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潘飞鹏
每年到了秋冬,人们按传统习惯都会想尽办法进补,希望来年身壮力健。但是,今年天气特点不太一样,如果盲目进补,很可能适得其反。
早在春季刊中,笔者已向各位读者朋友分析了今年的五运六气特点是:木运太过。木运旺,全年气候以风气为主,风助火势,全年气温相对偏高,冬天也会较以往要暖。尤其在岭南地区,四季不分明,常年气候湿热。
笔者今年应邀在网上为一些新冠肺炎病毒患者提供中医远程会诊(当中大部分人居住在香港),发现这些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状——即咽喉肿痛,并且伴有口乾口苦、舌苔偏黄和厚腻等症,更有些人诉说咽喉会有非常明显的「烧灼感」——其实这些都是年运气候带给我们的新提示。
今冬要注意防“火”
所以,今年冬季养生,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若非经医生诊断确实需要进补,否则要注意别“上火”。
依据有三:
一是年运气候所需,如开头所说木运太过之年,木火之气太重,气候乾燥。
二是冬季大气闭藏,人体之气也随之潜藏,冷了得多穿衣服,皮肤毛孔不够透气,如果饮食再不节制,体内就容易产生郁热。
三是南方地域多沿海,气候偏湿。
因此,笔者建议今年冬季不要盲目进补,尤其是不宜过多摄入鸡、牛、羊、油炸品、姜蒜等动风动火之物。
今冬适当吃点“冷”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觉得中医是主张喝温水的。但是,冬季大气收藏,人体中焦和体内的阳气反而比夏天更强,在寒冬里,适当吃些「凉物」,对身体健康反而有益。
一是日常喝点凉白开水。
这里说的冷水,是指0℃至5℃的凉白开水或饮用水,而不是冰水。人们在没有感冒鼻塞、头痛、胃疼的情况下,喝点这样的冷水,可以降低体内郁热,滋阴解渴,又能刺激肠道蠕动,清热利尿,热随尿走,咽喉不适等上火之症就不会找上门。
二是依据各人喜好吃点凉菜。

冬天里,人们很容易摄入较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此时多吃绿色蔬菜,特别是十字花科类蔬菜,例如芥菜、大白菜、包菜等等,可以清热,通调肠道,化痰除油,避免发胖。特别是吃那些避免高温炒煮的凉拌蔬菜,既可以减少火性,青菜的营养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冷菜入胃又能刺激脾阳,从而提高自身体温,增强代谢,增加脂肪的消耗。

以下推荐两道凉菜:
【凉菜一】苦瓜紫薯圈
食材:苦瓜1条,紫薯1条,蜂蜜适量。
做法:紫薯蒸熟,去皮捣成泥,加少许蜂蜜一起搅拌均匀;苦瓜切段去瓤,切成圈状,焯水后过冷河,然后将紫薯泥填入圈中即可食用。
功效:紫薯甘平益气,主消渴,长肌肉。紫薯含有的糖、黏液蛋白、纤维素,可以宽肠道、通便,改善疲劳,益精神。就连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当服用紫薯,制作时不加蜂蜜即可。
苦瓜清热解毒,生津解渴,宽肠道。这两种食材搭配在一起,清热养阴益气,既可以预防上火,又不至于苦寒泄泻。
【凉菜二】凉拌桔梗
食材:新鲜桔梗200g,香油、食盐、米醋、白糖、芝麻适量。
做法:将桔梗洗乾净,去皮,撕成条,用食盐揉搓片刻,去掉桔梗的苦涩味。放入水中反复漂洗4-5次,然后再放入少许盐腌制、反复揉搓数次。把腌制好的桔梗挤掉水分,加入米醋、香油、白糖、芝麻拌匀即可。
功效: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化脓等作用。佐餐食之,可以缓解口乾口渴、咽喉肿痛、胸中不畅。但要注意避免大剂量服用,以免出现恶心呕吐、四肢冒汗等症。一般情况下,用盐反复揉搓过后再食用,就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口感也更佳。
熏香避秽兼防疫
今冬,新冠疫情仍在肆虐,人们除了要注意通过饮食调理好身体状态,日常亦可借助香薰防疫、增强免疫力。
做法:将中药大黄、苍术、桑叶、薄荷和石菖蒲,按3:2:2:2:2的比例打成粉,熏烧。
这些中药燃烧产生的烟雾气溶胶,可用于空气消毒,具有提高人体正气的作用;芳香避秽,又能帮助人们减少上呼吸感染的几率。
后记
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瘟疫,在防治过程中,传统医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药熏香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外治方法。
其作用机理如下:中药熏烧的颗粒物(气溶胶),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中药有效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其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含量提高,从而增强整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