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2023年春运拉开大幕。今年春运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运。随著“乙类乙管”措施加快落地,人民群众累积的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客流量大幅增长。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春运情况相对复杂,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较大。与此同时,1月8日开始,香港与内地有序恢复正常通关。在这个特别的春运期间,各地交通运输部门是如何创新形式、多措并举,统筹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工作,为旅客营造便捷安心舒适出行环境的?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文|本刊记者 庄蕾
强化运力保障 满足出行需求
根据交通运输部初步分析研判,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是近年来不确定性最多、情况最为复杂、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综合来看,具有“三大一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客流大幅增长、货运需求大幅增加、一线人员感染风险较大、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增多。
据交通运输部介绍,从客流构成看,预计探亲流约占春运客流的55%,务工流约占24%,旅游和商旅出行分别约占10%,不少高校已在春运开始前放假,相比往年占比相对较小;自驾车、城际拼车、定制客运等出行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小客车日均流量约为2,620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6%。从时空分布看,预计节前以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及主要劳务输出省迁移为主,探亲流、务工流叠加,客流强度有所提升;节后则以主要劳务输出省及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聚集为主,返程客流相对错开,1月27日和2月6日前后将出现两个返程高峰。
在运能保障方面,据国铁集团介绍,春运节前,全国铁路高峰日最高可开行旅客列车6,077对,客座定员可达904万人;春运节后,高峰日最高可安排开行旅客列车6,107对,客座定员可以达到914万人;最大客座能力比2019年春运增长11%,能够较好地满足春运期间旅客出行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1月15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恢复服务,旅客可以利用便捷的高铁服务往返香港和内地,更好地满足旅客在春节期间探亲、旅游等需求,两地的交流更加便利。据了解,1月18日起,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每日双向车票由14,000张增加至20,000张。未来,铁路部门还将根据客流情况,适时优化调整开行方案,持续推进跨境高铁旅客运输有序恢复。
中国民用航空局科学合理安排航班计划,确保运力准备充分、资源保障到位。支持春运期间国内航线加班,鼓励航空公司更灵活地调配运力,满足春运期间热点地区、热点航线的旅客出行需求,比如北上广等城市至三亚、海口、成都、重庆等热门航线。据介绍,春运期间,全民航日均安排客运航班11,000班。根据目前掌握的春运期间旅客订票情况,订票峰值出现在1月18日至1月20日。从订票量来看,北京-三亚、上海-北京、北京-海口、深圳-昆明、深圳-重庆、杭州-昆明、深圳-成都等航线居于前列。
关于春运期间港澳台的航班安排情况,中国民用航空局介绍,2022年,民航局新颁发和换发16个香港航线经营许可和3个澳门航线经营许可。截至1月5日,民航局已批复春运期间港澳台地区航线客运航班计划13,230班,涉及186条航线,47个内地(大陆)通航点,28家航空公司每周安排2,331班客运航班。1月8日之后,港澳台客运航班也同国际客运航班一样本著“安全第一、市场主导、保障先行”的原则,由航空公司自主动态优化航班安排。以上海浦东机场为例,1月8日至31日期间,浦东机场港澳台地区日均起降客运航班30班,其中,香港航线日均10班;台湾航线日均8班;澳门航线日均12班,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预计随著市场需求的增加,之后航班量还会有所增长。
