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岸关系更加复杂严峻。民进党当局持续恶化两岸僵局,对内极力操弄“抗中保台”议题,对外加大挟洋谋“独”;再加上美国等外部干预势力变本加厉打“台湾牌”,导致台海局势持续面临风险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主动权,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努力,发扬斗争精神,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
文|北京 王治国
中国大陆积极主导持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2022年以来,中国大陆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导下,排除干扰、克服障碍,不断扩大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推进两岸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
一是大陆对台政策理论进一步发展完善。继1993年和2000年分别发表《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两份白皮书,2022年8月中国大陆发表了《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进一步重申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和现状,阐述推进祖国统一的立场和政策,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祖国统一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10月中国共产党将“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推动对台工作的根本遵循。
二是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更加灵活有效。继2018年推出“31条措施”、2019年出台“26条措施”、2020年公布“11条措施”、2021年出台“农林22条措施”等,2022年3月中国大陆又印发实施《关于做好台湾居民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工作的通知》。这与之前一系列惠台利民举措一脉相承、累积叠加,是中国大陆根据当前新形势,进一步为台湾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青年群体到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和保障的最新体现。
三是两岸经贸关系密切。2022年以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复杂形势等因素冲击,中国大陆持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前10个月两岸贸易额达2,710.44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台湾地区对大陆出口2,017.59亿美元,自大陆进口692.85亿美元,两岸贸易额、台湾对大陆出口额、自大陆进口额均创下同期历史新高。
四是两岸交流合作持续不断。2022年以来,中国大陆克服疫情和民进党当局人为阻挠等诸多影响,积极推动开展和恢复两岸交流合作,相继举办第十四届海峡论坛、2022年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第二十五届京台科技论坛、2022两岸青年峰会等各类型各层级民间交流活动数百场,为两岸交流提供了宝贵平台,也彰显了两岸同胞不满民进党当局倒行逆施、期盼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心声。2022年8月底,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一行,这对巩固国共两党共同政治基础,推动国共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反干涉、反台独”斗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美国将中国视为最主要战略对手和最严峻的长期挑战,相继打出所谓贸易牌、司法牌、舆论牌、香港牌、西藏牌、新疆牌等,意图全面对华围堵打压,但效果不佳且屡屡使美国自身陷入被动。由此美更加重视“台湾牌”的作用和战略价值,2022年以来更是动作频频。政治上,违背其自身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所作的承诺,不断提升美台接触水平;更在俄乌冲突发生后,炒作所谓“台海冲突论”,意图为其介入台海事务制造新借口。军事上,违背其逐步减少对台军售的承诺,不断提升售台武器规模和性能。涉外事务上,持续助台拓展所谓“国际空间”,还极力在国际上散布联大第2758号决议未解决台湾地位的谬论。特别是2022年8月,美国第三号政治人物、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执意窜访台湾,是升级台美交往的重大政治挑衅,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民进党当局也乘机勾连外部势力不断进行谋“独”挑衅,导致两岸关系更加紧张。民进党当局多番歪曲否定“九二共识”,在多个重要场合妄称“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在两岸交流领域以疫情防控为由继续大幅限缩两岸航班,中断“小三通”;在法律领域以所谓“国安五法”、“反渗透法”等恶法在岛内制造“绿色恐怖”,恶化两岸交流氛围,推动所谓“公民复决修宪”;在社会文教领域加大推行“去中国化”;在涉外领域加大所谓“议会外交”“价值观外交”“防疫外交”“正名外交”等,千方百计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面对美台勾连挑衅,中国大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及时有效、有理有力的应对。2022年以来,中国大陆在中美高层会晤的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尤其针对佩洛西窜台事件的严重挑衅,中国大陆果断采取行动,不仅有针对性地宣布了八项制裁措施,还举行系列军演活动,实现了“参与部队兵种最全规模最大、军机军舰距台湾岛最近、实战化程度最高、全面跨过所谓‘海峡中线’、演习区域对台湾岛形成合围、导弹穿越台湾岛上空”等多方面多层次突破。同时,中国大陆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岛内“台独”势力及其活动,扩充了“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并公布相应惩戒措施;围绕“杨智渊案”形成了以涉嫌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依法追究岛内“台独”分子刑事责任的首例案件,对岛内“台独”势力产生震慑。
