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志维
培养拥有爱国情怀的香港青年,带领香港继续发展并配合国家进步,是当前香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此外,香港学生的未来舞台将与祖国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国民教育成为推动香港治理和繁荣的关键领域之一。
自2008年公布《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架构》、2020年公布《香港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以及2021年公布《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起,香港特区教育局不断完善国民教育相关课程。目前,教育局正积极更新《香港学生资讯素养架构》。
教育局以“多重进路、自然连系、有机结合”的方式,持续更新课程指引,发展教学资源,提供教师培训及组织学生活动,以支援学校推动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在2020年6月30日颁布香港国家安全法后,国民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学校教育成效明显,教育局局长和各官员的坚定决心功不可没。
在教育局的积极推动下,学校正全面推行价值观教育及国民教育。目前,国民教育的推动比以往更全面,包括课程内容、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内地考察和全方位学习活动等。国民教育涉及的范畴广泛,包括宪法、基本法、国情、文化、“一国两制”、古今历史等。教育局鼓励全校参与国民教育的推动,那么,下一阶段国民教育的发展应该如何进行呢?香港教育必须进一步优化国民教育的焦点,以配合国家对香港的期望,回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在未来的国民教育中,我们应更聚焦于建立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念,强调其核心价值是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及中国人身份作为看待事物的立足点。为达此目标,我们必须清晰地传达正确的国家观念,并将之融入教材、课程及考评的指导方向。
在学习国民教育课程、参加交流活动后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应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作为分析事物的立足点。正确的国家观念是加强身份认同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建立正确国家观念将是国民教育优化方案的重点之一。
那么,什么是“国家观念”呢?这点必要说得清、说得准。就基础教育而言,国家观念就是学生能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以中国人的身份出发,审视事物,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举例来说,人民解放军空军战斗机歼-20的出现,作为中国人,我们对国家科技的进步感到自豪和安全。然而,西方国家可能认为这是一种威胁,西方国家可能认定其国家军事力量受到挑战。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出发,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以2020年的一个真实案例为例,一位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在求职教师职位的面试中,提及了2020年中学文凭考试历史题中关于1900年至1945年日本对中国利多于弊的观点。申请者的回应是“日本人不是这样看这段历史的”,意味著从日本人的角度看来,入侵中国和屠杀中国人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这个案例反映出,该申请者在国家观念、国民身份认同和自豪感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对香港学生来说,加强正确的国家观念尤为重要。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地方,学生能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资讯,其中可能包含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不当批评。面对如此情况,我们应教导学生具备有国家观念之分析讯息的能力,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作为判断标准。面对西方一些国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香港学生必须持守正确的国家观念,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审视,以抵御西方国家对香港年轻人灌输的歪理。
总之,下一阶段国民教育的目标应更聚焦于建立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念,并将其融入教育的各个层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坚定国家观念和身份认同的年轻一代,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作出贡献。
(作者系宝安商会王少清中学校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