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好不好?显然非常好,因为它是扬眉吐(兔)气的一年!这样好意头的一年,当然要感谢带来好运的小兔子。让我们来看看玉兔捣药、文王吐子、白兔烧身、兔儿爷扬威的四个小故事吧!

困扰我们三年的疫情是不是会全面好转了呢?因为捣药的玉兔来了呀!根据古人的浪漫观察,夜晚皎洁的明月中有个影子若隐若现,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捣药的小兔子。汉代乐府《董逃行》提到,“采取神药若木端。玉兔长踠捣药虾蟆丸。” 而且这药的功效了得——“服此药可得神仙。”可兹佐证的有安徽寿县、朝鲜平壤石岩里分别出土过铜镜捣药图,铜镜的图案作玉兔前倾持杵捣药,而宽袍大袖的西王母侧身跽坐云端,一手往前伸向玉兔接药。西王母甚么好东西没见过?相传光是自家的蟠桃园就有3,600株桃树,有体健身轻、长生不老等功效。这样她还要玉兔进贡的灵药,可见这药多珍贵。神仙不老不死,咱们也不贪心,不求成仙,只要玉兔给捣的药让大家药到疫除,就普天同庆了。

不要说兔子捣的药了,就连它自己也是起死回生的化身。据说纣王忌惮西伯侯姬昌,因此把他囚禁在河南安阳的羑里城。长子伯邑考救父心切来到都城朝歌,妲己见其英俊以学琴为名暗中诱惑,见伯邑考无动于衷,妲己大怒反向纣王诬告迫害伯邑考。纣王将伯邑考剁成肉酱、做成肉饼送去给姬昌,看他是否真的精通易数,神机妙算,姬昌为了避难只能佯装不知吃下。可是,当他回到西岐成为周文王后,想起“自啖子肉”,不禁泪如雨下:“邑考孝兮为父赎罪,鼓琴音兮屈害忠良。啖子肉兮痛伤骨髓,感圣恩兮位至文王。夸官逃难兮路逢雷震,命不绝兮幸济或疆。今归西土兮团圆母子,独不见邑考兮碎裂肝肠。”周文王作歌后吐出肉饼,化为兔子。之所以化成这种动物,有可能是“吐子”之谐音。

兔子还特别富有自我牺牲精神,比如佛经中曾谈到,如来曾经投生为白兔在林中修行,仙人为考验他的修为,化为一个病重老人乞食,林中狐狸献出了鱼,猴子献出了果,但是白兔无物可献,因此投身于火,愿以身献。由于白兔这样的大功德,成就了最完满的“真菩萨行”。
这样心地慈善的兔兔,连一个老人都这样倾心救助,当然看不得人间受苦。传说有一年北京发生了瘟疫,几乎蔓延全城,嫦娥见了心中难过,因此派玉兔去为百姓治病,治好了很多人。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打扮,有时穿男装,有时穿女装。为了加快速度,玉兔还骑上狮子、老虎走遍京城内外,终于消灭了瘟疫,这才放心地回到了月宫。

百姓非常感激牠,想塑像祭祀,但是大家见到的形象都不一样,因此塑出来的有男有女。有乘虎的,有坐麟的,牠们一般都是兔首人身,披挂甲胄,尊称为“兔儿爷”、“兔儿奶奶”。而且还有不同的说辞,例如骑象(祥)是吉祥如意,坐葫芦(福禄)是福禄双全。因为麒麟有吐书之典,因此坐麒麟的兔儿爷象征学识广博。而虎是百兽之王,所以坐虎的兔儿爷象征事业发达。明纪坤(约1636年)在《花王阁剩稿》中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
《抱朴子》认为白兔是一种“寿兔”,因为“兔寿千岁,五百岁其色白”。唐代蒋防曾经盛赞白兔“皎如霜辉,温如玉粹。其容炳真,其性怀仁。”那么就祈望这只既寿且仁的白兔,捣出一剂灵药,能够“动若脱兔”般把我们的疫病都驱走吧!
香港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专任助理教授张惠(原文载于《知识》1月刊“博士教路”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