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息更新能力(Updating)训练
讯息更新能力为监控新讯息,并适时取代旧讯息,呈现恰当资料的训练。
1.追踪:首先萤幕上会呈现几个定义类别,接著随机呈现15个名词及对应类别,受试者须记住各类别最后一个名词。
2.字母记忆:一连串随机字母出现在萤幕上,受试者要边看边念最后出现的三个字母。
3.退后方块:正方形方块会陆续出现在萤幕的不同位置并且消失,受试者须判断每次方块位置是否和倒数两次的位置相同,不断更新曾出现方块的位置记忆,并指出正确的重复位置。
反应抑制能力(Inhibition control)训练
1.反扫视:根据屏幕上已有的基准点和视觉线索,在与视觉线索反向的箭头消失后,说出箭头指向。
2.停止讯号作业:受试者进行分类作业时,须克服人为干扰音的影响,继续作业。
叫色作业:受试者须快且准地判断,并念出萤幕中字词的颜色,而非依靠直觉读出单词。

综合能力训练
除上述专项能力训练外,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也有机会接受综合训练。例如口述题目心算 37 x 42,可以训练语音回圈记忆能力、运算能力、更新能力和视觉空间面板能力。

韦氏智力量表的争议
作为当前较具权威性的智力测试工具, 韦氏智力量表中的工作记忆元素一向是测试的重要组成部份。超过半个世纪来,围绕训练是否可以增强智力及智商的争议不休。而工作记忆力又能否透过训练提升,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亦争论不止,略举几个方面说明:
(一)训练是否具成效?
长久以来,人的智力被认为是个人与生俱来的禀赋,或跟遗传有关,近年遗传学和脑神经科学的发展以及人脑可塑性理论(neuroplasticity)的实验证明,适切训练可能持久改变人脑结构及生理状况,从而改善思考能力。
(二)训练成果能否转移?
心算能力增强,是否有助提升整体数学能力?这便是能力转移问题。当能力转移广度不足,无论怎样苦练心算也难敌手机的计算功能。多项研究已显示(Alloway et (2008)、Blakey, Emma et(2015)),如果每星期进行一定次数和时长(如30分钟)的相关训练,包括资讯更新、抑制、计划等,并连续进行数周,可有效提升数学、语文能力和专注力,且不会随著训练完结而削弱。此外,较幼年(平均4.4岁)孩子的能力转移性比年长(6-7岁)学童更显著。整体而言,适切的训练有助拓展学生甚至成年人的工作记忆。当然,「学而时习之」仍是2,000多年来学习的不二法门。
(三)训练只能补底还是兼可拔尖?
从科研发展的历史角度,著眼于提升专注力、读写能力,自律性和自制力等训练,最初都是出于治疗或干预其不足的需要。各处教育科研机构近世纪以来,都是基于“雪中送炭重于锦上添花”,重点对缺陷或不足进行“补底”,以求尽快获得研究成果。随着社会进步,因材施教的举措逐步涵盖各能力层。回归后,香港教育局的课程发展处亦增加了资优教育组,但仍未能更公平照顾同样具有特殊需要的资优学生。近年,一些较发达的地区,如芬兰和瑞士已作出实质改变。瑞士Jaeggi, Susanne et.(2008)的研究表明,向一些能力较高的大学生进行工作记忆提升的训练,会产生正面效果。
(四)训练成效可否持续?
就算认可适设的训练可奏效,其可持续性仍备受质疑。训练内容、模式、强度、时间等多项设计和互动调较都会影响训练成效,有赖专业导师为学生量身设计。万钧汇知中学以“人人可教,皆可成材”为办学宗旨,配合资优生的多元发展,搭建属于他们的舞台。自2003年创校以来,一直是将军澳区极受家长欢迎的直资中学。笔者于2022年8月获邀参与学校的深度学习周,为同学们举行“资优记忆工作坊”。他们都体验了长短期记忆力、空间和语音记忆力、专注力,对大量资讯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思考力等都对学习具有重要性。同学们能够深度提问,反映出其睿智及对事物具有敏锐触觉,并期待2023年再有这样的体验机会。

“资优工作记忆工作坊” (Gifted Memory Enhancement Workshop)的课程特色包括:
1.课程练习都经科学文献和实验鉴定,有助促进学习和思考;
2.采用适应性训练模式,以活动为主,依据学习者的状态或个人特质,调整工作坊内容、形式和难度,贴合个人需求;
3.训练目标著重提升学员共通能力,而并非仅针对提高某一科目成绩。

