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只能游览香港一个景点,去太平山顶吧!”——在香港旅游发展局官网,太平山顶绝对是旅游推荐的首选——“不管您是否已经看过世上其他都市的夜景,也不论您留港的时间有多短,一定要去太平山顶!”
太平山长期以来都是香港的象征,也是香港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旗山星火”名列“香港八景”之首。春探百花,夏觅清凉,秋赏皓月,冬望繁星……太平山四季的每个日与夜,有数不清的人们在这里打卡,留下各自的思绪和想念。
文|香港 南方
山顶缆车:亚洲第一条缆索铁路
在香港岛,众多著名区域与太平山息息相关,太平山北坡山脚的区域被划分为“上环”、“中环”和“太平山区”。“中环”是香港的核心,又称中区,既是香港的商业中心又是地区政治中心。太平山山腰部分是众多高级住宅的汇集地,称为“半山区”,许多名人的别墅就位于此。到了近代,香港逐渐发展成为亚洲的主要旅游城市之一,太平山上部发展成为了旅游景点,称为“山顶区”。
从太平山山脚到山顶,有多条路可走。第一次去山顶,慕山顶缆车之名前去,因为据说这是亚洲第一条缆索铁路,于1888年5月30日起运作至今,来往于香港岛中环花园道和太平山顶之间。2022年8月27日,山顶缆车完成升级工程,在停运超过一年后再次投入服务,采用全新的第六代车厢。缆车所经过的地段依悬崖而建,坡度不小,虽略有些颠簸,但在俯仰之间依旧可以乘著风,一览维多利亚港湾之盛景。
去山顶也可选择汽车。前往山顶的蜿蜒山路之间,司机技艺娴熟,揉搓方向盘手法犹如面馆大师,运用自如,巴士行进顺畅快捷。在弯弯曲曲的盘山道上,窗外的景色在特色建筑、茂绿丛林和碧海蓝天之间迅速切换,别有一番蒙太奇之奇妙体验。
抑或选择步行从山脚前往山顶。虽为跬步,但这一山一城之流连,一草一木之喜爱,是身心愉悦之极好体验。邀上交心之伴侣或好友,循光而来,踏歌前行,前方恍如明日天涯。这也是我最喜爱的去山顶的方式。
太平山顶爱太平
一个春季的周末午后,我和朋友步行前往山顶。阳光和微风调出的清茶很香,深深浅浅地斟在每一朵不期而遇的芬芳之中;现代和原始酿造的酒很醇,有意无意地洒落在每一片不尽相同的绿叶之上。
“太平山的名字非常吉祥。”我对朋友感慨地说。
“是啊。你看前面,那个老婆婆书包里是什么?”朋友细心地问。
前面一个神秘的老婆婆,步履矫健、体态轻盈,携带一个自制的半透明背包,独自走在丛林的行山径上。背包里隐约有一片色彩绚烂的东西,时而发出一点铃声。
我的思绪还停留在青山绿水之间,原却不觉一路已跟在婆婆后面走了许久。虽说是步行,但偌大的太平山,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均有前往山顶的步行径,我们这次走的是从薄扶林水库向上而行的行山径。
水泥路旁边就是生意盎然的原始森林,有时还能看到小松鼠咕噜地转著灵活的眼睛,在树木之间腾挪跳跃。俯仰之间,领略展翅的雄鹰和翩跹的蝶蜓,豪情和柔美,游龙和惊鸿,相映成趣。
一路前行,行山经验不多的我们时常停下来休憩和流连。
“快追,神秘的老婆婆快看不到了。”朋友猛地提醒,我们加速前行。
