上届的452个减至88个,占总议席(不计当然委员)近两成。此外,区议会将恢复委任制以及新增间选议席,间选议席为176席,将由分区委员会、地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和地区防火委员会三会提名及投票产生。委任议席为179席,根据「用人唯才」的原则,委任具有才干的爱国爱港人士加入区议会。
除了组成方式有所改变外,加入资格审查制度也是这次改革的焦点之一。未来区议会选举亦增设多重门槛,例如直选参选人除了要取得当区选民提名,亦须取得由特区政府委任的3个地区委员会委员中9人提名,再通过资格审查、符合国安要求,才能获参选资格。
区议会改革是香港民主的体现
新改革方案出炉,惹来小撮反对人士质疑是「香港民主倒退」,例如资格审查限制了香港人的参选权利、直选议席大减等,那么这些批评是否符合现实呢?
众所周知,在昔日区议会选举制度中,大部分议席都是直选议席。然而,由于与选举制度挂钩,形成了区议会选举及区议会过度政治化。特别是2019年「黑暴」期间,「反对派」和「港独」分子骑劫区议会制度、瘫痪特区政府和宣扬「港独」主张,在区议会中唱所谓「独歌」、区议会召开期间羞辱政府官员及建制派区议员的画面仍历历在目。加入资格审查、符合国安要求,才能获参选资格,就是要为了杜绝「非爱国者」入区搞搞震,让区议会运作及功能恢复正常,也禁绝「 非爱国者」和组织以区议会作为反国家反政府的政治阴谋。
至于区议会直选议席大幅减少,并增加了委任及间选议席,显而易见的是特区政府为了保障区议会不再被骑劫,同时吸纳更多层级界别的贤能之士走进建制系统当中。其实有一点过往市民有所忽略,就是误以为民主等同于直接选票。
在香港社会里,大众对于民主的概念一直有著偏差,就是几乎全盘接受西方政治学教科书对于民主的说法,认为全民直接参与的政治方式,市民可以话事当家作主,才是真正做到「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而一人一票的直接选举方式就是民主云云。过往「反对派」亦刻意将这概念不断强化,并借此争抢票源,保护其自身利益关系。
然而,在政治学上民主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定义,回顾法国思想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在《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中对民主的看法,他认为完全的民主制就是全民执政,在一个社会当中,每个人既要生产,又要管理公共事务。但他也明确指出这种「民主」是不可能的,原因是很多人根本没有能力执政。因此,他也认为每个国家都需要按他们的特性、地理位置与历史去探用和混合这三大制度,而不同的组织也有不同的选举模式。
我们从卢梭的学说可以得知,民主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特定形式,但最重要是做到维护公意,以及能保证人民生活稳定。
由此可见,民主政治有很多表达的方式,所有议席由直选产生并不是绝对民主的表现。这次重塑区议会让「委任、直选及间选」并行,能吸纳更多来自不同界别的人进入区议会,例如,来届区议会间选议席将由分区委员会、地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和地区防火委员会三会提名及投票产生,三会当中的成员对他们所属地区的民生民情甚为了解,因此他们提名的候选人及选出的区议员,会更切合地区的工作需要。至于委任区议员,特区政府以「用人唯才」作为委任原则,使各行业各范畴的爱国爱港人士能投身区议会制度当中,让区议会质素和层次更高,更大程度反映民意,更具代表性,是香港民主的一个体现,绝非以往制度可比拟。
大家不难发现,这次特区政府对区议会进行大刀阔斧的重塑,杜绝区议会以往过度政治化的问题,也确保了未来区议会能由政府行政主导、由爱国者主持,使区议会成为支持特区政府施政及维持区议会制度稳定的重要一员,绝对是治标又治本,区议会也不会再出现各类「脱轨」情况。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3年5-6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