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9日提出一项行政立法机构互动交流的新建议,举行立法会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设定重大、宏观、策略性议题,互动交流,建立共识。学者分析,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行政立法机构都需要在更宏观的视野实现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事规则》,行政长官与立法会互动交流的场合并不多。在每个立法会会期,行政长官通常出席4次立法会会议,答覆议员就政府的工作或特定事件。每次答问会为时约一个半小时。
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的行政长官答问会,都是议员提问、特首回答,是较机械性的答问;互动交流答问会互动性更强、互动关系更紧密。
根据基本法建立的体制,特区的行政和立法机构,既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 不过,过去的一段长时间,立法会恶意“拉布”、为反对而反对,特首答问大会更演变为恶意质询,浪费了行政长官回应民间关注议题的机会。
香港实施新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后,立法会议员履职的效能大大提升。不过,行政立法的良性互动关系,是一项长期工程,从良性到优质,还有空间。
2021年立法会换届选举以来,李家超提出不少与立法会建立互动交流的正式或非正式平台。其提出的前厅交流会,开启了行政和立法良性互动的新篇章,效果正面。
今年4月,特首率团与立法会议员同访大湾区内地城市。规格和规模之大史无前例,行政、立法更前所未有打成一片,开启了行政、立法齐心做好一件事的新一页。
刘兆佳认为,互动交流答问会的设计,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体现特区政府较之前更为重视、信任、倚重立法会,将其视为施政伙伴,并希望在一些议题形成共识。特首愿意在未来的施政路线上,让立法机构深度参与。
5月18日的互动交流答问会,将以“二十大及两会精神”为主题。一直以来,香港立法会的讨论议题多是民生事务,较少有涉及国家层面的议题。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认同,互动交流答问会就香港重大宏观策略性的特定议题,以更高、更阔的角度,从国家、香港以至国际的视野与议员有更深入讨论。
刘兆佳分析,以往议员在议事堂提出的多是其支持者关注的具体事务,缺乏策略性的宏观视野,互动交流答问会将是对立法会议员的挑战。“特首也可以问议员,这也是一种互相督促进步的方式。”
他相信,立法会多讨论香港长期发展方向、融入国家大局策略、国际情势下的香港定位等主题,也能改变香港社会大多数人只关注身边事的现况,提升香港人的国际视野。
随著行政立法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制衡”的错误认识扭转过来了,“配合”成为当下对行政立法机构的更高要求。李家超提出的“升级版”互动交流答问会,能否为“爱国者治港”在建设香港方面创造更大价值,5月18日的首场会议便能见分晓。
来源:香港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