追赶的时间竟也过得快,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登上了太平山顶。不一会儿便来到久负盛名的狮子亭,维多利亚海峡一览无余,两岸美景尽收眼底。在我的眼中,这是处处符合黄金分割造就的图景。在美景之中,忘了追赶,只顾陶醉。
蓝天之上,白云朵朵点缀;海天一线之间,维多利亚海峡的弯曲海岸线,是各种美丽的几何图形。湛蓝的海水,碧波荡漾,深邃且有内涵;两岸的青山,高低错落有致,隆起的山脊线平滑又有美感。
高楼大厦错落有致,全无凌乱之感,点缀在维多利亚港的两岸,可以感受到人造工程与自然风景完美混合的韵味。有的高楼隔岸呼应,像高个子的门卫,看守著海峡;有的高楼像一支笔,静静地描绘香港故事;有的高楼甚至像火箭,似乎想著要随时准备升入太空探险……
坐在狮子亭休憩赏景,太平山吉祥的山名,也终于可以拿出手机一探究竟。
原来在清朝道光年间,由两广总督阮元主修的《广东通志》中,此山叫作“硬头山”。也有民间传说,清朝海盗张保仔曾盘踞香港岛,并将此山山峰作为瞭望台。后来海盗被围剿,香港岛上的渔民相信从此太平降临,于是将“硬头山”改称为“太平山”。
狮子亭上可以远眺狮子山,有人说狮子山象征奋斗拼搏的“香港精神”,太平山则代表著“东方之珠”的繁荣成就。在狮子亭抚摸著石狮子,和远处的狮子亭一同拍照留念,时光凝固成永恒。交相辉映的景点人来人往,游人络绎不绝。停留片刻,我们也就继续往前走。
走了一段绕山的平路,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我们再次遇见了那位老婆婆。她已把背包中的五彩布摊开在地上,双手合十,虔诚地祈祷。从她背后轻轻走过,我隐约听到了“祈求香港太平”的妙音。
很快日落黄昏,夕阳西沉,绯红的云彩,绚烂了天空。火烧云在天空中层次分明,从多个维度向四周延伸。夕阳在山峦之间慢慢滚动,青山在霞光下披上彩衣。此时的大海也镶上一层金,几艘巨大的轮船,在潋滟的波涛中,划出一道道意味深长的轨迹。阳光映在老婆婆宁静祥和的面庞中,我仿佛忽然间明白了“太平”的深意。
我们目送老婆婆踏上归途。她心满意足地重回绿色丛林,身后是广阔的天空,是随风摇曳的林涛,是暖人的微风细语。
“旗山星火”:“香港八景”之首
薄暮冥冥,华灯初上,在灯光阑珊之中香片煮水,氤氲著一树的繁华,我和朋友选择在太平山餐厅就餐。餐厅内别致的装潢中西合璧,墙上的一张张黑白历史照片仿佛在诉说著陈年往事。我和朋友钟爱自然风光,选了大榕树旁的一张桌子坐下。
服务员饶有兴致地用英文向我们介绍说,这是1901年建成的百年老餐厅,当时只是一个轿夫站(原址为1888年山顶缆车兴建时,供工程师工作及休憩的地方——编注),便于当时居民由山顶缆车换乘轿子回家。后来,随著轿子退出历史舞台,1947年,这里便改作露天茶座,再慢慢地演变成现在的餐厅。
在这样一座山崖边的餐厅就餐,除了可以感受维港之闪烁,我们也能一瞥山顶之热闹。山顶的凌霄阁、山顶广场这样完善的大型商业中心,将观景、购物、享乐融为一体,疫情之前,每年吸引著几百万人次的外地游客和市民前往。
商业设施虽不少,但实际收费场所并不是很多。所有的行山径都免费,鸟瞰维港风景的狮子亭免费,香港岛海拔最高的山顶公园免费,山顶广场顶层的Green Terrace瞭望台免费……
吃完晚餐,我们继续在太平山顶兜兜转转。太平山顶的夜色誉满全球,有媒体更称其为世界最美的三大夜景之一。从餐厅出来往狮子亭的另一侧路径走,便能来到卢吉道,沿著卢吉道自西到东缓缓走来,一路可饱览这个城市夜晚独有的魅力。
