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美婷
随着香港艺术气氛渐趋浓厚,亦衍生了艺术工作者的另一烦恼—缺少平台,因场地不足、租借场地困难。要感受艺术氛围,港人习惯到艺术馆、剧院欣赏艺术,其实艺术并非必然要在传统场地中进行,近年有演艺团体和艺术组织选择在偏远的乡郊地区,如荔枝窝、沙螺湾等地举行剧场演出和展出艺术作品,吸引不少港人慕名而至,令原本寂静的乡郊变得热闹起来,而乡郊也成为艺术家的新平台。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了艺团的总监和艺术组织的行政总裁,了解到在乡郊地区举行艺术表演的困难和可行性。
荔枝窝儿童剧场 藉「四宝」了解特色
「荔呀荔枝WOW呀……」在荔枝窝一竹棚中传来歌声,这里是位于北区沙头角的荔枝窝村,艺团「进念·二十面体」现正在此举行乡郊文化创新项目《荔枝WOW!》,使近日荔枝窝村每逢假日倍增热闹,当中的竹棚正是艺团搭建的儿童游乐剧场。
《荔枝WOW!》项目由环境保护署乡郊保育资助计划资助,艺团于荔枝窝兴建临时儿童剧场,儿童剧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并由即日起至明年1月16日期间开放予公众游玩,全长40分钟的剧场,会由「荔枝窝四宝」——米鱼、蝴蝶、蜻蜓和青蛙带领小孩唱游荔枝窝,从中了解到荔枝窝出产的农作物,儿童剧场完结后设有导赏团,带领亲子游荔枝窝,了解当地300多年的历史。
踏上渡轮开展旅程
出发到荔枝窝,最方便的方法必然是乘坐公众渡轮,从马料水码头出发,船程约90分钟。艺团「进念·二十面体」总监胡恩威(Mathias)指在荔枝窝举行儿童剧场可增加观众的个人体验,他说:「我觉得家长和小孩来到荔枝窝,可以获得很多不同的经验,感受很多在市区感受不到的事情,小孩和家长要乘坐船到荔枝窝,在船上会经过很多不同的地方,这对小孩和亲子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荔枝窝是香港近年乡村活化的成功例子之一,Mathias认为拥有客家文化的荔枝窝很适合用以诉说香港乡村地区的历史和转变。Mathias也留意到近年有部分儿童艺术渐趋向成消费行为,令小孩参与艺术活动的金钱成本增加,此举更令Mathias萌生想法在正统剧场以外的地方举行艺术活动,Mathias说:「我发现参与儿童艺术往往要花费不少金钱,我希望在乡村举行的儿童艺术活动能令亲子以低成本参与艺术活动,艺术教育也是幼儿教育,可藉艺术教育开发小孩的五感,对儿童的发展很重要。」
环保搭建嬉戏空间
为吸引小孩与家长前来欣赏剧场,在《荔枝WOW!》活动中,设有各种户外装置,「不止是这里,我认为所有儿童剧场都应该有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室内作剧场表演,室外空间提供游玩场地,让小孩看完剧后可以在这里玩。」
「小朋友要玩得开心,其实不需要很多设备,就算只是一个架,他们也可以爬得很开心。」Mathias说。在剧场旁边,有一个由竹棚搭建而成的儿童嬉戏空间,内里放着七彩缤纷的图画,展示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Mathias指,嬉戏空间铺垫了大量软垫以顾及儿童玩乐时的安全,「这嬉戏空间摆放一个月,用竹棚搭建感觉天然。」为配合乡郊自然环境,嬉戏空间中所采用的灯光全部属于低耗电灯光,「在是次的演出中,我们尽量减少布景转换次数,以减少演出完结后的垃圾数量,从制作层面带出环保概念。」
乡郊举行艺术表演 困难在于器材运输
在乡郊举行儿童剧场和艺术节,必然比在市区正统场地举行的困难,Mathias指乡郊剧场比起市区剧场演出,最大的困难是器材搬运,「因此我们尽量以环保方式搭建剧场,这个临时剧场采用了耗电量低的LED灯光、用竹棚搭成,虽然以环保方式进行剧场,但仍然有美丽的舞台灯光效果。」
Lynn则表示,沙螺湾举行艺术节,比起在市区的正规表演场地举行活动有更多行政细节要处理,因沙螺湾位置偏僻,主要来往沙螺湾的交通工具是渡轮,因此也要处理船期安排,户外艺术节也受到天气影响,「曾经试过在沙螺湾举行艺术节前两天受到台风影响,有户外的艺术作品被损坏,我们便立即赶工,重新制作艺术品。」
参加人数非愈多愈好
Mathias表示,在乡村地区作演出也要尽量遵守不破坏大自然的原则,「例如不要进行大基建搭建剧场,我们举行剧场之目的是要市民认识乡郊,不是要令乡郊城市化,而是要发挥乡郊特色,让市民有更多机会接触大自然,这一原则十分重要。」
