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6月13日介绍,当前,中国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上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蕴含著巨大的人才红利。近年来,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超过95%和90%。
据中国《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来自贵州的小江从福建一家高职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采访时,小江自豪地表示,找工作时他“投了5家公司,都录取了。”稍为遗憾的是,工作岗位和他在高职学的专业都不完全对口。“也是因为我自己觉得在学校里学的还有点‘浅’,不太敢拿出来‘用’。但学习工科专业,包括在校时的实训锻炼了我的实操能力,也磨炼了我的意志,用人单位估计也是看中我这些能力。”
刘明司长也介绍,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聚焦提升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实训水平和产教融合深度。包括优先支持一批产业对接紧、辐射带动强、实训效果好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等。相信随著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和产教融合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更多的“小江”们可以更好地夯实技能,学以致用。

小江还告诉中通社记者,他当初选择报考后来就读的高职院校,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该院校在他家乡的招生是免学费的。据中国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马宏兵6月13日介绍,近年来,中国财政部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18-2022年,全国财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1.8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6.2%,2018-2022年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增幅比普通教育高1个百分点。
小江说,职业教育和毕业后的就业经历是他人生的起点,在此积淀之上,他追求更加长远的个人发展。如今,小江已通过了“专升本”考试,今年即将进入福建一所本科院校就读,“未来可以见到世界更广阔的面向”。
香港教育评议会主席何汉权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职业教育普及民间,支撑著各行各业的人才储备。中央政府大力拨款投资职业教育,这是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书写了中国教育的重要篇章。
何汉权,现任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教育评议会会长、香港风采中学校董。主要从事学生成长、教学专业、国史教育及社会情势研究领域工作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14/fzlRB76IrzrssAnDXlYWa3HmiCcJVOv2TVb.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14/rvAWcwsOjpGuyM9PMvDsZuLNk8ozAlq52J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