维多利亚港两岸,高楼耸立,霓虹璀璨,美景如画,照亮夜空;海港之中,风轻云淡,过往的船只,载满喜悦,行驶在深蓝的海面。
夜幕虽已降临,但依旧有很多游客和居民也在这里和我们一样走走停停、说说笑笑。
在快乐中,我们在卢吉道继续前行。卢吉道以雾闻名,享有“仙桥雾锁”美誉,大部分是悬空栈道,有段路是在悬崖峭壁凿石契入柱子为桥墩,然后架桥修路,非常险峻,在香港十分出名。
会当卢吉道,一览海峡貌。夜雾升起,栈道像仙桥,月光下,万家灯火映射,栈桥似乎隐约在灵动飞扬。在栈桥上的人们,在微风中,衣袂飘飘、凝望盛景,更有摄影爱好者在此伫立,等待著美景的最佳呈现。
雾气升腾,维港两岸像海市蜃楼,楼宇灯火在雾气中渐次展现,如梦如幻,忽明忽暗、若隐若现,神秘神奇。浓雾弥漫,有时尽盖高楼,有时潜入楼底,有时拦腰抱起,犹如好雨,随风潜入夜。
然后经过白须飘飘的卢吉飞瀑,我们到了一片开阔地,右边是巨石,左边是悬崖峭壁,在“山顶环回步行径”上,夏力道接棒卢吉道,港岛四方风貌尽在眼底。
观景之时,和风弄袖,香雾萦鬟。在如仙境的卢吉道上行走,脚底的路面由砂石颗粒铺就而成,外表粗糙但是防滑系数极高,能感受到整个城市拼搏向上、务实高效的脉搏。
行文至此,夜已深。有些回忆注定属于过往,有些感悟沉淀停留心间,但不论阴晴圆缺、风雨雾霭,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将继续迎接旭日朝阳。
(作者系香港资深媒体人,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1月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如果您只能游览香港一个景点,去太平山顶吧!”——在香港旅游发展局官网,太平山顶绝对是旅游推荐的首选——“不管您是否已经看过世上其他都市的夜景,也不论您留港的时间有多短,一定要去太平山顶!”
太平山长期以来都是香港的象征,也是香港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旗山星火”名列“香港八景”之首。春探百花,夏觅清凉,秋赏皓月,冬望繁星……太平山四季的每个日与夜,有数不清的人们在这里打卡,留下各自的思绪和想念。
文|香港 南方
山顶缆车:亚洲第一条缆索铁路
在香港岛,众多著名区域与太平山息息相关,太平山北坡山脚的区域被划分为“上环”、“中环”和“太平山区”。“中环”是香港的核心,又称中区,既是香港的商业中心又是地区政治中心。太平山山腰部分是众多高级住宅的汇集地,称为“半山区”,许多名人的别墅就位于此。到了近代,香港逐渐发展成为亚洲的主要旅游城市之一,太平山上部发展成为了旅游景点,称为“山顶区”。
从太平山山脚到山顶,有多条路可走。第一次去山顶,慕山顶缆车之名前去,因为据说这是亚洲第一条缆索铁路,于1888年5月30日起运作至今,来往于香港岛中环花园道和太平山顶之间。2022年8月27日,山顶缆车完成升级工程,在停运超过一年后再次投入服务,采用全新的第六代车厢。缆车所经过的地段依悬崖而建,坡度不小,虽略有些颠簸,但在俯仰之间依旧可以乘著风,一览维多利亚港湾之盛景。