岛内民意对若干议题的看法变化明显
2022年以来,受俄乌冲突美国未出兵协防、佩洛西窜台加剧台海紧张局势、中国大陆加大力度“反干涉、反台独”等因素影响,岛内民意出现明显变化。
一是岛内民众对台海紧张局势更加担忧。自2020年蔡英文连任后,台海紧张局势持续引发岛内民众关注,认为两岸会发生战争的比例持续升高,特别是佩洛西窜台事件进一步加剧台海紧张态势更增大民众忧虑。据岛内《远见》杂志的民调显示,超过63%的民众担心两岸会开战,高达76.7%的民众认为佩洛西与美国会议员陆续访台会增加两岸开战机率。
二是岛内民众认为美国会出兵协防台湾的比例大幅下滑。继2021年抛弃原阿富汗政府并仓促撤兵,美国政府在俄乌冲突中不仅未出兵协防反而将乌克兰当作消耗俄罗斯的炮灰,随后更迫使台湾核心企业台积电加快在美设厂步伐意图转移掏空台关键技术,这些种种做法使得岛内民众对美国所谓“安全承诺”的质疑声越来越大,认为美国会出兵协防台湾的民众比例明显减少。据岛内“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显示,若两岸发生战争,岛内民众相信美国会协防台湾的比例由2021年的65%一度骤降30.5%至34.5%;不相信的比例则由28.5%激增27.4%达到了55.9%,不相信者比相信者多约20个百分点。
三是岛内民众对台军战斗力的质疑增大,参军参战意愿更加低迷。虽然2022年以来民进党当局持续加大军事投入,但岛内民众仍强烈质疑台军战斗力。据岛内“启思民本基金会”民调显示,65.7%的民众仍然认为,台湾没有足够能力靠自己保卫台湾;高达68.8%的民众认为,民进党当局在军事与非军事上的准备还不充分。在此背景下,岛内民众参军参战意愿低迷。据《远见》杂志的民调显示,高达65.2%的民众不愿意自己和家人上战场。特别是随著2022年台军证实有意“延长义务役役期”后,岛内许多适龄青年及其家长更是千方百计想在政策施行前服兵役。
四是期望两岸和平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长期以来,“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一直是岛内主流民意。尤其2022年以来岛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明显变化,使得岛内民众期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据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民调显示,高达77.3%的民众希望两岸“和平来往”。
需要指出的是,正是由于岛内民意的这种明显变化,使得民进党当局频频操弄的“抗中保台牌”再次失灵,这也是民进党在2022年底“九合一”地方选举中惨败的重要原因。
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道路上可能面临风高浪急风险
2023年两岸关系既有的向前发展态势不会改变,中国大陆仍将牢牢掌控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整体态势继续朝向有利于统一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两岸关系发展仍将受到诸多消极因素影响,发展进程可能面临更大阻力困难和风险挑战。
一方面,通过过去一年的持续努力和坚决斗争,中国大陆对台海局势的主导权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再加上两岸产业布局与经贸合作长期以来形成的紧密联系,以及两岸社会“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等正能量继续发挥作用,2023年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
另一方面,两岸关系发展仍受到诸多消极因素影响,甚至可能面临风高浪急风险。主要包括:一是今年台湾将进入“大选”竞选年。按照历次惯例,在今年春节后最晚于4月左右,岛内有意角逐“大位”以及“立法委员”席次的各政党和政治人物,必将相继开启选举活动。届时随著选情日益升温,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上营造紧张态势并加大操弄新“抗中保台牌”的诱因将再次增强。二是今年台湾问题受美国内政治影响,面临府院之争、政党之争等矛盾外溢的风险仍然较高。尽管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后,当前一段时期中美关系有所改善,但这并未改变中美之间“反遏制与遏制”实力较量的根本结构,竞争大于合作,竞争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未来一年值得高度警惕的观察点有美加大对台军售、美西方议员议长窜台、通过新的涉台法案、提升对台当局高层的接待规格等,这些都可能加剧台海紧张局势。三是不确定因素,包括俄乌冲突走向、新冠病毒疫情在两岸间是否会反复、两岸突发性事件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两岸关系。
总之,中国大陆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随著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继续提升,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将不断扩大,推动统一进程和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将更加雄厚、能力将更加强大。但前进的道路不会也不可能一马平川,这需要所有支持祖国统一的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共同粉碎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的图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研究员,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1月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2022年两岸关系更加复杂严峻。民进党当局持续恶化两岸僵局,对内极力操弄“抗中保台”议题,对外加大挟洋谋“独”;再加上美国等外部干预势力变本加厉打“台湾牌”,导致台海局势持续面临风险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主动权,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努力,发扬斗争精神,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
