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第十届沪港大都市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研讨会邀请到两地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商界领袖,透过主题演讲、圆桌会议形式,探讨新时代新征程下,沪港两地在经贸、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不同层次的合作、共融与创新。

研讨会设香港主会场及上海分会场,研讨会香港主会场邀得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就“新时代沪港合作中的精准对接”发言,他指出,新时代的沪港合作不能只谈愿景和目标,要有具体跟进。新时代的沪港合作要聚焦三个问题:沪港在哪些领域合作、谁来谋划和推动合作以及怎样合作,建议通过调研亲自深入了解各种“不知道”。他寄语大家知行合一、坐言起行,为国家现代化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研讨会香港主会场邀得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就“新时代沪港合作中的精准对接”发言沪港社团总会主席姚祖辉为会议致欢迎辞时表示,今年适逢沪港合作机制建立二十周年,亦是沪港社团总会第十次举办“沪港大都市发展研讨会”,因此意义非凡。在新的发展格局和进程中,香港和上海未来的合作除了在传统的金融、经贸以外,必将更聚焦于创科的合作。相信随著两地交流不断拓展和深化,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沪港社团总会主席姚祖辉致欢迎辞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陈通致辞,他提到,近期与香港各界人士交流,直观地感受到香港对沪港合作的期待和共识,他欢迎香港人投资上海、扎根上海,希冀香港与上海在多方面深度合作,展望未来沪港合作更为紧密,为国家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陈通致辞署理财政司司长黄伟纶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他提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沪港双方合作高质量发展可以就此聚焦四大范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和扩大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国际化、加强绿色金融和碳市场合作、善用香港作为资产和财富管理的大本营。他强调,香港和上海的金融市场规模庞大对国家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举足轻重,责任重大,并期待双方能在金融监管和安全方面深度合作,共同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
署理财政司司长黄伟纶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尚玉英表示,上海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与香港的科技创新合作,并总结了上海未来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五大方向: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优化科技创新人才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推进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营造开放协同的创新空间、构建更高水平的全球创新网络。希望未来沪港合作稳定推进金融发展。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尚玉英表示,希望未来沪港合作稳定推进金融发展两场圆桌会议主题分别为“新时代新征程下‘金融-科技-产业’的共融与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提升国际新力量”,囊括了金融、科创、医疗科技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精彩讨论。
圆桌会议主持由全国政协委员、立法会议员、交银国际控股董事长谭岳衡,及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担任。多位专家及资深业界人士参与发言。
圆桌会议谭岳衡指出,沪港双方同为金融中心,虽有竞合关系但以合作为主。未来国家产业升级破题需要金融、科技赋能,沪港有能力和义务在这方面发挥领头羊作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郑杨认为,未来沪港金融合作,应把握产业链供应链结合点,重点关注和突破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金融风险管理、跨境金融和数字金融等领域的合作。香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席主席林家礼则称“西方不亮,东方亮”,香港的低税率和国际化优势可有效推动沪港科创生态的优化。
圆桌会议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周军援引自身企业两次重大转型经历,说明沪港资本市场合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联席营运总监兼股本证券业务主管姚嘉仁重点介绍了沪港在金融领域的优势和合作点,认为双方未来合作空间广阔。
圆桌会议郭毅可笑称自己也是“沪港合作”的一个作品,并从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角度说明未来沪港人工智能等科技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颖宇介绍说,其基金公司现在已经投资了五百多家企业,不少都是内地和香港合作的成果,已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希望未来能继续助力推动沪港的科技合作发展。
圆桌会议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从自身经验出发,指人工智能需要长时间的人才培养投入,期望未来沪港多合办创科类论坛,共同打造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并吸引国际化人才来内地交流。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讴东表示,其企业多年来深耕细胞基因治疗,希望未来能与香港方面在临床研究领域合作。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兼资讯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虞晶怡提出,上海高校可向香港高校取经“企业家精神”,注重“求变、多元和学术诚信”,亦指上海在国家实验室方面和未来医院的资源也可以帮助到香港科技的成长。
“沪港大都市发展研讨会”迄今已举办十届,每届均云集超过300名沪港两地政商翘楚、专家学者、企业精英代表等出席,是探讨沪港两地多领域交流合作的高层次平台。本届由沪港社团总会及上海海外联谊会共同举办,参与人数达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