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防控疫情、保持稳定。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连续七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注,让来自广东、香港、澳门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倍感振奋,纷纷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文| 本刊记者 庄蕾
鼓励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寻找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
青年工作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回应青年人应该如何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的问题时,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李慧琼表示,国家和香港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希望香港特区政府继续推动更多企业为香港青年提供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工作岗位。李慧琼同时鼓励香港青年主动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去看看。“年轻的时候要多尝试不同的新事物。”她说,前不久香港与内地已经恢复通关,建议香港青年把握时机主动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寻找发展机遇。她相信只要香港青年融入内地的工作环境与生活圈,便会发现更多机遇,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新的突破。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崔世平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澳门两个特区的居民带来发展新机遇,尤其对青年一代来说,更是让他们在升学、就业甚至是创业的路上有更多元的选择。在澳门特区政府与广东省各城市大力推动双创发展的背景下,澳门青年人获得了许多走出去的平台和机遇,透过如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等机构的组织和协调,青年对内地广阔的发展空间、优越的政策红利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对进军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合区发展的信念更为强烈。“随著澳门青年开阔眼界、志存高远、广迈脚步,相信将更有力推动澳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崔世平说。
广东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黄西勤认为,广东高校多,而且与内地顶级高校联系密切,这对有志于搞科研和学术研究的港澳青年来说就很有吸引力。随著沙中线、莲塘/香园围口岸、香港西九龙高铁站的建设和运营,“一小时生活圈”已经不再是梦想,从香港奥运站到深圳福田可能比到香港柴湾站还要快。湾区内地九市为港澳的赋能体现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互联网应用、制造业、文化旅游等方面,欢迎那些热爱祖国,对内地的经济、文化、政策感兴趣的港澳青年多来大湾区内地城市走动,拓宽视野,更上一层楼。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通行更便利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随著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相继落成通车,“一小时生活圈”的大格局基本形成。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陈亨利认为,透过加强机制对接、深化软硬件联通,让出行更便捷、要素更流通,将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人流和物流,推动大湾区内的经济发展及地区合作。
对此,陈亨利建议取消香港私家车过境配额制度,加快推进“港车北上”政策。陈亨利说,广东省政府去年12月公布“港珠澳大桥(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预计今年内实施。香港特区政府预计约45万辆私家车的车主和乘客可受惠于“港车北上”计划。陈亨利建议此计划试点成功后,进一步取消其他港深陆路口岸的常规配额和一次性特别配额制度,让港车可自由选择适合的口岸过境,以推动大湾区加深融合,亦为因商务往来粤港两地的人士提供更具弹性的交通时间和方式。此外,还应做好“港车北上”各项政策配套。
高铁方面,陈亨利建议高铁西九龙站来往深圳北站加密班次,并实施购票“地铁化”,日后乘客购票后可自由选择该路段的列车班次,增加出行灵活度,吸引更多人使用香港西九龙站来往深圳北。陈亨利还建议,推出广深港高铁月票,使之成为一种普遍的城际交通方式,以减轻出行成本,同时为香港市民在生活、居住或就业上提供更多选择,催生更多每周甚至每日往返深港或穗港的跨境企业家或上班族,加深大湾区内融合进程。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何敬麟指出,粤港澳将成为全球最密集机场群的地区之一,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场群,并避免重复设置、资源浪费,建议粤港澳机场群合作在区内各市设置异地共享城市候机楼,提供直达至区内任一机场的海、陆综合交通运输、办理登机手续和行李直挂等一站式便捷服务。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称,目前,居粤港人已超过50万,而且随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日趋成熟,“一小时生活圈”配套日益完善,预料愈来愈多香港居民会到内地及澳门工作、生活、升学和养老等。当中,医疗服务完善与否,是影响其进程的一大关键,而推动跨境医疗合作能促进两地医疗服务良性互动、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并让香港市民有机会享用内地多样化及实惠的医疗选择。
