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上周末,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一行结束访京返港。在京期间,林定国一行拜访了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汇报访京情况及工作计划,以及香港特区法治相关领域最新发展。他还拜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外交部、司法部、商务部、国资委等中央部委。林定国表示,会更好运用香港作为国家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辖区的独特优势,发挥好香港所长,配合国家所需,更主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今年3月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官员频繁出入内地。行政长官李家超先是带领特区政府8位局长,拜访财政部、科技部、文旅部、海关总署、商务部、外交部、教育部、公安部8个部委,后又和80余名立法会议员及部分政府官员到访深圳、东莞、佛山、广州。此外,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带队造访北京、广州、深圳,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到访北京大学、中科院,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拜访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在京参观保障房基地……香港与内地的互动日益频繁,而这正预示着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伐加快。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个大题目,当下香港究竟应该如何做好“融入”这篇文章?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虚心学习内地经验 解香港难题
提升公屋建造速度,彻底消除“㓥房”、“笼屋”,这是香港化解“住房难”须做的功课。本届特区政府下决心要做好这件事,但“简约公屋”的方案一出,却因建造用时长、建造价格高、选址偏远而被诟病。
怎样办?“坐困愁城”,看到的都是问题;走进内地,看到的都是办法。今年4月,何永贤曾率领房屋局、房屋署和建筑署代表前往深圳,参观了龙华樟坑径保障性住房项目,该项目采用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法,还采用了工厂预制的“装配式设计”模块,建筑时间大大缩减。上周,她到北京参观保障房,又与中规院专家交流,思路更是打开了。
这件事启示我们,内地的经验可供香港借鉴。以保障房为例。内地地域辽阔,各地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保障房的建设可以提供许多样本,各具特色。香港特区政府官员若能深入考察研究,一定会从中发现许多管用的经验,为香港所用。
不仅是住房领域,在许多领域,内地的经验都可为香港提供借鉴,毕竟香港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而内地是一个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经济体,且民生问题复杂,内地遇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是香港不曾遇到过的,内地各级政府化解矛盾的办法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些对香港都会有启迪作用。
香港长期以来习惯以欧美为师,对内地创造的经验不重视。其实,“融入”首先要有谦逊的姿态,内地做得好、香港又恰恰需要的,应该虚心学习。
善用内地优势 补香港“短板”
这些天,中国的神舟十六号升空受到世界广泛关注。中国首位“戴眼镜的专家”进入太空站,意味着未来会有愈来愈多的科学家进入太空。“神十六”也有香港科研团队的参与。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团队曾多次与内地专家携手研制出多项太空仪器,为国家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任务提供支持。
在航空航天这样尖端领域,香港是没有能力独立探索的,但借助国家提供的机遇,香港的科研团队得到了历练,科研能力获得了提升。如果把眼界放宽一些,香港在许多领域都可“借梯上楼”。
比如,人们谈起内地的建造业,常用“基建狂魔”来形容。中国建造涉及的工程之大、难度之高、速度之快,世所罕见。香港也有“填海造地”的规划,如果能够借助内地建造业的优势,就可以少走弯路,缩短工期。
又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的高端制造业能力超强,香港在某些领域的科技研发能力也很领先。香港可以利用内地高端制造业的优势,把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产业,双方一起把产业链条锻造得更长、更稳固。
推动“融入”,要看在很多领域,内地具有的优势,香港是不具备的。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善用内地的优势。一方面,用市场化手段,与合作方直接对接;另一方面,瞄准“香港所需”和“国家所能”,主动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
整合资源做大“蛋糕” 强强联合
最近,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民政厅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粤港两地养老合作的备忘录》,推动与内地城市在养老方面合作。
香港人口高龄化,预计到2039年,每3名港人就有1人是65岁或以上长者。香港地域狭窄、房价畸高、养老成本高,而大湾区广东9市距香港不远,生活习俗、气候条件相近,语言毫无障碍,最大的好处是有地盘,且自然环境好,用同样的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
广东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充足,安老院舍可提供更广的生活空间,香港拥有丰富的长者照顾和院舍管理经验。整合二者的优势资源,为香港养老群体提供一个出路。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香港如何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香港的航线连接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有超过1,100班航班往来于香港和世界各地。香港的优势资源是大量客源和航空管理服务人才;但香港地域狭小,要想建设更大的机场是不可能的。广东则拥有土地资源,香港与广东合作,将深圳、广州、珠海的土地资源优势与香港优势整合,则可做大“蛋糕”。
“融入”的过程,也是一个优势资源整合的过程。按照“整合优势资源”思路,推进香港与大湾区广东9市的融合,这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一步。
携手拓国际市场 “同台唱戏”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上周五(2日)对菲律宾正式生效后,全部15个成员均完成生效程序,并相互实施关税减让,协定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RCEP整合了东盟与中国、日本、南韩、澳洲、新西兰多个“10+1”自贸协定,以及中、日、韩、澳、新西兰5国之间已有的多对自贸伙伴关系,RCEP构建起了目前全球覆盖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市场准入,也包括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大量规则内容,涉及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方方面面。据2019年的数据,RCEP的15个成员国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
香港有望在今年加入RCEP,行政长官李家超去年上任后发表首份施政报告指出:“香港是全球第六大商品贸易中心。我们会积极寻求加入RCEP。加入RCEP有助企业减低经营成本并开拓海外市场,巩固及更好发挥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
其实,加入RCEP也有利于香港与内地“同台唱戏”,加入RCEP将使香港成为成员间的贸易和投资桥梁。不仅有利于中国内地企业走出去,其他成员也能够利用香港作为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门户,进一步扩大其在内地的市场准入和业务发展。香港“超级联络人”的角色更加吃重。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概念,不仅是指香港进入内地、内地进入香港,还包括香港与内地“携手上路”,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同台唱戏”,除RCEP之外,“一带一路”也是香港和内地可大有作为的舞台。香港与内地携手开拓国际市场,这也是一种“融入”的新方式、新实践。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