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简慧敏:读懂香港优势,奏响人民币国际化新乐章
+关注
文|简慧敏
近年来,随著美国债务危机周期性复发、俄乌冲突加快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身为全球2/3国家和地区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使人民币的国际认受性与日俱增。截至2023年1月,人民币已稳居我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第三大SDR篮子货币、第五大全球支付货币和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最近,世界能源结构的改变也引起了人们对“石油人民币”(petroyuan)的广泛讨论。
其实,从“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的“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便足以可见国家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在这一轮离岸人民币市场大发展中,香港必须努力扩大自身独有的优势,紧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致力成为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同时,对于美国和瑞士银行新一轮的倒闭和信贷危机所带来金融不稳定性和风险传导的问题,政府亦必须有所警惕,并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上,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
在前述的大前提下,香港应如何用好“一国”之本,“两制”之利,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呢?笔者现提出4项建议:
第一,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机制。国家最近发布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及“中央金融委员会”的组建,将有助国家对香港事务包括金融发展战略的高层领导和统筹协调,促使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坦白而言,香港在某些人民币产品市场的基础设施和交易活跃度仍有待提高。以衍生品市场为例,香港与新加坡仍有较大的差距,截至2020年上半年,新加坡人民币的期货成交和持仓量都是香港的5倍以上。因此香港必须强化离岸人民币衍生品及外汇等产品的市场基建、优化交易规则和市场推广等措施,提升人民币的交易功能和投融资功能。
第二,开发更多离岸人民币产品,满足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作支付和储备货币的需求。最近,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 Group)公布于4月3日推出美元/离岸人民币期货期权,为投资者提供以人民币计价的风险对冲工具。对此,香港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外部的挑战。除了尽快把《财政预算案》所提及的在港发行国债期货提上议程外,特区政府亦应继续完善“沪港通”和“深港通”,把更多外国大型企业的股票纳入沪深港通的名单内。当然,“债券通”和“基金互认”安排的持续优化政策也应该不断推进。
与此同时,笔者建议政府继续探索人民币期货期权、双币种计价股票和人民币绿色债券等理财产品,重点打造点心债市场,扩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和资产规模。
第三,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多投资产品,推动人民币跨境流动和使用。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密切的经贸往来,使跨境资金的互联互通显得越发重要。故此,特区政府应用好深港和粤港两地金融专班,在全面通关之际,持续完善“跨境理财通”,以满足两地人民在通关后对理财产品和融资的广泛需求。
笔者也建议研究拓宽跨境人民币资金的闭环通道,深化与前海、南沙的合作,开通更多跨境金融项目,尤其是与促进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相关的项目,借以提升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量。
第四,把握“一带一路”的机遇,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优势。东盟是香港的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随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和成员国之间更高程度的贸易和投融资领域开放机会,RCEP成员对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支付的需求也会越益增加。
因此,笔者希望政府继续积极推动本币互换(local currency swap)的安排,吸引更多东盟国家透过香港建立以本币计价的大宗商品贸易、一般贸易及基建工程支付等交易市场,把人民币业务优势辐射至“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同时,笔者也期望香港能尽快成功加入RCEP,为香港的经济注入新活力。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香港成功紧抓住每次的历史机遇,依次完成了由转口港、制造业至以金融业为核心之服务行业的经济转型,使香港在历经变革后仍能立于桥头。
而毋庸置疑的是,我国近年来的对外政策使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获得大大的提升,促使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国际化持正面的态度。
现在正是人民币国际化高速发展的时机。笔者期望也相信,特区政府能把握此重大机遇,发挥自身的优势,全力推进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全方位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成绩单增添耀眼的光彩。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5/9/TriTuYb2yGW7DdTE9smOrCkjkpQIvdmjZpF.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