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古称东瓯,隶属我国东南沿海浙江省,是一座拥有千年开埠通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北宋诗人杨蟠的诗中,温州是“一片繁华海上头”;在元代宫廷画家王振鹏所绘《江山胜览图卷》里,温州货栈、茶肆、酒社、饭庄林立,商贾云集,舟行如织,好不热闹。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将此千年前的繁华盛景唤醒,被誉为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堪称“国内仅有,世界罕见”。
文| 本刊记者 冯琳
城市基建为文物考古让路
若从东晋太宁元年置永嘉郡(公元323年)算起,今年恰是温州建城1, 700年。自东晋建城伊始,温州城就与港口、江海密不可分,有著“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的美誉。温州因“控带山海,利兼水陆”,到了宋元时期,随著市舶管理机构的设置,温州一跃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城市,是5个宋代市舶务之一、7个元朝市舶司之一。
温州古城选址于江海交汇的瓯江下游港湾,城址1,700年未变。朔门古港遗址位于现今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东段,南依古城,北邻瓯江,东靠海坛山,与世界古航标江心屿双塔隔江呼应,这里自古就是温州繁华地。这一考古发现源于2021年3月。
当时,为改善城市重点路段交通拥堵问题、激活历史街区,温州市鹿城区启动望江路下穿隧道工程,计划将地面改为休闲公园。由于早在2004年,这个地段曾发现过温州古城北门(朔门)遗址,古地图上也有码头标识,因此,该建设工程推进极为谨慎,施工开始后就同步介入了考古勘察。
2021年10月,在道路地面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了一些古石条。顺著这些石条,文物部门在附近区域发掘出了越来越多的“宝贝”,确认该区域存在古代港口。温州市委市政府当即决定下穿隧道工程停工、市政道路封闭,为文物考古让路。从基本建设考古转变为主动发掘,温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文物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当地这一举动被业界视为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让位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典范例,为全国树立了遗产保护榜样。
随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进场展开基本建设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至2022年,古港遗址被进一步确认,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因遗址位于温州古城朔门外,由此被命名为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再现千年商港繁华景象和宏阔场景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掘区主要由东端水门头区、中部邻江港口区及西端南侧瓮城区三部分组成。考古人员最初在东端的水门头位置发现了连片的遗迹,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勘探,包括8座码头、1条木栈道、多组干栏式建筑、水陆城门、水门桥、城外道路、作坊、水井、河驳岸、江堤等大量与古港、古城相关的重要遗存被不断发掘,年代跨度从北宋延续至民国,尤以宋元时期为主。
水门头区位于海坛山西北麓,由奉恩水城门以外、水门河沿岸两侧的各类遗迹群组成,遗迹种类丰富,时代跨度较大。发掘区内年代最早的遗迹为北宋时期的石砌江堤以及斜坡顺岸式码头一座,江堤与码头边界清晰,共同勾勒出北宋时期水门头西侧瓯江江岸的范围。码头以东,奉恩水门河自南向北从城内注入瓯江,河道两侧南宋时期的石砌河岸依旧可见,同时还保留了同时期的桥梁与陡门等遗迹。南宋晚期以后,北宋江岸一带淤积成陆,瓯江岸线逐步北移,那些建于元明清时期的石砌堤坝、新水门桥、陡门闸以及台阶式码道等遗迹正是这段岸线变迁史的历史实证,其中还有一组疑似元代浴所。
邻江港口区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为沉船、码头等遗迹分布区。这一区域主要的码头样式为木石混筑的长方形突堤式码头,推测为台阶状,建筑方式皆为木桩筑底,再铺设木板,木板上修筑石块包边、泥芯填土的长方形码头,石块包边外再辅以长木柱加固。栈道遗迹位于瓮城北面,做工规整。据史料记载,栈道附近即馆驿所在。栈道以东分布多组干栏式建筑遗迹,它们好比“水上高脚屋”,有可能被用作酒肆、船坞等,为人们对当时码头的繁华场景提供了想象空间。
瓮城区是2004年唐五代朔门遗址发掘工作的延伸,发现早、晚两期瓮城基址及砖、石道路等遗迹,叠压关系清晰。早期瓮城为宋元时期,城墙平面呈圆弧形,石壁土心,基址厚4米;明清时期改为方形,内外壁以条石垒砌,基址厚5。3米。瓮城外发现有三个时期道路及多条排水沟遗迹。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出土了两艘结构尚为清晰的沉船,引人注目。其中一艘为南宋早期的福船,保存有龙骨及6个舱段,底部发现“大观通宝”铜钱1枚。壳板作鱼鳞状搭接,并楔有铁钉,足见当时精湛的造船工艺。残存船头及部分船体变形严重,断成南北两段,总残长12。4米,最大残宽4。1米。根据隔舱板残存数量推测,该船全长约20余米,适合近海航行。该船发掘出来后已清理完成,送进博物馆封闭保护。另一艘北宋沉船发现于深达9米的西部隧道基坑底部,仍在发掘。
在遗址现场,不少光滑锃亮的瓷器碎片仍散落在泥土中,等待著向人们讲述尘封的历史。这里已经出土了龙泉窑、瓯窑、建窑等瓷器小件2,000余件,以及数以10吨计的古代瓷器残片,大部分为龙泉窑产品,应来自瓯江上、下游各个窑场。绝大多数的瓷片堆积呈现出条带状集中分布的状态,且年代集中于元代,堆积特征鲜明;北宋时期双面刻划花的瓷器则多出自地层中,数量亦较为可观。这些标本多数没有发现使用痕迹,推测为贸易瓷在运输、转运过程中的损耗品。其他窑系有瓯窑褐彩绘瓷、建窑系黑釉瓷(建窑、遇林亭窑、茶洋窑、吉州窑)、青白瓷系(义窑、景德镇窑)等。部分瓷器外底有墨书,如“姓氏+直”“直”“东”“西”“上”“纲”等。遗址中还出土部分温州漆器、捶丸、砖雕、建筑构件以及贝壳、植物种子等丰富遗物。
南宋至明中期,龙泉瓷在外销瓷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被称为大航海时代之前我国推出的第一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品。温州凭藉其发舶港口地位以及江海中转节点成为龙泉瓷外销的主要集散地和起点港。本次发掘揭露的码头遗迹群及海量瓷片堆积,为温州坐实龙泉瓷外销的起点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关键物证。