去山顶也可选择汽车。前往山顶的蜿蜒山路之间,司机技艺娴熟,揉搓方向盘手法犹如面馆大师,运用自如,巴士行进顺畅快捷。在弯弯曲曲的盘山道上,窗外的景色在特色建筑、茂绿丛林和碧海蓝天之间迅速切换,别有一番蒙太奇之奇妙体验。
抑或选择步行从山脚前往山顶。虽为跬步,但这一山一城之流连,一草一木之喜爱,是身心愉悦之极好体验。邀上交心之伴侣或好友,循光而来,踏歌前行,前方恍如明日天涯。这也是我最喜爱的去山顶的方式。
太平山顶爱太平
一个春季的周末午后,我和朋友步行前往山顶。阳光和微风调出的清茶很香,深深浅浅地斟在每一朵不期而遇的芬芳之中;现代和原始酿造的酒很醇,有意无意地洒落在每一片不尽相同的绿叶之上。
“太平山的名字非常吉祥。”我对朋友感慨地说。
“是啊。你看前面,那个老婆婆书包里是什么?”朋友细心地问。
前面一个神秘的老婆婆,步履矫健、体态轻盈,携带一个自制的半透明背包,独自走在丛林的行山径上。背包里隐约有一片色彩绚烂的东西,时而发出一点铃声。
我的思绪还停留在青山绿水之间,原却不觉一路已跟在婆婆后面走了许久。虽说是步行,但偌大的太平山,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均有前往山顶的步行径,我们这次走的是从薄扶林水库向上而行的行山径。
水泥路旁边就是生意盎然的原始森林,有时还能看到小松鼠咕噜地转著灵活的眼睛,在树木之间腾挪跳跃。俯仰之间,领略展翅的雄鹰和翩跹的蝶蜓,豪情和柔美,游龙和惊鸿,相映成趣。
一路前行,行山经验不多的我们时常停下来休憩和流连。
“快追,神秘的老婆婆快看不到了。”朋友猛地提醒,我们加速前行。
追赶的时间竟也过得快,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登上了太平山顶。不一会儿便来到久负盛名的狮子亭,维多利亚海峡一览无余,两岸美景尽收眼底。在我的眼中,这是处处符合黄金分割造就的图景。在美景之中,忘了追赶,只顾陶醉。
蓝天之上,白云朵朵点缀;海天一线之间,维多利亚海峡的弯曲海岸线,是各种美丽的几何图形。湛蓝的海水,碧波荡漾,深邃且有内涵;两岸的青山,高低错落有致,隆起的山脊线平滑又有美感。
高楼大厦错落有致,全无凌乱之感,点缀在维多利亚港的两岸,可以感受到人造工程与自然风景完美混合的韵味。有的高楼隔岸呼应,像高个子的门卫,看守著海峡;有的高楼像一支笔,静静地描绘香港故事;有的高楼甚至像火箭,似乎想著要随时准备升入太空探险……
坐在狮子亭休憩赏景,太平山吉祥的山名,也终于可以拿出手机一探究竟。
原来在清朝道光年间,由两广总督阮元主修的《广东通志》中,此山叫作“硬头山”。也有民间传说,清朝海盗张保仔曾盘踞香港岛,并将此山山峰作为瞭望台。后来海盗被围剿,香港岛上的渔民相信从此太平降临,于是将“硬头山”改称为“太平山”。
狮子亭上可以远眺狮子山,有人说狮子山象征奋斗拼搏的“香港精神”,太平山则代表著“东方之珠”的繁荣成就。在狮子亭抚摸著石狮子,和远处的狮子亭一同拍照留念,时光凝固成永恒。交相辉映的景点人来人往,游人络绎不绝。停留片刻,我们也就继续往前走。
走了一段绕山的平路,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我们再次遇见了那位老婆婆。她已把背包中的五彩布摊开在地上,双手合十,虔诚地祈祷。从她背后轻轻走过,我隐约听到了“祈求香港太平”的妙音。