公路方面,交通运输部指导各地加强重点路段路网运行监测,对长大桥隧、连续长下坡等路段加强风险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动态发布天气情况和交通管控信息,方便公众合理制定出行计划。出现低温寒潮、冰冻雨雪、团雾浓雾等恶劣天气时,强化信息提醒和应急处置,及时开展清雪除冰工作,尽快恢复道路通行条件,为公众出行提供乾净、舒畅的道路行车条件。
防疫不松懈 保障旅客平安出行
春运期间,人员的流动、货运的物流活动频繁,人员交叉活动密集,感染风险大。“做好今年的春运工作,疫情防控很关键。”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蔡团结表示,结合国家对新冠病毒“乙类乙管”措施的实施,今年春运工作专班印发了春运疫情防控指南,发布了春运出行服务指引,强化全链条管理,督促交通运输从业人员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引导社会公众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记者了解到,各火车站都加强了候车区域的通风消毒,特别是加强了自动售取票机、检票闸机、电梯扶手和服务台面等旅客接触频繁位置的消毒频次。为了应对春运途中旅客突发疾病的情况,火车站设置了医疗服务点,配备了应急用的药品、口罩等防疫物品,为具有发热等症状的群众提供专门座位和场地,以备旅客不时之需。
为保障春运期间旅客平安出行,郑州客运段专门制定了培训计划和应急方案,组织专业讲师,分批次对全段600余名红十字救护员开展再培训,模拟讲授“常见急症”的救护技能和救护方法,并且专门增加了“旅客发热”相关救治内容的培训,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针对各种突发情况,组织了多次现场模拟和应急演练。
在上海、广州等地机场,在值机、行李托运、安检、登机等环节,都扩大了无纸化、无接触的服务,并做好一线员工健康检测,和重点场所清洁消毒、通风,降低旅客感染风险。
公路方面,各个汽车站为了更好的向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对出行车辆安全设施进行逐一检查,做好对车辆的消毒通风,加强车站设备设施的消毒,让旅客出行更安心。交通运输部日前表示,具备条件的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之家等,鼓励设置“健康驿站”或者医疗服务点,为有需要的私家车车主以及客货司乘人员提供药品和单独的休息场所。
贴心服务旅客 方便旅客顺利出行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提高运转效率尤其是重点人群的出行保障是重点。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春运期间乘客顺利出行,很多客运场所都推出了新措施,比如优化旅客安检排队流线,增加安检通道及出站闸机通道,在各实名制验证区域、安检区域设置“急客”通道,为晚到旅客提供优先快速进站服务。为满足旅客快速进站的需求,北京南站根据客流情况,适时开启京沪、京津快速进站厅,满足高峰期旅客快速乘车的需求,节省旅客进站乘车的时间,确保便捷乘车体验。
国铁集团表示,今年铁路部门进一步优化12306系统功能,进一步扩大电子客票应用范围,在到站补票和列车补票业务环节全面实施电子化。学生优惠票也不再限制乘车时间,每学年任意时间可购买4次单程学生优惠票。因铁路责任或不可抗力造成旅客退票,联程车票可一并办理退票,而且免收退票手续费。旅客在办理补票、变更等业务时,也不再收取手续费;同时扩大非高峰方向票价折扣优惠列车范围。
记者了解到,铁路部门在全国3,200余组动车组列车上推行铁路畅行扫码服务,旅客通过扫描座椅扶手上的“铁路畅行码”,可查询列车正晚点、运行位置、接续车次、交通接驳等出行服务信息,还可以办理餐饮选购、补票升席、查找遗失物品等业务。同时,完善铁路12306消息通知机制,及时向已购票并预留了准确联系方式的旅客,精准推送列车停运和变更信息,方便旅客掌握列车开行动态,以便合理安排行程。由北京西站乘坐动车前往宝鸡南站的王女士告诉记者,“铁路畅行码”扫码服务功能非常齐全,她通过扫描座位上的二维码订购了餐饮服务,乘务员非常及时地把餐食送到了她手上:“现在出行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针对春节期间带孩子和老人出行的旅客增多的情况,铁路部门在车站和列车上都加强了重点旅客服务工作。车站设置了快速进站“绿色”通道,便于特殊重点旅客快速进站。