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勇:防范电骗 任重而道远
文|陈勇
近年,本港电话骗案猖獗,五花八门的骗案层出不穷,疫下假扮卫生署职员讹称受害人违反防疫条例,疫后假扮物流公司职员谎称受害者寄送非法物品,更有电骗禁锢集团轰动全球,缅甸KK园区令人震惊。骗徒隐藏在一个个电子屏幕背后,透过电话、短讯上演一幕幕“呃人剧本”,谋害钱财之余,也严重滋扰市民生活。
有信贷资料服务机构4月公布最新全渠道诈骗状况报告,发现本港去年有近两成数码交易有可疑,比率全球最高,并且近半港人在过去3个月内曾成为数码诈骗目标,比例之高令人哗然!香港电子骗案数字急升,已然成为一座“电骗之都”,然而与之不相符的是——因电骗被定罪的人数少之又少。
被骗容易破案难,由一个个虚假身份构成的电话骗案更是如此。不少诈骗分子更是身居海外,利用技术层面的伪装冒充各种公司套取受害者信息,令警方破案难上加难。减少犯罪的三阶段分别为防范、制止和惩治,对于案件发生时不见其人的电骗个案,比起被骗后亡羊补牢,市民和各机构防患于未然似乎更具成效。
有见及此,通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已于今年2月落实电话智能卡实名登记制,让不法分子不能再利用“太空卡”匿名从事非法活动;本港四大流动网络营办商亦自3月起就“+852”开头的境外可疑来电,向用户发送“语音提示”或“文字讯息”,提醒市民警惕该来电。在本周的立法会大会上,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则对防范手机短讯骗案的最新措施做出回应,称自通讯办实行电话卡实名制后,通讯办加强抽查用户资料真实度,亦有增加执法暂停可疑电话卡电讯服务,如短时间给很多人打电话,便会被重点关注。
我们十分赞成通讯办做出这些努力加强市民警惕性,让更多人在陷入诈骗旋涡前能够悬崖勒马、及时止损。未来通讯办连同警方若有侦破典型骗案,也应大力惩治,杀鸡儆猴。当然,万骗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希望市民在看过大量骗案新闻后,谨记提高警惕,遇到便宜事莫贪、遇到子虚乌有的事莫慌,再三推敲求证,就不会轻易上当。
(作者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新社联会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23/MOylFiKS36A0oCxRsUHcbzcjVk4CeRCCLzZ.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