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上周三(18日)凌晨1点正,新华社播出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港区全国政协委员200余人,与上届相近,其中在“特邀香港人士”界别的有124人,近一半“换血”。
人事有代谢,全国政协委员的新老交替,也是国家机构人事更替的一部分;变动的是人,不变的是职责和使命。此处变动,既有“老委员”留任,亦有“新面孔”晋级,与往届一样,保持了连续性和新活力;“广泛的代表性”、“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官方的这些评价,基本上与往届的“评语”相同。
然而,这一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任命名单备受瞩目,不仅新老交替的委员非常关注、特区政府和爱国社团特别关注,香港社会也格外关注,因为这是“修例风波”后、香港“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新阶段”的首次换届。透过这份名单,可以看出中央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也可以看出中央最关注什么,以及对香港未来的新期待。
“修例风波”是大考 表现突出受青睐
人民政协有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3大职能;同时,具有联系广泛的优势。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路难免遭遇坎坷,政协委员要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必须与中央同心同向、披肝沥胆,坚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香港整体利益,立场鲜明、态度坚决,敢于发声,有所作为。从这个角度看,政协委员须有“身份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含糊其词,不能顾左右而言他。
这些年来,中央愈来愈多地强调“在实践中识人选人用人”,政协委员虽然不是官员,但“特邀标准”也愈来愈严格。就港区各级政协委员的标准而言,“修例风波”是一面镜子,在那场风波中表现如何,为确定新一届“邀请名单”提供了依据。在“修例风波”中表现突出,必受青睐;表现不佳,肯定冷落。
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主席吴良好,在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安宁的斗争中,率先垂范、义无反顾,令人印象深刻;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动荡中,街头战和舆论战同时进行,有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从一开始就主动参与这场舆论战,一年半时间撰写了230多篇政论文章,在香港主流媒体刊登,与“反中乱港”势力进行坚决斗争;信德集团主席何超琼曾出席联合国人权会议,批评暴力示威破坏和平生活,她的名字首次出现在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中;律师会前会长何君尧,在“修例风波”中更是惨遭暴徒当街刺杀,父母墓碑也被人涂鸦,但他不改立场,无所畏惧,这次也跨进了全国政协委员的行列。
以上事实说明,中央特别希望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未来仍要不惧惊涛骇浪,站稳立场,勇于担当、敢于担责。
分析新一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名单可以看出,这次入围的人士,都必须符合一个基本的条件:德才兼备。
所谓“德”,既有“公德”,也有“私德”。“公德”包括:爱国爱港,守护家园;反对暴力,呵护法治;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私德”包括:善于自律,无不良嗜好,公众形象良好。
所谓“才”,既有专业精神、专业能力,还要有社会影响力、公众感召力,能够团结人们共同为“国安家好”出力,为促进形成一国两制统一战线作出贡献。
仔细揣摩这份名单,可以看出有不少做了数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各路代表人士成功连任,例如在政协平台常有出色表现的蔡冠深、周春龄、朱铭泉、施维雄、孙少文、李胥、江达可、佘德聪、黄若虹、曾智明、朱鼎健、朱新胜、施清流、周厚立等,都早早进入了“祝福”的行列;由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转任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的廖长江、王庭聪、颜宝龄等,也符合这“德才兼备”的标准,换个“跑道”,继续为国效力。世卫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信置主席黄志祥、远东发展主席邱达昌等,虽然超龄,但仍然得以留任,说明他们是符合“德才兼备”的标准,也能够继续为国效力。
也有一些在本港爱国社团中名声响当当的代表人士,因为超龄或超届别的因素,有些主动让贤、有些希望转至其他战线,例如上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周安达源、福建社团联会主席吴换炎、副主席刘与量、香港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召集人李国栋、深圳社团永远会长梁满林等,非常可惜,中央涉港部门也十分不舍,相信会推荐他们在其他领域继续发挥作用。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代表香港特区参与国家事务,因此这份名单的出炉,完全是由中央主导的;中央也期望透过这份名单,向香港社会传递明确的信息:政协委员、特别是全国政协委员的位子,有德者居之、有才者居之。
各地产商占1席 为解住屋难铺垫
这份名单还有一个看点:各大地产商均占一席,长和系主席李泽钜、恒地联席主席李家杰、丽新主席林建岳,已任多届,仍可连任;与笔者在全国政协52组一起履职的新鸿基地产主席郭炳联卸任,其姪儿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𪸩获任;此外,新世界行政总裁郑志刚、会德丰主席吴宗权等也获邀请。
香港现在处于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商业巨子是“兴”的重要力量,表明中央非常重视商业巨子的作用。回顾2019年“修例风波”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中央召集香港有关人士在深圳开会,共商稳定香港局势的良策,之后各大地产商纷纷表示捐地建屋,助力化解“住屋难”,得到中央肯定和市民好评。
“住屋难”是香港最大的民生难题,也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中央一直重视、并反复督促香港特区政府化解“住屋难”。李家超就任特首后,在这方面有真动作、硬措施,但香港的土地很大一部分掌握在地产商手中,政府的策略需要地产商积极配合才行;各大地产商在政协各占一席,这也是为推动香港解决“住屋难”作铺垫。
更应看到,包括各大地产商在内的商业巨子,构成了香港经济的基本盘。香港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主动参与粤港湾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要建设“八大中心”,大企业、大财团的作用举足轻重。
除香港本地商业巨子继续发挥作用外,中央也希望在港中资龙头企业能长袖善舞,例如华润董事长王祥明、中旅董事长陈寅、中银总裁孙煜、紫荆文化集团总经理文宏武、大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等进入全国政协委员队伍,就是明证。
融入国家湾区建设 看重商业巨子
给商业巨子一席之地,表明中央看重资本的力量,尊重市场规律,支持香港保持良好的营商环境,希望他们继续为国为港出力。
这次香港由谁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也引起了一番议论。中央所需人选,对政治忠诚度和参政能力要求很高,特别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属于国家领导人,必须熟悉国情港情,还要熟悉国际环境,可以拓展中国的国际联系,强化国家在各领域的外交空间。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担当此任。
这份名单还有一个亮眼之处:法律界、金融界、宗教界等专业界人士增多,包括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创会会长容永祺、金利丰金融集团总裁李月华、佛教联合会会长释宽运等连任;罗兵咸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等新人入门。有一些长期在本港基层地区耕耘的代表人士,也受到中央重视,例如义工联盟的谭锦球、九龙社团的王惠贞、深圳社团的邓清河、浙江社团的詹洪良、港岛社团的苏长荣、新界社团的梁志祥、慈善机构代表董吴玲玲等。
还有一点也引发关注,过往大律师公会很少有人担任政协委员,这次有数位前会长获邀,说明中央重视依法治港。以往基本法在香港落实得不到位,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常常被悬空,主要原因是基本法与香港本地法律的衔接不到位;国安法实施后,情况有所好转,未来如何做好法律衔接,仍是一个重要课题。
总体来看,新一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名单,反映出中央对香港实现“由治及兴”的要求,什么人在重要时刻表现优异、兴港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人能够担当重任,中央就邀请什么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谈及“爱国者治港”时,曾提出“五个善于”和“五有”标准,综观分析,新一届港区委员基本上体现了这一标准。中央看人、选人、用人的严格要求和贴地做法,为香港发展提供了最大支持,值得点赞!
(作者系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原发表于香港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