据了解,残障人士、婴幼儿、老人等特殊重点旅客如需工作人员帮助进出站,可提前通过铁路12306 APP、铁路12306网站、12306铁路客服热线等方式进行预约。从北京丰台站乘车到太原南站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要独立带9个月的孩子乘火车回家,所以提前在铁路12306 APP上预约了重点旅客的免费服务。乘车当天,她一到达北京丰台站,便有工作人员帮忙拿行李并引领其进站,期间还引领她使用无障碍电梯,方便婴儿车上下,避开拥挤的人群。在太原南站接她的家人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顺利进入站台接站。“车站的爱心服务非常贴心,帮我解决了不少麻烦,让我觉得这次旅途特别温馨。”张女士说。
公路方面,高德地图日前正式启动“暖春计划”,联合全国各地670多家交警、交通管理机构,在高德地图实时发布权威出行信息,发布内容有重大交通管制、公众出行政策等出行信息和道路封闭、施工等动态交通事件,这些重要信息高德地图以消息推送、行前提示、语音播报等形式,及时向回家的乘客进行提示。用户还可以进行拥堵指数、异常堵点、拥堵路段等拥堵实况查询。
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对此,四川省春运工作专班对外出务工返乡客流予以重点保障,优先安排在营的180条省际超长客运线路和408辆客运车辆投入“春风行动”,组织实施乡村运输“金通工程”与“春风行动”无缝接驳运输,将返乡农民工直接送至家门口,打造“点对点、一站式、一票制”暖心直达运输服务。
为营造文明、温馨、和谐的出行环境,机场方面也提供了很多暖心服务。中国南方航空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开展“首乘无忧·南航有礼”主题服务活动:设立首乘旅客专属值机柜台,提供“一站式”选座值机、行李托运快捷办理服务;设置首乘引导员,根据旅客需求提供全流程指引或分段式引导服务,讲解乘机流程及注意事项等,主动协助解决旅客疑难,提供爱心帮扶;提供“首乘无忧”出行指引卡,旅客可扫描卡片二维码获取专属定制的“出行锦囊”,及时了解乘机注意事项、南航特色服务以及机场便利服务信息。南宁机场启用“易安检”通道,大幅缩减旅客安检时间;北京大兴机场推出“乡音伴行”适老化服务,精通各地方言的工作人员为旅客送去“老乡的温暖”。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1月7日,2023年春运拉开大幕。今年春运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运。随著“乙类乙管”措施加快落地,人民群众累积的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客流量大幅增长。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春运情况相对复杂,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较大。与此同时,1月8日开始,香港与内地有序恢复正常通关。在这个特别的春运期间,各地交通运输部门是如何创新形式、多措并举,统筹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工作,为旅客营造便捷安心舒适出行环境的?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文|本刊记者 庄蕾
强化运力保障 满足出行需求
根据交通运输部初步分析研判,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是近年来不确定性最多、情况最为复杂、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综合来看,具有“三大一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客流大幅增长、货运需求大幅增加、一线人员感染风险较大、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增多。
据交通运输部介绍,从客流构成看,预计探亲流约占春运客流的55%,务工流约占24%,旅游和商旅出行分别约占10%,不少高校已在春运开始前放假,相比往年占比相对较小;自驾车、城际拼车、定制客运等出行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小客车日均流量约为2,620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6%。从时空分布看,预计节前以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及主要劳务输出省迁移为主,探亲流、务工流叠加,客流强度有所提升;节后则以主要劳务输出省及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聚集为主,返程客流相对错开,1月27日和2月6日前后将出现两个返程高峰。
