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启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独有的优势。二十大报告提到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香港作为联通世界的桥梁,有责任落实好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个定位,支持国家增强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要实现这一切,我们必须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上下功夫,我认为内地和香港应从三个层面互相配合:
第一,采取“湾区共享”策略,支持内地与香港联合创作。香港的最大短板在于缺乏土地而且租金高昂,令制作及排练设施严重短缺,阻碍了优秀作品的产生。作为大湾区的一部分,香港应与内地九市优势互补。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里面就提到要“建设港澳演艺机构内地后勤服务基地”,以便利港澳艺团于大湾区演出及进行日常的排练,提升双方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能强化内地及香港演艺人才的联系,开展联合创作,促成更多具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作品供巡演以及在互联网传播。
第二,促成国际文艺组织落户香港,提升我国在国际文化圈的影响力。要让香港更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国际文化组织的支持是少不了的。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优势,实行普通法的制度,在成立社会组织,或免税安排等等领域比较便利,这些组织要落户香港绝非难事。特区政府应主动出击,为具影响力的组织提供便利和优惠,制造条件让他们开设香港分部。通过香港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在关键时刻提升我们的国际话语权,同时争取在香港举办权威性的活动,强化香港在文化事务上的世界角色,更好发挥交流中心的功能。同时,这样将可以增加内地文艺圈朋友与国际机构接触的机会,向它们宣传中华文化,让我国的文化表演及作品成为国际文化舞台的常客。
第三,善用高效市场的力量,推动两地文艺团体“并船出海”。现时,我国的文化团体因未有海外具实力的代理支援或其他的因素,在海外的事务如租订场地或申请牌照往往遇上困难,难以进行长期演出。虽然2021年特区政府施政报告里面提过海外的经贸办需要在推广文化事业上有所担当,但由于人手和资源短缺成效未如理想。事实上,内地和香港不少企业在海外都有商业及人际网络,我建议两地政府促成企业组成联盟,就海外事务协调提供各种,包括资源上的支持。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可以实现长期巡演,培养更多喜欢中华文化的海外观众群,依靠市场养活文化团体,实现可持续的中华文化“走出去”。
建立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是为了增强我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更好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及知华友华人士,同时也能为我国带来更多经济收益。我期待不同地方、部门、组织共同推动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建设,为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潮流而共同努力。
(作者系港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3/7/x8KQhiQo1ztJF0OZxr3IhyP4GlFmw3jtazu.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