很快日落黄昏,夕阳西沉,绯红的云彩,绚烂了天空。火烧云在天空中层次分明,从多个维度向四周延伸。夕阳在山峦之间慢慢滚动,青山在霞光下披上彩衣。此时的大海也镶上一层金,几艘巨大的轮船,在潋滟的波涛中,划出一道道意味深长的轨迹。阳光映在老婆婆宁静祥和的面庞中,我仿佛忽然间明白了“太平”的深意。
我们目送老婆婆踏上归途。她心满意足地重回绿色丛林,身后是广阔的天空,是随风摇曳的林涛,是暖人的微风细语。
“旗山星火”:“香港八景”之首
薄暮冥冥,华灯初上,在灯光阑珊之中香片煮水,氤氲著一树的繁华,我和朋友选择在太平山餐厅就餐。餐厅内别致的装潢中西合璧,墙上的一张张黑白历史照片仿佛在诉说著陈年往事。我和朋友钟爱自然风光,选了大榕树旁的一张桌子坐下。
服务员饶有兴致地用英文向我们介绍说,这是1901年建成的百年老餐厅,当时只是一个轿夫站(原址为1888年山顶缆车兴建时,供工程师工作及休憩的地方——编注),便于当时居民由山顶缆车换乘轿子回家。后来,随著轿子退出历史舞台,1947年,这里便改作露天茶座,再慢慢地演变成现在的餐厅。
在这样一座山崖边的餐厅就餐,除了可以感受维港之闪烁,我们也能一瞥山顶之热闹。山顶的凌霄阁、山顶广场这样完善的大型商业中心,将观景、购物、享乐融为一体,疫情之前,每年吸引著几百万人次的外地游客和市民前往。
商业设施虽不少,但实际收费场所并不是很多。所有的行山径都免费,鸟瞰维港风景的狮子亭免费,香港岛海拔最高的山顶公园免费,山顶广场顶层的Green Terrace瞭望台免费……
吃完晚餐,我们继续在太平山顶兜兜转转。太平山顶的夜色誉满全球,有媒体更称其为世界最美的三大夜景之一。从餐厅出来往狮子亭的另一侧路径走,便能来到卢吉道,沿著卢吉道自西到东缓缓走来,一路可饱览这个城市夜晚独有的魅力。
维多利亚港两岸,高楼耸立,霓虹璀璨,美景如画,照亮夜空;海港之中,风轻云淡,过往的船只,载满喜悦,行驶在深蓝的海面。
夜幕虽已降临,但依旧有很多游客和居民也在这里和我们一样走走停停、说说笑笑。
在快乐中,我们在卢吉道继续前行。卢吉道以雾闻名,享有“仙桥雾锁”美誉,大部分是悬空栈道,有段路是在悬崖峭壁凿石契入柱子为桥墩,然后架桥修路,非常险峻,在香港十分出名。
会当卢吉道,一览海峡貌。夜雾升起,栈道像仙桥,月光下,万家灯火映射,栈桥似乎隐约在灵动飞扬。在栈桥上的人们,在微风中,衣袂飘飘、凝望盛景,更有摄影爱好者在此伫立,等待著美景的最佳呈现。
雾气升腾,维港两岸像海市蜃楼,楼宇灯火在雾气中渐次展现,如梦如幻,忽明忽暗、若隐若现,神秘神奇。浓雾弥漫,有时尽盖高楼,有时潜入楼底,有时拦腰抱起,犹如好雨,随风潜入夜。
然后经过白须飘飘的卢吉飞瀑,我们到了一片开阔地,右边是巨石,左边是悬崖峭壁,在“山顶环回步行径”上,夏力道接棒卢吉道,港岛四方风貌尽在眼底。
观景之时,和风弄袖,香雾萦鬟。在如仙境的卢吉道上行走,脚底的路面由砂石颗粒铺就而成,外表粗糙但是防滑系数极高,能感受到整个城市拼搏向上、务实高效的脉搏。
行文至此,夜已深。有些回忆注定属于过往,有些感悟沉淀停留心间,但不论阴晴圆缺、风雨雾霭,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将继续迎接旭日朝阳。
(作者系香港资深媒体人,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