在运能保障方面,据国铁集团介绍,春运节前,全国铁路高峰日最高可开行旅客列车6,077对,客座定员可达904万人;春运节后,高峰日最高可安排开行旅客列车6,107对,客座定员可以达到914万人;最大客座能力比2019年春运增长11%,能够较好地满足春运期间旅客出行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1月15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恢复服务,旅客可以利用便捷的高铁服务往返香港和内地,更好地满足旅客在春节期间探亲、旅游等需求,两地的交流更加便利。据了解,1月18日起,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每日双向车票由14,000张增加至20,000张。未来,铁路部门还将根据客流情况,适时优化调整开行方案,持续推进跨境高铁旅客运输有序恢复。
中国民用航空局科学合理安排航班计划,确保运力准备充分、资源保障到位。支持春运期间国内航线加班,鼓励航空公司更灵活地调配运力,满足春运期间热点地区、热点航线的旅客出行需求,比如北上广等城市至三亚、海口、成都、重庆等热门航线。据介绍,春运期间,全民航日均安排客运航班11,000班。根据目前掌握的春运期间旅客订票情况,订票峰值出现在1月18日至1月20日。从订票量来看,北京-三亚、上海-北京、北京-海口、深圳-昆明、深圳-重庆、杭州-昆明、深圳-成都等航线居于前列。
关于春运期间港澳台的航班安排情况,中国民用航空局介绍,2022年,民航局新颁发和换发16个香港航线经营许可和3个澳门航线经营许可。截至1月5日,民航局已批复春运期间港澳台地区航线客运航班计划13,230班,涉及186条航线,47个内地(大陆)通航点,28家航空公司每周安排2,331班客运航班。1月8日之后,港澳台客运航班也同国际客运航班一样本著“安全第一、市场主导、保障先行”的原则,由航空公司自主动态优化航班安排。以上海浦东机场为例,1月8日至31日期间,浦东机场港澳台地区日均起降客运航班30班,其中,香港航线日均10班;台湾航线日均8班;澳门航线日均12班,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预计随著市场需求的增加,之后航班量还会有所增长。
公路方面,交通运输部指导各地加强重点路段路网运行监测,对长大桥隧、连续长下坡等路段加强风险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动态发布天气情况和交通管控信息,方便公众合理制定出行计划。出现低温寒潮、冰冻雨雪、团雾浓雾等恶劣天气时,强化信息提醒和应急处置,及时开展清雪除冰工作,尽快恢复道路通行条件,为公众出行提供乾净、舒畅的道路行车条件。
防疫不松懈 保障旅客平安出行
春运期间,人员的流动、货运的物流活动频繁,人员交叉活动密集,感染风险大。“做好今年的春运工作,疫情防控很关键。”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蔡团结表示,结合国家对新冠病毒“乙类乙管”措施的实施,今年春运工作专班印发了春运疫情防控指南,发布了春运出行服务指引,强化全链条管理,督促交通运输从业人员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引导社会公众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记者了解到,各火车站都加强了候车区域的通风消毒,特别是加强了自动售取票机、检票闸机、电梯扶手和服务台面等旅客接触频繁位置的消毒频次。为了应对春运途中旅客突发疾病的情况,火车站设置了医疗服务点,配备了应急用的药品、口罩等防疫物品,为具有发热等症状的群众提供专门座位和场地,以备旅客不时之需。
为保障春运期间旅客平安出行,郑州客运段专门制定了培训计划和应急方案,组织专业讲师,分批次对全段600余名红十字救护员开展再培训,模拟讲授“常见急症”的救护技能和救护方法,并且专门增加了“旅客发热”相关救治内容的培训,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针对各种突发情况,组织了多次现场模拟和应急演练。
在上海、广州等地机场,在值机、行李托运、安检、登机等环节,都扩大了无纸化、无接触的服务,并做好一线员工健康检测,和重点场所清洁消毒、通风,降低旅客感染风险。
