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在中日关系史上,这是两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中日两国人民喜爱的著名旅日京剧艺术家吴汝俊担纲主演的新京剧《临水娘娘》,将于5月在日本东京开演。
多年来,吴汝俊一直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京剧艺术走向世界而不竭努力著。吴汝俊1963年出生于中国南京一个梨园世家,现任日本京剧院院长,是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男旦演员,从表演到创作样样精通,曾自编、自导、自演过名噪一时的《武则天》及《贵妃东渡》等京剧大戏。他还在旅居日本期间,成功将数百年来一直处于伴奏乐器地位的京胡和最时尚流行的音乐元素融会贯通,独创出风格鲜明的京胡轻音乐,在业界传为美谈。为使广大读者对这位旅日艺术家有更多了解,近日本刊记者越洋采访了吴汝俊先生。
文| 本刊记者 魏东升
吴汝俊新京剧《临水娘娘》剧照至今已推出100多首京胡演奏曲目和10出京剧大戏
记者:作为海内外知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请简要介绍一下您的从艺之路。
吴汝俊:我出生于京剧艺术世家,父亲是著名作曲家、京胡演奏家吴常乐,母亲是著名京剧老生演员吴凤楼。小时候父母经常在家搞京剧创作,自己从两三岁开始就在家里用手摇电唱机听大师的唱腔。从孩童时代起,我内心深处就觉得中国的戏曲、京剧好听。4岁学戏,9岁学琴,197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21岁毕业后到中国国家京剧院工作。1989年,我移居日本开始新京剧的创作演绎和传播工作,至今已推出100多首京胡演奏曲目和10出京剧大戏,受到中日两国很多朋友和歌迷的喜爱。2007年,我获得日本金唱片大奖,这是对我从业多年的最大激励和最高肯定。2014年,我荣幸获得了国务院六部委颁发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称号。
吴汝俊让不同国家观众通过艺术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记者:请谈谈什么样的机缘使您来到日本传播京剧艺术,并且荣任日本京剧院院长。京剧艺术在日本的演出市场如何?您认为如何才能推动中国文化传播到国际社会,让更多的国际友人接受京剧艺术。
吴汝俊:我与夫人陶山昭子相识于1987年的昆明翠湖,我们一见钟情,经过两年的飞鸽传书,我下定决心,东渡日本,这样既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开启演绎生涯新篇章,还能与爱人团聚,所以我义无反顾。
创办日本京剧院就是希望能够为日本朋友,特别是年轻人和小朋友,有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交流的平台和展现的舞台。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艺术,但赢得海外观众的青睐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刚到日本时,观众在欣赏京剧唱段、京胡演奏时,仅仅给予礼节性的掌声。日本民众不懂京剧艺术,又怎么会喜欢呢?沮丧之余,我开始思考如何让日本人能够真正欣赏京剧艺术。为此,我不断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的融合创新之路,还专门钻研了日本的歌舞伎、狂言等传统艺术,将其与京剧艺术进行对比研究。在广泛吸收京剧各大流派所长,将昆曲、西洋乐等艺术元素加入传统京剧中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一种独特唱法,大家称其为“吴氏青衣”唱法。在传统唱腔与叙事方法基础上,我还借鉴国际流行文化元素,并辅以现代化声光电画舞台效果,创新推出了带有我个人特色的“新京剧”。《贵妃东渡》便是其中的代表。这部作品将“贵妃东渡”的民间传说提炼加工设计剧情,在演绎中融入昆曲、歌剧、舞剧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多国演出都收获了观众的喜爱。
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我把中国人爱好和平、善良仁爱的理念融入到创作中,让不同国家的观众通过艺术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我们不能自说自话,而是要唤起彼此的文化共鸣,增加亲近感。如果我的探索能为京剧艺术发展添一些新枝,那我就满足了。
左图为鸠山由纪夫为吴汝俊题字;右图为吴汝俊新京剧 《临水》海报创新的前提是“守正”,京剧的“根”决不能丢
记者:当下文化多元发展给传统戏曲带来了巨大冲击,请问您对中国传统京剧艺术在当下的变革与创新有何看法?近期有哪些演出计划?
吴汝俊:京剧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可以借助其他艺术形式来丰富京剧的内涵。但是创新的前提是“守正”,京剧的“根”决不能丢,决不能变味。家国情怀是京剧永恒的主题,只有热爱祖国心系祖国,创作的作品才有魂,才有向世界传播的底蕴和底气。祖国发展日新月异,京剧艺术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内容、形式都需要创新,但“真善美”“和平友好”等价值观必须继承与发扬。
最近,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由我担任主演和总指挥,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日本外务省、日中友好会馆、日中协会、社团法人陶山昭子博爱基金会等多家日中友好团体大力支持下,新京剧《临水娘娘》将于今年5月10日在东京开演。
吴汝俊(右)与鸠山由纪夫夫妇合照《临水娘娘》讲述的是一个福州女子陈靖姑为民祈雨的故事。陈靖姑出生于福州仓山下渡,民间传说其年少时即能降妖除魔,扶危救难。时逢福建大旱,民不聊生。为拯救百姓,陈靖姑毅然脱胎祈雨。上苍为之感动,降下甘霖,但陈靖姑因劳瘁饥渴而死。当地人民感念陈靖姑的恩德,建临水宫纪念她。陈靖姑也深受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侨华人敬仰,仅台湾崇祀临水陈夫人的庙宇就有200多座,配祀陈靖姑神像寺庙的也有3,000多座,信众覆盖全球华侨华人,成为与“海上女神”妈祖齐名的“陆上女神”。她把自己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国家,奉献给了这个民族。我觉得她就是华夏儿女的代表。她这种爱是无私的——牺牲自己,拯救苍生。她危难时期站出来献身的精神感动了上苍。她的精神可以感召影响我们,影响远在海外的同胞,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起努力奋斗。
记者:您对京剧在香港的发展传承有哪些看法?
吴汝俊: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荟萃的地方,应该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出海的桥头堡。香港因“一国两制”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香港有优秀的中外音乐人才,有成熟的市场环境,我们可以充分发挥香港的资源优势,创作新的京剧内容,融入多种演绎方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京剧走向世界发挥独特作用。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5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