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 赵欣)3月9日香港报道:今年两会正在北京进行,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廖长江在接受紫荆杂志记者访问时表示,今年两会提交了三份提案,内容分别围绕经济发展、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议题。
廖长江表示,香港应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他提到,近期香港特区代表团访问中东,签署了13份合作备忘录,中东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节点,香港应充分发挥自身“联系人”优势,促进国家和中东地区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利用香港的法律制度及金融优势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发挥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优势。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廖长江(受访者供图)除了关心香港议题,他亦关注国家发展,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据廖长江介绍,他的首份提案是关于消费引导经济发展的。他认为,消费引导经济发展,除了关注消费意愿之外,亦应考虑消费能力,建议用多渠道方法增加国民收入;其次,要加大投入进行自主研发,让产品和服务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将线上线下的消费模式更好结合。同时他亦提到,应关注老人消费潜力,发展智慧养老。
运用“大湾区思维”
强强联手促发展
谈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时,廖长江用“强强联手”来形容。近年来他持续关注湾区发展,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非常雄厚。“大湾区‘9+2’,这11个城市联合协同发展,可以想像潜力是非常大的。”廖长江说,对比其他三个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优势非常明显,不仅发展速度更快,而且在工业、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基础好,规模大。
廖长江表示,香港的发展与大湾区的关系应是互相需要、双向依赖的。一方面,香港想要新发展,就要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探索新的竞争模式,所以大湾区是香港的机会,更是香港年轻人的机会。香港的经济想要多元化,就一定要依赖大湾区的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另一方面,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多所名列前矛的香港高校带来的创科研究基础等,都是香港能够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强强联手”的优势所在。
“大到城市、政府,小到企业、市民,都应该有‘大湾区思维’。大湾区城市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共同发展。”他表示,对大湾区的发展充满了希望。
坚定做“一国两制”事业的
拥护者、实践者、捍卫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会议主持人王沪宁3月8日上午参加了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联组会,接见了港澳全国政协委员。廖长江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此次会见。他表示,是次接见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香港、澳门发展的关心与重视,亦对委员们进行过去工作回顾与未来展望大有启发。
廖长江认为,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责任重大。他引述王沪宁讲话指,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支持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做“一国两制”事业的拥护者、实践者、捍卫者。要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坚定维护国家安全,齐心协力谋发展,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多做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工作,汇聚促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智慧和力量。廖长江说,这是所有港区代表委员、所有香港市民和香港特区政府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