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荆杂志(记者 彭彦)3月7日北京报道: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正在北京顺利进行中,来自香港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谭岳衡在提案中建议从顶层设计层面考虑,支持内地与香港共建“一带一路”融资国际板。
支持内地与香港共建“一带一路”融资国际板
谭岳衡认为,这是开启一条资本市场发展新路径,一方面香港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板拥有坚实的软硬件条件,另一方面内地在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板方面,可以调动监管及交易所资源,同时提供上市主体、发债主体和资金通道。对此,他具体提出五方面建议:
一是建议内地支持香港交易所推出股权融资“一带一路”国际板。重点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资格企业赴港上市,创设“一带一路”股票指数。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密切合作,将合资格“一带一路”沿线标的纳入互联互通范畴,扩充投资者范围。
二是围绕沿线国家地区的债务融资需求,创设债券融资“一带一路”国际板。一方面以补贴等形式吸引沿线国家地区发行主权或类主权债券,另一方面以大型项目为主体,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周期长、预期收益较为确定的项目在港发行中长期债券,由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等开发性机构提供产生效益前的保证利息。此外,结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动,由人民银行牵头,鼓励发行人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及大力发展汇率对冲工具、利率对冲工具等风险管理产品,推动形成完善的债券融资生态。
三是鼓励各类主体参与打造“一带一路”另类投融资平台。在用足用好传统融资平台的同时,可以创新设立优势行业的产业基金,初期设立可由国家级基金以及新成立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牵头进行,同时鼓励引导央企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等,包括港澳企业,积极参与到共建中。
四是在国家层面大力扶植中资及港澳投资银行。支持针对东盟、中东等区域进行重点布局,与外资投资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五是充分发挥香港专业服务优势。在法律咨询、风险管理、争议仲裁、资产评估、绿色认证等配套服务领域,遴选出代表性机构形成“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平台,以组团形式对外宣传推介,打造香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投融资中心的专业名片。
拓宽“跨境理财通”业务参与机构
另外,在围绕“跨境理财通”业务的提案中,谭岳衡指出,截止2022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该业务试点的个人投资者4.07万人,涉及相关资金汇划22.21亿元。上述规模和大湾区庞大的人口数量及理财需求相比还很小,总体业务发展规模仍有很大空间。鉴于此,谭岳衡建议应该支持扩宽“跨境理财通”服务机构的类型,将财富管理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第三方理财机构等纳入试点范围,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他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将现有理财通的交易模式延伸至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的投资账户。即商业银行继续负责银行账户的开立、资产的托管、交易结算以及外汇兑换等,居民的理财资金可从银行端的投资账户转至合资格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的投资账户,使得客户得以购买更加多元化的理财产品。
二是除商业银行外,增加证券公司、第三方独立机构的代销渠道,以及基金公司的直销渠道,利用上述机构对于资本市场更为熟悉的优势,增加客户选项,拓宽销售渠道。
三是充分利用非银机构在投资顾问、财富管理顾问等领域已经奠定的基础,明确允许在香港持有牌照的持牌人员可推介于理财通项下的香港端产品,内地投资顾问可推介于理财通项下的内地端产品,监管部门就展业的地域及推荐范围予以明确,以打消从业人员在展业过程中的跨境销售疑惑。此举也可为未来大湾区内财富管理专业资格互认探索方向。
四是结合推出“前海金融30条”的契机,允许参与“跨境理财通”的合格香港金融机构在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建立服务中心,就“南向通”的投资产品向境内合资格投资者(即境内居民)面对面进行业务推广、提供相关宣传材料及投资建议和销售。
谭岳衡表示,“跨境理财通”目前处于试点阶段,随著我国居民跨境理财及灵活配置资产需求的上升,建议“跨境理财通”的试点区域范围逐步由大湾区扩展至其他较发达地区,更好满足内地与港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