为吸引更多香港市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生活,陈勇建议把香港医疗券于内地的适用范围,由港大深圳医院扩展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三甲医院和澳门主要医院,让港人能就地而及时求诊,并享用内地较便宜的医疗服务。粤港澳三方政府更积极推动港资私营医疗机构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及澳门拓展业务,以充分发挥香港医疗卫生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交流来提升区内整体医疗水平,进一步衔接三地医疗服务——这亦有助香港医疗券扩展适用范围至整个大湾区。
陈勇表示,要长远实现医疗福利跨境可携,资助内地港人购买内地医保亦是必要之举。目前,特定港人可自费购买内地医保,而特区政府仍未提供资助。建议两地政府合作谋划,以先导计划方式,优先资助居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港人长者购买内地医保,先覆盖某些顽疾,然后逐步扩展至其他年龄组别及病症。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粤港澳的制度衔接是粤港澳上层建筑发展的基础。”黄西勤指出,在司法方面,内地与香港、澳门实行不同的法律制度,具有“一国两制三法域”(法域是指法律生效的区域)的特点。所以诉讼、仲裁的规则衔接仍然是需要强化和细致的重点。在诉讼规则衔接方面,前海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跨境商事诉讼规则衔接工作指引》,另有司法诚信体系、简化涉港澳诉讼程序、专家协助查明域外法等8个配套制度。接下来还需要出台更多细致的指引。在产业测量和资产评估领域,已经完成了粤港澳衔接的新准则出台,并且在澳门落地。执业资格方面,已经在深圳前海试点了测量师、建筑师的互认;广东司法厅对合资格香港律师予以在大湾区内地九市的律师执业资质等,接下来还要积极推动和简化现有的会计师、各类工程师等相关资质的互认。
陈勇也表示,现时香港专才到大湾区内地城市执业仍存在不少实际的困难和障碍,特别是两地专业资格不相同,成为制约大湾区吸纳香港专业人士的主要“瓶颈”。陈勇认为,推动香港专业资格到内地执业受认可,有助带动香港专才融入内地、积极建设大湾区发展,还可通过香港专业人士为内地大企业带来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服务、技术等,帮助企业走向国际化,可谓双赢。香港特区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加快推进香港专业资格到内地执业受认可范围安排。对于已经实行认受的专业资格,特区政府可考虑在大湾区成立跨境专业服务业协调小组,理顺专业人士跨境考试、认证等执行机制,提供行政支持,提供更方便的办证服务。
何敬麟建议,加快清除粤港澳大湾区“技术性贸易障碍”。他谈到,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制度下,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三个单独关税区,在跨境贸易当中存在名目繁多的规定的情况。除通过推进降低关税与开放市场外,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促进特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建议加快清除粤港澳大湾区“技术性贸易障碍”,设立大湾区跨部门合作检讨机制,列出需排除和能排除的技术性贸易障碍清单,落实到具体负责部门按既定时程执行。
何敬麟称,《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简称“《前海方案》”)的推出,是有利于推动更高水平的港深合作,发挥两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双引擎”功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横琴方案》”)的的公布,是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举措,将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建议在《前海方案》与《横琴方案》实现阶段性目标并总结经验,探索把两地的创新制度复制至全国适用的地区。
崔世平也指出,国家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为澳门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创新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推进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探索创新融合发展的第一线试验场。但在推进澳门与横琴深度合作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衔接方面,仍存在很多“大门开、小门未开”的困难,必须由决策者、执行者、使用者等从各个层面逐步去理顺和解决。
崔世平建议,做好规则衔接,可为一些让大湾区居民增强获得感的创新举措奠定基础。例如,可完善大湾区内机场之间的陆路连接,尤其考虑以轨道交通连通白云机场至澳门国际机场,以进一步提升大湾区交通网路的国际运转力;可出台制度化、系统化、便利化的救护车跨境医疗转送服务操作流程;可在横琴进一步优化“跨境理财通”机制,在投资门槛限制、理财产品类型和投资渠道等方面进行放宽;等等。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3/31/V9UeVFylyuPRBNx9AThZDPEqiYlKGvOenMR.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防控疫情、保持稳定。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连续七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注,让来自广东、香港、澳门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倍感振奋,纷纷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文| 本刊记者 庄蕾
