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主席指出:“25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2022年,在全球经济深陷滞胀的背景下,香港直面挑战,稳住了经济回暖势头,巩固了国家战略定位。随著二十大会议胜利召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报告实施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推进,香港作为国家双向开放的“桥头堡”,2023年的发展之路目标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足、前景更加光明。在港中资投行亦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以赴支持香港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文| 香港 乔晋声
乔晋声砥砺前行,推动香港经济复苏
2022年,面对重重复杂压力,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有为,以政策托底实体经济,以创新化解发展瓶颈。香港经济企稳趋于牢固,消费需求日渐回暖,失业水平持续下降。
展望2023年,随著各项经济发展举措推出实施,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稳步推进,香港营商环境有望持续改善,经济活动的恢复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在港中资投行也将大有可为。一方面,深入连接内外资源、内外要素,在内地企业IPO、再融资与债券发行等优势业务领域持续发力,在中概股回归、互联互通、民生福祉等方面重点布局;另一方面,切实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以全面视角解读中国经济,挖掘香港机遇。内外形成合力,共助香港经济企稳复苏。
苦修内功,服务香港经济发展
放眼未来,香港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坚持“一国两制”,巩固提升金融中心地位,大力发展创新科技产业,相信香港经济将行稳致远,化解困难,抓住机遇。一方面,香港金融体系成熟发达、资本市场全球领先,国际金融中心积淀雄厚、韧性牢固。随著特区政府推进先进技术企业主板上市,推出更多人民币计价投资工具,加强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探索“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香港竞争力将进一步巩固增强。另一方面,以北部都会区建设为核心,特区政府强化创科发展顶层设计,推出科技产业促进政策,将为香港经济转型注入新动力,实现“再工业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大潮之中。
在香港振奋人心的发展蓝图之上,在港中资投行作用亦不可或缺。结合内外资源优势,发挥自身专业能力,中资投行将积极创新、研发产品、开拓业务,短期致力于以金融工具支持特区政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扩大香港本地需求、增加就业、改善民生;长期著眼于以金融服务助力香港在先进制造、创新科技、生命健康、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上破局立足,为香港经济长盛不衰提供强劲动力。
2023年的发展之路目标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足、前景更加光明。农历新年,香港湾仔利东街以“花灯·彩兔贺新岁”为主题,打造新春步行街,寓意“阖家团圆、百业兴”(图:中新社)立足全局,支持香港战略定位
全球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中国,香港发展的最大机遇在内地。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香港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更详细勾画了香港融入国家战略的蓝图。香港作为中国发展与国际市场的窗口、国家战略与区域合作的交汇,拥有社会稳定与商业自由的平衡、基础硬件与金融智慧的结合,未来必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由治及兴,在“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历史任务中大放异彩、再立新功。
在港中资投行更是责无旁贷、时不我待,一将带头践行国家战略,心怀“国之大者”,推动国家战略落地,提升香港的系统重要性;二将积极引入专业人才,补充香港的金融人才储备,削减互联互通的实践障碍;三将发挥风险预警功能,及时反馈业务中监测到的风险因素,为国家和特区监管机构共同制定应对方案、调配资源、防控风险提供保证,以稳定大局、守护香港。
新时代、新征程上,香港在国家战略中的特殊优势和独特作用将更加突出、角色更加重要,经济发展潜力也必将进一步激发。在港中资投行深知香港繁荣稳定、两地融合共荣的必要性、必然性,未来也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凭藉自身独特的定位与功能,在港中资投行将继续强化责任担当,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聚焦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发展定位,积极践行香港所需、专业所能,与香港社会各界一同直面挑战、紧抓机遇,发力香港经济发展的长短期目标,做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动支持,做好香港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服务,助力香港经济乘势而上,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系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