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成 I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主任(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时代风云、回应时代变革,在巩固党和国家历次机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纵深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此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特征鲜明,即旗帜鲜明地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时俱进地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与职能结构、顺势而为地解决一些事关重大的焦点与难点问题、稳中求进地保持改革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构建高水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2023年3月16日,为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机构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了具体安排,适时拉开了新一轮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序幕。此次机构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与安全以及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高屋建瓴、主动变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自我革命。此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特征鲜明,即旗帜鲜明地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时俱进地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与职能结构、顺势而为地解决一些事关重大的焦点与难点问题、稳中求进地保持改革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一、旗帜鲜明,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是百年奋斗的首要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方案》明确提出,要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此次机构改革聚焦重点行业与领域,组建了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进一步加强了党中央对相关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金融纵向涉及中央与地方,横向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诸多子行业,各子行业之间联系十分紧密,为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重大风险、强化金融有效监管、推动我国金融稳健发展,亟需从宏观层面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此次改革组建的中央金融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在金融领域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研究审议金融领域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有利于统筹做好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等工作。
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与发展涉及科技战略布局、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力量整合、基础研究推进等多方面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中央科技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在科技领域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审议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统筹解决科技领域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研究确定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和重大科研专案,统筹布局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统筹协调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等。中央科技委员会的组建,将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汇聚科技力量、形成科技创新合力、推进联合攻关提供坚强的领导保障,有利于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显著优势。
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涉及领域广、内容庞杂、利益复杂,可谓是千头万绪,如何在千头万绪中下好「绣花功夫」?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新组建的中央社会工作部负责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统一领导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工作,协调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等工作。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将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社会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社会组织化、社会工作系统化、社会治理一体化。
组建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作为党中央办事机构,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承担在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民生福祉、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统筹协调、督促落实职责,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港澳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整体来看,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方案》始终,是本次改革的最鲜明特征。
二、与时俱进,优化党和国家
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随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面临的工作形势、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亟需进一步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统筹「两个大局」。《方案》明确提出,要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党中央机构、全国人大机构、国务院机构、全国政协机构,统筹中央和地方,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进而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
在科技方面,我国面临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极限打压,国内则面临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科技提出的更高水准要求。此次《方案》提出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和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其中中央科技委员会的组建,标志著我国以党中央的权威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将更加顺畅地指挥调度各方科技力量,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更好地发挥科技部在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综合协调、资源统筹、督促检查等宏观管理职责,此次改革把科技部有关科研专案与经费等微观管理职责,划到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委。
在「三农」工作方面,为统筹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将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牵头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组织拟订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重点地区帮扶政策,推动乡村帮扶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等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
在数据管理方面,新组建国家数据局,并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的研究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等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等职责划入国家数据局。
此外,此次改革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和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部;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划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这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了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结构,为解决现代化新征程上遇到的各类挑战提供了体制保障。
三、顺势而为,解决一些事关
重大的焦点与难点问题
随著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在金融、科技、社会治理、人口等领域出现了许多安全和发展等方面的焦点与难点问题,暴露出了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存在的短板与弱项,制约著国家安全的维护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此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一些事关重大的焦点与难点问题,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快推进重大问题的解决。
在金融领域,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关乎新发展格局构建与高质量发展。但近年来金融领域出现了监管职责不清、监管套利、监管乏力甚至监管空白以及金融腐败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金融安全以及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比如,2022年,金融系统接受审查调查的人数达77人。其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执纪审查中管干部2名,执纪审查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56名,党纪政务处分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19名;「德御系」违规融资超2,000亿人民币,涉及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驻晋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企业等多个系统,纵跨省市县三级,波及11个市、50多个县(市、区);2022年,河南多家村镇银行被爆无法提供取款业务,涉及的资金多达400亿人民币,储户数量在40万户左右。这些金融问题涉及范围之广、涉案金额之大,轰动全国,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暴露出了我国在金融管理和监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成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有助于在中央层面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更好地协调金融监管工作,强化对金融风险以及跨市场跨行业风险防控,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在科技领域,我国面临著国外科技打压和国内技术水准有限等多重压力。2021年6月8日,美国参议院民主党籍参议员舒默、共和党籍参议员托德・扬提出「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计划拨款2,500亿美元应对中国「科技威胁」。2022年8月9日,拜登正式签署《晶片与科学法案》,对美本土晶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并要求任何接受美方补贴的公司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晶片。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而言,我国在工业制造、信息技术、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存在许多被国外「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难题,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此次,我国在科技领域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有利于实现对各类科技力量进行大动员、大统筹、大整合,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加快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此外,聚焦人口、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出现的各类堵点与难点问题,《方案》对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都进行了部署,将有助于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四、稳中求进,保持改革的
稳定性与连续性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社会的发展与形势的转变必然会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改革要兼具稳定性与连续性,从而持续巩固和拓展改革成果。纵观我国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自1982年至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断推进。党中央部门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9年、2018年进行了5次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5年进行一次,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2018年进行了8次改革,此次改革将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九次机构改革,同时也体现出了党中央稳中求进的改革总基调,保持了改革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在港澳工作领域,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围绕持续加强和做好港澳工作的思路,逐步提升机构规格,确保中央全面管治权的落实。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把原来的「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改为「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党中央对港澳工作的重大支持与重要指引,为港澳近几年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此次机构改革在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直属中央的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进一步提升了机构规格,既体现了党中央对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区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央的全面管治权,有助增进政策效率。
在金融监管领域,此次改革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延续了2018年机构改革「大监管」的思路。比如,新组建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组建,将切实增强金融工作的权威性、专业性、科学性,体现了改革的连续性。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适时战略部署,将为统筹好「两个大局」以及发展与安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必将更好更快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3年3-4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4/27/q7INRY7NVGcgWjFHmMinDOFOGi9yamYxQ49.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