鼓励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寻找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
青年工作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回应青年人应该如何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的问题时,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李慧琼表示,国家和香港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希望香港特区政府继续推动更多企业为香港青年提供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工作岗位。李慧琼同时鼓励香港青年主动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去看看。“年轻的时候要多尝试不同的新事物。”她说,前不久香港与内地已经恢复通关,建议香港青年把握时机主动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寻找发展机遇。她相信只要香港青年融入内地的工作环境与生活圈,便会发现更多机遇,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新的突破。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崔世平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澳门两个特区的居民带来发展新机遇,尤其对青年一代来说,更是让他们在升学、就业甚至是创业的路上有更多元的选择。在澳门特区政府与广东省各城市大力推动双创发展的背景下,澳门青年人获得了许多走出去的平台和机遇,透过如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等机构的组织和协调,青年对内地广阔的发展空间、优越的政策红利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对进军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合区发展的信念更为强烈。“随著澳门青年开阔眼界、志存高远、广迈脚步,相信将更有力推动澳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崔世平说。
广东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黄西勤认为,广东高校多,而且与内地顶级高校联系密切,这对有志于搞科研和学术研究的港澳青年来说就很有吸引力。随著沙中线、莲塘/香园围口岸、香港西九龙高铁站的建设和运营,“一小时生活圈”已经不再是梦想,从香港奥运站到深圳福田可能比到香港柴湾站还要快。湾区内地九市为港澳的赋能体现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互联网应用、制造业、文化旅游等方面,欢迎那些热爱祖国,对内地的经济、文化、政策感兴趣的港澳青年多来大湾区内地城市走动,拓宽视野,更上一层楼。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通行更便利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随著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相继落成通车,“一小时生活圈”的大格局基本形成。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陈亨利认为,透过加强机制对接、深化软硬件联通,让出行更便捷、要素更流通,将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人流和物流,推动大湾区内的经济发展及地区合作。
对此,陈亨利建议取消香港私家车过境配额制度,加快推进“港车北上”政策。陈亨利说,广东省政府去年12月公布“港珠澳大桥(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预计今年内实施。香港特区政府预计约45万辆私家车的车主和乘客可受惠于“港车北上”计划。陈亨利建议此计划试点成功后,进一步取消其他港深陆路口岸的常规配额和一次性特别配额制度,让港车可自由选择适合的口岸过境,以推动大湾区加深融合,亦为因商务往来粤港两地的人士提供更具弹性的交通时间和方式。此外,还应做好“港车北上”各项政策配套。
高铁方面,陈亨利建议高铁西九龙站来往深圳北站加密班次,并实施购票“地铁化”,日后乘客购票后可自由选择该路段的列车班次,增加出行灵活度,吸引更多人使用香港西九龙站来往深圳北。陈亨利还建议,推出广深港高铁月票,使之成为一种普遍的城际交通方式,以减轻出行成本,同时为香港市民在生活、居住或就业上提供更多选择,催生更多每周甚至每日往返深港或穗港的跨境企业家或上班族,加深大湾区内融合进程。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何敬麟指出,粤港澳将成为全球最密集机场群的地区之一,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场群,并避免重复设置、资源浪费,建议粤港澳机场群合作在区内各市设置异地共享城市候机楼,提供直达至区内任一机场的海、陆综合交通运输、办理登机手续和行李直挂等一站式便捷服务。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称,目前,居粤港人已超过50万,而且随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日趋成熟,“一小时生活圈”配套日益完善,预料愈来愈多香港居民会到内地及澳门工作、生活、升学和养老等。当中,医疗服务完善与否,是影响其进程的一大关键,而推动跨境医疗合作能促进两地医疗服务良性互动、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并让香港市民有机会享用内地多样化及实惠的医疗选择。