公路方面,各个汽车站为了更好的向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对出行车辆安全设施进行逐一检查,做好对车辆的消毒通风,加强车站设备设施的消毒,让旅客出行更安心。交通运输部日前表示,具备条件的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之家等,鼓励设置“健康驿站”或者医疗服务点,为有需要的私家车车主以及客货司乘人员提供药品和单独的休息场所。
贴心服务旅客 方便旅客顺利出行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提高运转效率尤其是重点人群的出行保障是重点。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春运期间乘客顺利出行,很多客运场所都推出了新措施,比如优化旅客安检排队流线,增加安检通道及出站闸机通道,在各实名制验证区域、安检区域设置“急客”通道,为晚到旅客提供优先快速进站服务。为满足旅客快速进站的需求,北京南站根据客流情况,适时开启京沪、京津快速进站厅,满足高峰期旅客快速乘车的需求,节省旅客进站乘车的时间,确保便捷乘车体验。
国铁集团表示,今年铁路部门进一步优化12306系统功能,进一步扩大电子客票应用范围,在到站补票和列车补票业务环节全面实施电子化。学生优惠票也不再限制乘车时间,每学年任意时间可购买4次单程学生优惠票。因铁路责任或不可抗力造成旅客退票,联程车票可一并办理退票,而且免收退票手续费。旅客在办理补票、变更等业务时,也不再收取手续费;同时扩大非高峰方向票价折扣优惠列车范围。
记者了解到,铁路部门在全国3,200余组动车组列车上推行铁路畅行扫码服务,旅客通过扫描座椅扶手上的“铁路畅行码”,可查询列车正晚点、运行位置、接续车次、交通接驳等出行服务信息,还可以办理餐饮选购、补票升席、查找遗失物品等业务。同时,完善铁路12306消息通知机制,及时向已购票并预留了准确联系方式的旅客,精准推送列车停运和变更信息,方便旅客掌握列车开行动态,以便合理安排行程。由北京西站乘坐动车前往宝鸡南站的王女士告诉记者,“铁路畅行码”扫码服务功能非常齐全,她通过扫描座位上的二维码订购了餐饮服务,乘务员非常及时地把餐食送到了她手上:“现在出行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针对春节期间带孩子和老人出行的旅客增多的情况,铁路部门在车站和列车上都加强了重点旅客服务工作。车站设置了快速进站“绿色”通道,便于特殊重点旅客快速进站。据了解,残障人士、婴幼儿、老人等特殊重点旅客如需工作人员帮助进出站,可提前通过铁路12306 APP、铁路12306网站、12306铁路客服热线等方式进行预约。从北京丰台站乘车到太原南站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要独立带9个月的孩子乘火车回家,所以提前在铁路12306 APP上预约了重点旅客的免费服务。乘车当天,她一到达北京丰台站,便有工作人员帮忙拿行李并引领其进站,期间还引领她使用无障碍电梯,方便婴儿车上下,避开拥挤的人群。在太原南站接她的家人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顺利进入站台接站。“车站的爱心服务非常贴心,帮我解决了不少麻烦,让我觉得这次旅途特别温馨。”张女士说。
公路方面,高德地图日前正式启动“暖春计划”,联合全国各地670多家交警、交通管理机构,在高德地图实时发布权威出行信息,发布内容有重大交通管制、公众出行政策等出行信息和道路封闭、施工等动态交通事件,这些重要信息高德地图以消息推送、行前提示、语音播报等形式,及时向回家的乘客进行提示。用户还可以进行拥堵指数、异常堵点、拥堵路段等拥堵实况查询。
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对此,四川省春运工作专班对外出务工返乡客流予以重点保障,优先安排在营的180条省际超长客运线路和408辆客运车辆投入“春风行动”,组织实施乡村运输“金通工程”与“春风行动”无缝接驳运输,将返乡农民工直接送至家门口,打造“点对点、一站式、一票制”暖心直达运输服务。
为营造文明、温馨、和谐的出行环境,机场方面也提供了很多暖心服务。中国南方航空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开展“首乘无忧·南航有礼”主题服务活动:设立首乘旅客专属值机柜台,提供“一站式”选座值机、行李托运快捷办理服务;设置首乘引导员,根据旅客需求提供全流程指引或分段式引导服务,讲解乘机流程及注意事项等,主动协助解决旅客疑难,提供爱心帮扶;提供“首乘无忧”出行指引卡,旅客可扫描卡片二维码获取专属定制的“出行锦囊”,及时了解乘机注意事项、南航特色服务以及机场便利服务信息。南宁机场启用“易安检”通道,大幅缩减旅客安检时间;北京大兴机场推出“乡音伴行”适老化服务,精通各地方言的工作人员为旅客送去“老乡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