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两地新春期间恢复全面通关,教育局遂于2023年2月9日向全港中学发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内地考察本学年(2022/23学年)最新安排》通函(《教育局通函32/2023号》)。通函详列了有关考察的背景、详情(包括22个1天、2天或3天的行程)、网上学与教资源、专题研习的课业要求和活动查询方法,并提供了随团专业顾问服务或额外随团教师全额资助供学校申请,及将于2月22日举办活动简介会。以上种种安排,详尽具体、操作性强,可见局方花了不少资源和心思来落实本科的课程改革。

自局方发出通函以来,业界的反应非常正面,普遍支持局方有关安排。惟曾有部分业界人士私下与本人讨论,或透过传媒提出一些疑虑或建议。针对这些意见,本人尝试谈谈个人的看法:
第一,学校到底应该选择申请1天团、2天团或3天团?
理论上讲,学生留在内地考察的时间长一点,一定有利于通过实地考察,更多地了解国情,体验文化,从而提升自身的国民身份认同,也有利于营造班级的凝聚力。况且,师生的考察经费、行程招标等,教育局都一律承担、一手包办,已大大减轻了学校的经费支出及行政负担,机会难得。因此,本人偏向建议学校选择较长行程的活动。日前,曾有业界人士撰文表示,为了避免管理学生的失误,建议学校选择不过夜的1天团。此乃“斩脚趾避沙虫”的做法,情况有如喝清水会中毒、出门会发生交通意外,所以我们应该少喝水、少出门。本人认为,选择考察日数应该基于教育目的、学生利益、人力资源和风险评估,然后作出最恰当的选择才是。
第二,学校应该申请随团专业顾问服务或额外随团教师全额资助?
如果学校有经常举办内地考察的经验,或与当地相关部门有一定的联系,本人建议学校善用教育局的全额资助,申请多1至2名随团教师,这样,将能更好地照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是学校组织学生回内地考察的经验不多,则建议向教育局申请随团专业顾问服务,这些由教育局聘请的资深退休校长或教师都比较熟悉国情,也有一定的境外带队考察经验,可以从旁协助教师指导学生研习,并引导教师从考察过程中学习带队。
第三,筹办时间仓促,本届中五学生是否应该豁免到内地考察?
曾有个别校长在报章上表示教育局安排学生在中六毕业前补办考察,只是当局一厢情愿的想法;也有校长会主席认为目前学界仍忧虑疫情,建议当局参照近年豁免通识教育科的独立专题探究(IES),对首届公民科学生特事特办,豁免他们的考察要求。对于这种言论,本人无法苟同。首先,这只是少数业界人士的意见,便带头反对课程政策的落实并不合适,未必符合大多数业界人士的期望及众师生的利益。其次,现在到文凭试开考还有1年多,期间至少还有复活节假、暑假和圣诞节假,学校要抽出1天、2天或3天时间安排考察,真的这么难吗?要是一早预见有困难,现阶段是否应该提出解决办法,共同完善考察安排,而非推搪了事?
第四,师生现阶段预约时间办理回乡证赶得及4月初回内地考察吗?
本人与业界人士言谈间确实发现不少业界人士关注《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俗称:回乡证)问题。因为自从新春通关后,大量香港居民预约时间到中旅社办理回乡证,据闻预约期最快已到4月初,故师生现阶段预约时间申领回乡证,未必赶得及本年4月初回内地考察。上述情况基本属实,惟本人听闻教育局连同中联办教科部、中旅社正密锣紧鼓协商处理这事,估计很快会有好消息公布,协助有需要的师生处理好证件问题,并赶得及4月复活节假期间回内地考察。

学校是落实课程政策的第一责任人
毫无疑问,学校组织学生到境外考察的确会为教师带来很多行政工作,也要付出相当的金钱。惟局方已充分考虑到有关问题,从行程设计到招标、从学习目标到学习活动及学习重点的设计、从师生旅费全包到团体综合旅游保险的购买、从教师独立带队到随队专业顾问服务的提供等,局方都考虑周到。当然,由计划公布到实施,期间肯定会出现很多技术性问题需要三方(教育局、学校、旅行社)共同承担、协商解决,业界绝不应大小事都期望教育局出面解决或作出保证,尤其是牵涉到课程政策的落实,学校更是第一责任人,责无旁贷!
本文仅代表创知中学校长黄晶榕博士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