为吸引更多香港市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生活,陈勇建议把香港医疗券于内地的适用范围,由港大深圳医院扩展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三甲医院和澳门主要医院,让港人能就地而及时求诊,并享用内地较便宜的医疗服务。粤港澳三方政府更积极推动港资私营医疗机构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及澳门拓展业务,以充分发挥香港医疗卫生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交流来提升区内整体医疗水平,进一步衔接三地医疗服务——这亦有助香港医疗券扩展适用范围至整个大湾区。
陈勇表示,要长远实现医疗福利跨境可携,资助内地港人购买内地医保亦是必要之举。目前,特定港人可自费购买内地医保,而特区政府仍未提供资助。建议两地政府合作谋划,以先导计划方式,优先资助居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港人长者购买内地医保,先覆盖某些顽疾,然后逐步扩展至其他年龄组别及病症。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粤港澳的制度衔接是粤港澳上层建筑发展的基础。”黄西勤指出,在司法方面,内地与香港、澳门实行不同的法律制度,具有“一国两制三法域”(法域是指法律生效的区域)的特点。所以诉讼、仲裁的规则衔接仍然是需要强化和细致的重点。在诉讼规则衔接方面,前海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跨境商事诉讼规则衔接工作指引》,另有司法诚信体系、简化涉港澳诉讼程序、专家协助查明域外法等8个配套制度。接下来还需要出台更多细致的指引。在产业测量和资产评估领域,已经完成了粤港澳衔接的新准则出台,并且在澳门落地。执业资格方面,已经在深圳前海试点了测量师、建筑师的互认;广东司法厅对合资格香港律师予以在大湾区内地九市的律师执业资质等,接下来还要积极推动和简化现有的会计师、各类工程师等相关资质的互认。
陈勇也表示,现时香港专才到大湾区内地城市执业仍存在不少实际的困难和障碍,特别是两地专业资格不相同,成为制约大湾区吸纳香港专业人士的主要“瓶颈”。陈勇认为,推动香港专业资格到内地执业受认可,有助带动香港专才融入内地、积极建设大湾区发展,还可通过香港专业人士为内地大企业带来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服务、技术等,帮助企业走向国际化,可谓双赢。香港特区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加快推进香港专业资格到内地执业受认可范围安排。对于已经实行认受的专业资格,特区政府可考虑在大湾区成立跨境专业服务业协调小组,理顺专业人士跨境考试、认证等执行机制,提供行政支持,提供更方便的办证服务。
何敬麟建议,加快清除粤港澳大湾区“技术性贸易障碍”。他谈到,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制度下,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三个单独关税区,在跨境贸易当中存在名目繁多的规定的情况。除通过推进降低关税与开放市场外,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促进特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建议加快清除粤港澳大湾区“技术性贸易障碍”,设立大湾区跨部门合作检讨机制,列出需排除和能排除的技术性贸易障碍清单,落实到具体负责部门按既定时程执行。
何敬麟称,《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简称“《前海方案》”)的推出,是有利于推动更高水平的港深合作,发挥两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双引擎”功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横琴方案》”)的的公布,是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举措,将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建议在《前海方案》与《横琴方案》实现阶段性目标并总结经验,探索把两地的创新制度复制至全国适用的地区。
崔世平也指出,国家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为澳门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创新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推进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探索创新融合发展的第一线试验场。但在推进澳门与横琴深度合作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衔接方面,仍存在很多“大门开、小门未开”的困难,必须由决策者、执行者、使用者等从各个层面逐步去理顺和解决。
崔世平建议,做好规则衔接,可为一些让大湾区居民增强获得感的创新举措奠定基础。例如,可完善大湾区内机场之间的陆路连接,尤其考虑以轨道交通连通白云机场至澳门国际机场,以进一步提升大湾区交通网路的国际运转力;可出台制度化、系统化、便利化的救护车跨境医疗转送服务操作流程;可在横琴进一步优化“跨境理财通”机制,在投资门槛限制、理财产品类型和投资渠道等方面进行放宽;等等。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3/31/V9UeVFylyuPRBNx9AThZDPEqiYlKGvOenM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