(原文刊登于《知识》杂志2022年12月刊)
https://res.bau.com.hk/url/1521/2023/1/17/YL4B1JwXZx0cLEwirAd71rwbBkm79rM0ZcR.png
https://res.bau.com.hk/url/1521/2023/1/17/u9lccqlS3n2F10pWT5EyF0i9UIMrjEzdIIh.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讯息更新能力(Updating)训练
讯息更新能力为监控新讯息,并适时取代旧讯息,呈现恰当资料的训练。
1.追踪:首先萤幕上会呈现几个定义类别,接著随机呈现15个名词及对应类别,受试者须记住各类别最后一个名词。
2.字母记忆:一连串随机字母出现在萤幕上,受试者要边看边念最后出现的三个字母。
3.退后方块:正方形方块会陆续出现在萤幕的不同位置并且消失,受试者须判断每次方块位置是否和倒数两次的位置相同,不断更新曾出现方块的位置记忆,并指出正确的重复位置。
反应抑制能力(Inhibition control)训练
1.反扫视:根据屏幕上已有的基准点和视觉线索,在与视觉线索反向的箭头消失后,说出箭头指向。
2.停止讯号作业:受试者进行分类作业时,须克服人为干扰音的影响,继续作业。
叫色作业:受试者须快且准地判断,并念出萤幕中字词的颜色,而非依靠直觉读出单词。

综合能力训练
除上述专项能力训练外,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也有机会接受综合训练。例如口述题目心算 37 x 42,可以训练语音回圈记忆能力、运算能力、更新能力和视觉空间面板能力。

韦氏智力量表的争议
作为当前较具权威性的智力测试工具, 韦氏智力量表中的工作记忆元素一向是测试的重要组成部份。超过半个世纪来,围绕训练是否可以增强智力及智商的争议不休。而工作记忆力又能否透过训练提升,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亦争论不止,略举几个方面说明:
(一)训练是否具成效?
长久以来,人的智力被认为是个人与生俱来的禀赋,或跟遗传有关,近年遗传学和脑神经科学的发展以及人脑可塑性理论(neuroplasticity)的实验证明,适切训练可能持久改变人脑结构及生理状况,从而改善思考能力。
(二)训练成果能否转移?
心算能力增强,是否有助提升整体数学能力?这便是能力转移问题。当能力转移广度不足,无论怎样苦练心算也难敌手机的计算功能。多项研究已显示(Alloway et (2008)、Blakey, Emma et(2015)),如果每星期进行一定次数和时长(如30分钟)的相关训练,包括资讯更新、抑制、计划等,并连续进行数周,可有效提升数学、语文能力和专注力,且不会随著训练完结而削弱。此外,较幼年(平均4.4岁)孩子的能力转移性比年长(6-7岁)学童更显著。整体而言,适切的训练有助拓展学生甚至成年人的工作记忆。当然,「学而时习之」仍是2,000多年来学习的不二法门。
(三)训练只能补底还是兼可拔尖?
从科研发展的历史角度,著眼于提升专注力、读写能力,自律性和自制力等训练,最初都是出于治疗或干预其不足的需要。各处教育科研机构近世纪以来,都是基于“雪中送炭重于锦上添花”,重点对缺陷或不足进行“补底”,以求尽快获得研究成果。随着社会进步,因材施教的举措逐步涵盖各能力层。回归后,香港教育局的课程发展处亦增加了资优教育组,但仍未能更公平照顾同样具有特殊需要的资优学生。近年,一些较发达的地区,如芬兰和瑞士已作出实质改变。瑞士Jaeggi, Susanne et.(2008)的研究表明,向一些能力较高的大学生进行工作记忆提升的训练,会产生正面效果。
(四)训练成效可否持续?
就算认可适设的训练可奏效,其可持续性仍备受质疑。训练内容、模式、强度、时间等多项设计和互动调较都会影响训练成效,有赖专业导师为学生量身设计。万钧汇知中学以“人人可教,皆可成材”为办学宗旨,配合资优生的多元发展,搭建属于他们的舞台。自2003年创校以来,一直是将军澳区极受家长欢迎的直资中学。笔者于2022年8月获邀参与学校的深度学习周,为同学们举行“资优记忆工作坊”。他们都体验了长短期记忆力、空间和语音记忆力、专注力,对大量资讯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思考力等都对学习具有重要性。同学们能够深度提问,反映出其睿智及对事物具有敏锐触觉,并期待2023年再有这样的体验机会。

“资优工作记忆工作坊” (Gifted Memory Enhancement Workshop)的课程特色包括:
1.课程练习都经科学文献和实验鉴定,有助促进学习和思考;
2.采用适应性训练模式,以活动为主,依据学习者的状态或个人特质,调整工作坊内容、形式和难度,贴合个人需求;
3.训练目标著重提升学员共通能力,而并非仅针对提高某一科目成绩。

(原文刊登于《知识》杂志2022年12月刊)
https://res.bau.com.hk/url/1521/2023/1/17/YL4B1JwXZx0cLEwirAd71rwbBkm79rM0ZcR.png
https://res.bau.com.hk/url/1521/2023/1/17/u9lccqlS3n2F10pWT5EyF0i9UIMrjEzdIIh.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