文|北京 王治国
中国大陆积极主导持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2022年以来,中国大陆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导下,排除干扰、克服障碍,不断扩大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推进两岸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
一是大陆对台政策理论进一步发展完善。继1993年和2000年分别发表《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两份白皮书,2022年8月中国大陆发表了《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进一步重申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和现状,阐述推进祖国统一的立场和政策,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祖国统一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10月中国共产党将“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推动对台工作的根本遵循。
二是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更加灵活有效。继2018年推出“31条措施”、2019年出台“26条措施”、2020年公布“11条措施”、2021年出台“农林22条措施”等,2022年3月中国大陆又印发实施《关于做好台湾居民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工作的通知》。这与之前一系列惠台利民举措一脉相承、累积叠加,是中国大陆根据当前新形势,进一步为台湾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青年群体到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和保障的最新体现。
三是两岸经贸关系密切。2022年以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复杂形势等因素冲击,中国大陆持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前10个月两岸贸易额达2,710.44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台湾地区对大陆出口2,017.59亿美元,自大陆进口692.85亿美元,两岸贸易额、台湾对大陆出口额、自大陆进口额均创下同期历史新高。
四是两岸交流合作持续不断。2022年以来,中国大陆克服疫情和民进党当局人为阻挠等诸多影响,积极推动开展和恢复两岸交流合作,相继举办第十四届海峡论坛、2022年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第二十五届京台科技论坛、2022两岸青年峰会等各类型各层级民间交流活动数百场,为两岸交流提供了宝贵平台,也彰显了两岸同胞不满民进党当局倒行逆施、期盼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心声。2022年8月底,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一行,这对巩固国共两党共同政治基础,推动国共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反干涉、反台独”斗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美国将中国视为最主要战略对手和最严峻的长期挑战,相继打出所谓贸易牌、司法牌、舆论牌、香港牌、西藏牌、新疆牌等,意图全面对华围堵打压,但效果不佳且屡屡使美国自身陷入被动。由此美更加重视“台湾牌”的作用和战略价值,2022年以来更是动作频频。政治上,违背其自身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所作的承诺,不断提升美台接触水平;更在俄乌冲突发生后,炒作所谓“台海冲突论”,意图为其介入台海事务制造新借口。军事上,违背其逐步减少对台军售的承诺,不断提升售台武器规模和性能。涉外事务上,持续助台拓展所谓“国际空间”,还极力在国际上散布联大第2758号决议未解决台湾地位的谬论。特别是2022年8月,美国第三号政治人物、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执意窜访台湾,是升级台美交往的重大政治挑衅,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民进党当局也乘机勾连外部势力不断进行谋“独”挑衅,导致两岸关系更加紧张。民进党当局多番歪曲否定“九二共识”,在多个重要场合妄称“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在两岸交流领域以疫情防控为由继续大幅限缩两岸航班,中断“小三通”;在法律领域以所谓“国安五法”、“反渗透法”等恶法在岛内制造“绿色恐怖”,恶化两岸交流氛围,推动所谓“公民复决修宪”;在社会文教领域加大推行“去中国化”;在涉外领域加大所谓“议会外交”“价值观外交”“防疫外交”“正名外交”等,千方百计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面对美台勾连挑衅,中国大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及时有效、有理有力的应对。2022年以来,中国大陆在中美高层会晤的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尤其针对佩洛西窜台事件的严重挑衅,中国大陆果断采取行动,不仅有针对性地宣布了八项制裁措施,还举行系列军演活动,实现了“参与部队兵种最全规模最大、军机军舰距台湾岛最近、实战化程度最高、全面跨过所谓‘海峡中线’、演习区域对台湾岛形成合围、导弹穿越台湾岛上空”等多方面多层次突破。同时,中国大陆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岛内“台独”势力及其活动,扩充了“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并公布相应惩戒措施;围绕“杨智渊案”形成了以涉嫌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依法追究岛内“台独”分子刑事责任的首例案件,对岛内“台独”势力产生震慑。
