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椅洲人工岛项目提出填海造地1000公顷,为香港发展扩容扩量。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项目会兴建三个人工岛,可容纳55万人居住,其中竹篙湾对出的C岛会率先展开填海工程,目标是2033年有首批住宅供应。
除土地供应外,人工岛亦提出兴建策略性运输基建,打通香港交通网。其中港岛西至洪水桥铁路,会经香港大学站接驳人工岛铁路,日后人工岛往香港大学站只需5分钟。至于港岛西至大屿山东北连接路将率先在居民入住时启用,会是第一条毋须经九龙而来往港岛及新界西北的主要干道,10分钟内可由人工岛抵达中环。
交椅洲人工岛项目首批住宅年入伙目标为2033年,而整个发展将容纳约55万人口。(模拟图)发展局早前曾公布交椅洲人工岛规划概念,计划通过填海造地1000公顷为香港发展提供空间,人工岛共分三个岛屿,A、B岛各约380公顷,C岛约240公顷,预料可提供19万至21万个住宅单位,容纳50万至55万人口。特区政府亦提出兴建一组策略性运输基建,包括港岛西至大屿山东北连接路,以及港岛西至洪水桥铁路,打通香港策略交通网络。

C岛率先展开填海工程
土拓署署长方学诚表示,填海计划将分阶段进行,现时构思先兴建竹篙湾对出的C岛,因策略性运输基建在C岛设“落脚点”;特区政府会同步启动兴建港岛西至大屿山东北连接路,争取在2033年完成,以配合人工岛首批居民在同年入伙的目标。至于C岛之外,位于交椅洲南面“A岛”亦会较早期进行填海工程,以便为居民提供足够商业配套。
根据工程规划,港岛西至大屿山东北连接路分为南北两段,当中南段将以海底隧道形式建造,连接港岛西并接驳四号干线,北段则以高架桥或隧道形式,由人工岛向北连接规划中的十一号干线到达北部都会区,亦可再经深港西部通道达前海和深圳。届时连接路将成为第一条毋须经九龙而来往港岛及新界西北的主要干道,预计10分钟内可由人工岛抵达中环核心商业区,15分钟内抵达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或香港国际机场。

坚尼地城站研增设转乘站
铁路方面,特区政府初步建议港岛西至洪水桥铁路共设六个站,由香港大学站连接人工岛的两个新站点,再向西北途经欣澳、屯门东,连接洪水桥。方学诚表示,相信在港大站转乘,可为往返新界西北及港岛的市民纾缓屯马线挤迫情况。他亦指,特区政府正研究考虑于坚尼地城站增设转乘站,具体做法会由政府内部及顾问团队沟通。
特区政府现正就交椅洲人工岛项目进行公众咨询,至今网上已收到约200多份电邮及信件,网页达到7000多人次的浏览量。此外,特区政府于上月9日起,就交椅洲人工岛的填海范围、土地用途、运输基建及融资事项向公众举行展览,至今已吸引近9000人次参观。
交椅洲人工岛项目首批住宅年入伙目标为2033年,同时,港岛西至大屿山东北连接路亦争取同步完成。

三跑经验:引入“深层水泥拌合法”
填海工程可掌控
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已掌握新的填海技术“深层水泥拌合法”,并在东涌东及机场第三跑道填海工程上有相关经验,相信在填海问题上无技术困难。
交椅洲人工岛的A岛东面将发展为本港第三个核心商业区,预计占地约100公顷,提供约400万平方米的商业总楼面面积。规划署署长钟文杰表示,特区政府建议采用“垂直混合用途”的建筑规划概念,将商业发展、住宅单位及楼下零售设施集中于同一幢大厦。他表示,新冠疫情下的三年时间,商业楼宇失去活力,相信垂直混合用途可令商业区在放工时间后保持朝气。

对于填海技术问题,土拓署署长方学诚称,本港不乏深水填海成功案例,交椅洲人工岛海底海泥深度约20米,与现时大致完成的东涌东填海工程,及过去数年进行的三跑填海工程差不多,特区政府已掌握新采用的“深层水泥拌合法”,有信心处理有关工程。

三个人工岛间以“Y形”水道分隔,方学诚表示,生态调查显示,人工岛周边的天然岛屿沿岸浅水中有具生态价值的石珊瑚,周公岛上亦有白腹海鸥筑巢,故特区政府建议在各人工岛间预留200米阔的水道,较沙田城门河更阔,保持邻近水域的水流适度流动,避免填海对水质和生态造成直接影响。
来源:大公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