码头、栈道、沉船、瓷器……温州朔门古港遗址遗迹全、规模大、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再现了一千年前温州商港的繁华景象和宏阔场景,堪称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展现了古往今来商旅纵横、融通天下的中国风采。
填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体系港口类遗产关键缺环
矗立于瓯江江心孤屿上的江心屿双塔分别建于唐代和宋代,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航标。古人建造如此宏伟的两座航标,是因为附近有繁华大港。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与江心屿双塔交相辉映,生动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北埠”港区“城脚千家具舟楫,江心双塔压涛波”的真实景象,凸显了温州古城港、城一体的规划特色,也使本次发掘兼具城市考古和港口考古的双重意义。
近年来,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考古发现不断涌现,越来越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如“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太仓樊村泾遗址等相关新发现。然而无论是已经入列世界遗产的海港遗址——泉州、澳门,还是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广州、宁波、登州、扬州等,甚至国外其它重要的海港遗址,都缺乏港口考古成果的强力支撑。
考古专家指出,通常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为生产、运输和市场这三个环节,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包含了与三环节相关的窑业以及城市、码头、航船、航线和航标塔,所有要素非常齐全,是集城市、港口、航道航标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是国内发现的结构最完整、年代最清晰的港口遗址,填补了“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体系港口类遗产的关键缺环,堪称“国内仅有,世界罕见”。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在人类海洋文明史上具有突出价值,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程不可替代的经典样本和支撑性遗产点。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还承载著独特的海洋文化信息,蕴含著先贤们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内涵。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特殊地理环境赋予温州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质。紧邻古港西边的郭公山麓,是宋代温州大型造船场;东首海坛山建有海神庙、杨府庙(地方海神)、平水王庙。古城选址蕴含著港口优先的发展理念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古代温州渔、盐等海洋产业及工商业占有重要地位,又是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产品畅销海内外。南宋以叶适(墓址在海坛山南麓)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突破传统农耕文明重本抑末思想的束缚,主张“义利并举”,通商惠工,是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在思想领域的重大贡献,影响深远。
目前,朔门古港遗址第一阶段野外发掘工作基本结束,遗址三维建模已全部完成,还将继续发掘。对于考古人员来说,下一步将以梳理码头与江岸、岸线与城墙、港口与古城的内在联系作为工作重点,继续深入开展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遗址文化内涵,为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价值。同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研究室将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宁波大学等多家单位展开合作,计划就环境考古、陶瓷考古、海洋考古、动植物考古、建筑考古、文物保护与监测、数字化系统建设等多学科开展联合研究,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已列入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今后五年“十个抓手”重要规划之一,遗址保护规划、遗址公园建设规划以及遗址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体系的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将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长远目标。另一方面,温州市正加快编制相关规划,为文物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合作,计划依托朔门古港遗址,高标准建设集怀古寻根、网红打卡于一体的温州市区首个考古主题的遗址公园,促进文旅融合。根据初步设想,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公园中将有一座遗址博物馆,室内展示出土文物,室外则在古码头、古沉船、古官用木栈道、古瓷片堆积带等标志性遗迹点建造展示区域,并利用数字技术还原瓮城原貌。遗址公园还将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增设多处与考古有关的潮流打卡点。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为当今中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历史注脚。千百年来,一代代的温州人、一船船的龙泉瓷正是从此扬帆起航,走向世界。穿越历史烟云、跨越浩瀚海洋,千年古港如璀璨明珠正焕发著新的活力与光芒。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4/29/45dTXiRb3mkQn7p672PgYn3ce2cXZ06avzv.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