岛内民意对若干议题的看法变化明显
2022年以来,受俄乌冲突美国未出兵协防、佩洛西窜台加剧台海紧张局势、中国大陆加大力度“反干涉、反台独”等因素影响,岛内民意出现明显变化。
一是岛内民众对台海紧张局势更加担忧。自2020年蔡英文连任后,台海紧张局势持续引发岛内民众关注,认为两岸会发生战争的比例持续升高,特别是佩洛西窜台事件进一步加剧台海紧张态势更增大民众忧虑。据岛内《远见》杂志的民调显示,超过63%的民众担心两岸会开战,高达76.7%的民众认为佩洛西与美国会议员陆续访台会增加两岸开战机率。
二是岛内民众认为美国会出兵协防台湾的比例大幅下滑。继2021年抛弃原阿富汗政府并仓促撤兵,美国政府在俄乌冲突中不仅未出兵协防反而将乌克兰当作消耗俄罗斯的炮灰,随后更迫使台湾核心企业台积电加快在美设厂步伐意图转移掏空台关键技术,这些种种做法使得岛内民众对美国所谓“安全承诺”的质疑声越来越大,认为美国会出兵协防台湾的民众比例明显减少。据岛内“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显示,若两岸发生战争,岛内民众相信美国会协防台湾的比例由2021年的65%一度骤降30.5%至34.5%;不相信的比例则由28.5%激增27.4%达到了55.9%,不相信者比相信者多约20个百分点。
三是岛内民众对台军战斗力的质疑增大,参军参战意愿更加低迷。虽然2022年以来民进党当局持续加大军事投入,但岛内民众仍强烈质疑台军战斗力。据岛内“启思民本基金会”民调显示,65.7%的民众仍然认为,台湾没有足够能力靠自己保卫台湾;高达68.8%的民众认为,民进党当局在军事与非军事上的准备还不充分。在此背景下,岛内民众参军参战意愿低迷。据《远见》杂志的民调显示,高达65.2%的民众不愿意自己和家人上战场。特别是随著2022年台军证实有意“延长义务役役期”后,岛内许多适龄青年及其家长更是千方百计想在政策施行前服兵役。
四是期望两岸和平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长期以来,“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一直是岛内主流民意。尤其2022年以来岛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明显变化,使得岛内民众期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据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民调显示,高达77.3%的民众希望两岸“和平来往”。
需要指出的是,正是由于岛内民意的这种明显变化,使得民进党当局频频操弄的“抗中保台牌”再次失灵,这也是民进党在2022年底“九合一”地方选举中惨败的重要原因。
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道路上可能面临风高浪急风险
2023年两岸关系既有的向前发展态势不会改变,中国大陆仍将牢牢掌控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整体态势继续朝向有利于统一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两岸关系发展仍将受到诸多消极因素影响,发展进程可能面临更大阻力困难和风险挑战。
一方面,通过过去一年的持续努力和坚决斗争,中国大陆对台海局势的主导权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再加上两岸产业布局与经贸合作长期以来形成的紧密联系,以及两岸社会“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等正能量继续发挥作用,2023年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
另一方面,两岸关系发展仍受到诸多消极因素影响,甚至可能面临风高浪急风险。主要包括:一是今年台湾将进入“大选”竞选年。按照历次惯例,在今年春节后最晚于4月左右,岛内有意角逐“大位”以及“立法委员”席次的各政党和政治人物,必将相继开启选举活动。届时随著选情日益升温,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上营造紧张态势并加大操弄新“抗中保台牌”的诱因将再次增强。二是今年台湾问题受美国内政治影响,面临府院之争、政党之争等矛盾外溢的风险仍然较高。尽管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后,当前一段时期中美关系有所改善,但这并未改变中美之间“反遏制与遏制”实力较量的根本结构,竞争大于合作,竞争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未来一年值得高度警惕的观察点有美加大对台军售、美西方议员议长窜台、通过新的涉台法案、提升对台当局高层的接待规格等,这些都可能加剧台海紧张局势。三是不确定因素,包括俄乌冲突走向、新冠病毒疫情在两岸间是否会反复、两岸突发性事件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两岸关系。
总之,中国大陆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随著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继续提升,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将不断扩大,推动统一进程和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将更加雄厚、能力将更加强大。但前进的道路不会也不可能一马平川,这需要所有支持祖国统一的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共同粉碎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的图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研究员,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