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一个充满活力、安全有序的香港又回来了!最近一个例证是,自上月26日举行疫后首场游行活动以来,本港已举行13场公众集会或游行,13场集会游行均获警方发出“不反对通知书”,在和谐有序的情况下进行。回想3年多前香港乱象,这一变化令人感想良多,坊间的评价也积极正面。
集会游行重现 打破西方抹黑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周二(4月4日)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时表示,过往举行大部分的公众活动,符合有序、安全及守法的情况下进行。他指出,警务处发出“不反对通知书”,会按照每个活动性质、人数、时间以及有无风险而作决定,要明白警务处的决定要考虑香港整体情况,并指出2019年很多公众活动被骑劫,违反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及公共秩序,伤害其他不参与公众活动人士的权利及利益。
诚如李家超所言,在历经“修例风波”和3年疫情后,警务处重新批准集会游行活动,既要保障市民的集会游行权利,又要确保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及公共秩序,实属不易!
现在的措施还处于“试水”阶段,不应该对警务处的做法求全责备,而应看到正面、积极的一面,毕竟香港和谐的氛围还很脆弱,需要大家一起来呵护。
13场集会游行,打破了“香港居民自由被剥夺”的谎言。这些年来,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曲意解香港国安法,似乎国安法是套在港人颈上的“枷锁”,这样的解读显然是走偏了!
所谓“重典治乱”,总是不得已而为之。在2019年下半年暴乱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若中央不果断出手制定国安法,不知道香港会乱成什么样;制定国安法的本意并非限制港人自由,恰恰相反,是为了保障市民免于恐惧的自由。
疫下无批准集会 非剥夺自由
据有关资料,截至2022年10月31日,警方在“修例风波”期间拘捕10,279人,其中有超过2,800人被检控,另有6,000多名曾经被捕的人士至今未被起诉。香港警务处于2月14日召开记者会,回顾2022年整体治安情况,警务处处长萧泽颐介绍,香港国安法实施后,警方总共拘捕236人,其中逾140人已被检控。这些数据表明,违反国安法受到制裁的是极少数人,国安法打击“港独”势力,并不妨碍香港居民的人权。
过去3年,警方之所以没有批出集会的“不反对通知书”,是因受防疫措施影响,不能把疫情影响解读为“自由被剥夺”。警方的做法是按法例处理,市民的集会及游行权利受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保障,香港国安法实施后并未“收窄香港居民的自由”。
警方措施求稳 故意曲解拉仇恨
疫后恢复集会游行是好事,然而有人仍会曲意解读。为利于识别,警方要求游行人士戴上有标志的牌子,有人形容戴颈牌是“标签犹太人”、是“狗绳”,这样的解读明显植入了主观意图。
香港是现代化的国际大都会,每年要举行上百场大型国际活动,这些会场内外人来人往,有人颈上戴着“嘉宾证”,有人颈上戴着“工作证”,有人颈上戴着“采访证”,没人觉得戴一个牌子有甚么奇怪,为何游行人士颈上戴牌子,就变成“标签犹太人”、“狗绳”呢?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认为,说这些话的人,相信有部分人目的是希望挑动市民对特区政府的不满和仇恨,他们希望危害国家安全,希望香港不再平静,也可能是希望让警方执法困难等。邓炳强所言不无道理,根据《刑事罪行条例》,任何人作出、企图作出、准备作出或与任何人串谋作出具煽动意图的作为,引起憎恨或藐视香港特区政府,都属“煽动罪”。警方要求游行人士戴上有标志的牌子,旨在防止有人混入游行人群搞事,这是当下暂时采取的一种稳妥办法;有人作出如此离谱解读,“煽动意图”非常明显。
当下,香港表面平静,但暗潮涌动,“防人之心不可无”。前不久,就有一幅由美国人Patrick Amadon创作的的影视作品,被某著名百货公司挂上了外墙大屏幕。该作品主题为一个左右转动的监控镜头,红黑两色,以砖墙为背景,画面不时闪现戴耀廷等人的姓名、年龄、刑期等资料,令人想到2019年的“黑衣蒙面人”和火光冲天的场景,而黑红两色正是“黑暴”的标志性颜色。这幅作品要表达甚么?难道还不清楚吗?后来应特区政府要求,这个“作品”才“下架”。
警方处事谨慎是有道理的;警方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不可有丝毫疏漏。
自律理性表达诉求 文明标志
4月2日星期日,当天有10个公众集会游行活动,有宗教节庆、有复活节巡游,也有学校步行活动,对于香港国安法、《禁蒙面法》和警方对游行路线的指示,游行人士非常配合,没出任何乱子。据悉,近期也有一些集会活动,主办方发现有人可能会借机搞事,活动存在风险,及时撤回了向警方提出的申请,这些做法表明,参与游行集会的市民文明素质不低,这些人士理性、自律的做法,应该得到肯定和尊重。
集会游行之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心愿和诉求,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但任何人在实现自己愿望的过程中,不可以扰乱社会秩序,也须防止别有用心之人“借台唱戏”,扰乱社会秩序。2019年的许多游行集会演变为暴乱,正是有人逾越了底线。
不能因为当初某些示威者的诉求“有道理”,就忽视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更不能把某些人蓄意策划的暴乱,与“和理非”的集会游行混为一谈。
任何国家的法律都不会容忍暴力,号称“民主灯塔”的美国,在2021年1月出现“国会山暴乱”时,警察不得不开枪,暴乱共造成了6人死亡;最近法国的示威游行蔓延全国,面对打砸公共设施、当街纵火等犯罪行为,警察严厉执法,拘捕了不少犯罪嫌疑人。
香港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市民的自律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香港应涵养自律精神,市民应以和平、理性表达诉求为荣。
和谐环境来之不易 勿再内耗
世上任何事情都有极限,所谓“物极必反”,正是这个道理。香港被誉为“自由港”,指的是市场环境,不要将这个概念扩展到“无边无沿的自由”,一个社会如果可以自由到连犯罪都不受制裁,这个社会就离崩溃不远了。
港人凡事喜欢与新加坡相比,而新加坡并非一个“自由到无边无沿”的社会;相反,新加坡管治非常严格。有一个案例,至今令人记忆犹新:1993年,时年18岁的美国人费尔(Michael Fay)与家人来到新加坡,他故意对当地民众的车子涂鸦与砸玻璃,并涉嫌偷窃,被新加坡法庭判处罚金3,500新加坡元、监禁4个月与鞭刑(鞭笞)4下,当时美国政府也出面说情,但新加坡法官照判不误。事实证明,依法惩罚犯罪,是对人权和自由的最大保护。
当下的香港,有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特区政府致力于作“有为政府”,努力解决民生难题,极力向世界说好“香港故事”,力争在疫后复常之路上跑出“加速度”,香港各界也在齐心协力,推动香港经济走出低谷。这种社会氛围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再也不能沉湎于内耗了!
集会游行刚刚恢复,警方的要求也许并不完美,大家可以讨论,推动警方改进;若故意煽动对立情绪“拉仇恨”,又要搞得鸡犬不宁,则是害人、害己、害港的表现,令人不齿!
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曾经用“4个期盼”畅想香港的美好未来,其中讲到:“我们期盼那时的香港,在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之外,会增添新的桂冠,将成为活力四射、中西合璧、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会,将成为全世界都为之心驰神往的新的东方明珠。”如今,香港社会已经重回正轨,和谐稳定比甚么都重要,切不可重蹈覆辙,再蹉跎岁月了!
自上月26日举行疫后首场游行活动以来,本港已举行13场公众集会或游行,打破了“香港居民自由被剥夺”的谎言。(资料图片)(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