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神十六”飞天离不开中小学科学教育
中国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飞船30日成功发射升空,无论在中国内地还是香港都激发了人们的自豪感,航天科技成为热议话题。中国载人航天取得如此稳健的骄人成就,离不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思想近三十年来的实践,而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是其中紥实奠基的面向。
据中国教育部29日消息,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需要,加强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标准及教材修订完善工作。也提出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并注重利用先进教育技术弥补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拥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
《意见》还建议双向互动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少年科学院、流动科技馆、流动青少年宫、科普大篷车、科技节、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一方面组织中小学生前往科学教育场所,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并提出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香港有著很好的科学教育氛围,不仅在中小学校园,更在社会生活,对整个中国科学教育发展具有启发意义。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30日独家接受香港中通社书面访问时谈到,特区政府的目标是以推动科普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提升整体社会创科氛围。香港一直致力推广STEM(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教育,配合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国家和香港培育未来人才。他还举具体例子说,香港太空馆最近举办了“中国航天科技新里程”系列讲座,其常设展览则以展品介绍国家航天科技,包括国家首名航天员杨利伟的工作服,以推广国家航天科技的非凡成就。
香港创知中学校长黄晶榕博士31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神舟十六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他作为中国香港特区教育界的一分子,感到无比兴奋,也启发他继续致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科教兴国”贡献力量。
回到教学日常,黄晶榕说,科学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方法,学生可以获得解决问题和分析资讯的能力,进而发展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创新能力。学生在科学实验中需要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这些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不仅对学术研究有用,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此外,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地球的关系,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寄望未来,他表示,希望香港教育界多举办科学教育活动,包括促进两岸三地中小学师生的交流。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和挑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也通过业界建立科学教育社群,让一众教师和科学爱好者共同讨论、分享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和教学经验。“我们也应该善用祖国优势,藉助内地科学教育经验,安排更多内地专家学者和前线教师到港分享科学教学经验,这将有助推动香港学校的科学教育更上一层楼。”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1/iJQhEzD4yD5bnlZBMumKWRLL6d7UW8JCkDe.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1/CmENQ8dfmMayc7XiYdoWpC0hgPHJvPPqy7j.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