要在乡村地区举行艺术活动,除了面对物品运输的问题外,如何吸引在市区生活的市民远赴郊区参加活动,也是另一挑战。Mathias指,期望《荔枝WOW!》活动能吸引300名市民参与,但他强调,在乡村地区举行艺术活动,并非人愈多愈好,「因荔枝窝有居民居住,人太多会打扰到居民的生活。」
沙螺湾艺术节 结合多项艺术体验
慈善团体夸啦啦艺术集汇(下称:夸啦啦)最近举行了15周年展览「苗圃、花园和果林」,展览的一处展示了团体「艺动沙螺湾」活动照片。提及乡郊地区举行艺术活动,夸啦啦曾于2018和2019年在大屿山沙螺湾举办了大型户外视觉与表演艺术节,吸引了近3,000名参加者参与活动。
天地为题感受自然
夸啦啦艺术集汇行政总裁邱欢智(Lynn)向记者忆述两届艺术节的盛况,谈及为何选址于沙螺湾?Lynn表示近机场跑道是其一诱因,「城市人很少机会可以静下来让自己休息,因此我们特意挑选在偏远郊外举行艺术活动,沙螺湾有很多平坦的地方,也在机场附近,距离机场跑道150米,能给艺术家很多创作灵感。」
第一届艺动沙螺湾之主题为「翱翔」,参加者以想像和创意在艺术世界里探索飞行概念;第二届则以「浮游之乐」为题,带领参加者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两届艺术节中均包括互动体验剧场、装置艺术、音乐和舞蹈表演、工作坊等等活动。
三年时间洽谈终成事
两届艺术节共举行了8个活动天,Lynn坦言2015年已和当地居民洽谈借用场地举行艺术节,「当时沙螺湾并不多于20位长住居民,我们便和村长讨论如何举行艺术节,用了三年的时间让对方了解我们的来意。」
沙螺湾自举行艺术节后,便多了香港人认识这个地方,又因为艺术节举行后有部分大型艺术作品作长期展示,因此更吸引不少人慕名而至。Lynn表示,沙螺湾居民和村长相当支持举行艺术节,「艺动沙螺湾」原计划举行三届活动,惟新冠疫情袭港,被迫暂停举行第三届活动。她直言在乡郊地区举行艺术节并非易事,团体也难以分薄资源在其他乡郊再次举行艺术节。
【愿景】善用乡郊地区发展艺术
要发展艺术,必须要有场地配合,而艺术场地不足正是现今香港艺术发展上急需处理的问题之一。Mathias认为可以搭建临时剧场以解决场地不足问题,「场地可以在公园或乡郊地区,因此我们也想藉是次在荔枝窝举行的儿童剧场,能起示范作用,让更多人看到在乡郊地区发展艺术或搭建临时剧场的可能性。」他强调,乡村地区是举行剧场和艺术空间的另一新空间,「我认为不只乡村地方,很多香港的公园也可成为临时剧场空间,让香港艺团运用这些空间作小型演出。」
很多人以为,好的艺术表演必须要在正统的场地举行,但Lynn却不认同,「现在的人更重视社区性的联系,在地少人多的香港,我认为可以很好地利用乡郊地方、废置学校,灵活运用这些空间举行艺术活动。」她期望香港在未来能有更多户外地方长期摆放艺术品,「这绝对是好事!」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张美婷
随着香港艺术气氛渐趋浓厚,亦衍生了艺术工作者的另一烦恼—缺少平台,因场地不足、租借场地困难。要感受艺术氛围,港人习惯到艺术馆、剧院欣赏艺术,其实艺术并非必然要在传统场地中进行,近年有演艺团体和艺术组织选择在偏远的乡郊地区,如荔枝窝、沙螺湾等地举行剧场演出和展出艺术作品,吸引不少港人慕名而至,令原本寂静的乡郊变得热闹起来,而乡郊也成为艺术家的新平台。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了艺团的总监和艺术组织的行政总裁,了解到在乡郊地区举行艺术表演的困难和可行性。
荔枝窝儿童剧场 藉「四宝」了解特色
「荔呀荔枝WOW呀……」在荔枝窝一竹棚中传来歌声,这里是位于北区沙头角的荔枝窝村,艺团「进念·二十面体」现正在此举行乡郊文化创新项目《荔枝WOW!》,使近日荔枝窝村每逢假日倍增热闹,当中的竹棚正是艺团搭建的儿童游乐剧场。
《荔枝WOW!》项目由环境保护署乡郊保育资助计划资助,艺团于荔枝窝兴建临时儿童剧场,儿童剧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并由即日起至明年1月16日期间开放予公众游玩,全长40分钟的剧场,会由「荔枝窝四宝」——米鱼、蝴蝶、蜻蜓和青蛙带领小孩唱游荔枝窝,从中了解到荔枝窝出产的农作物,儿童剧场完结后设有导赏团,带领亲子游荔枝窝,了解当地300多年的历史。
踏上渡轮开展旅程
出发到荔枝窝,最方便的方法必然是乘坐公众渡轮,从马料水码头出发,船程约90分钟。艺团「进念·二十面体」总监胡恩威(Mathias)指在荔枝窝举行儿童剧场可增加观众的个人体验,他说:「我觉得家长和小孩来到荔枝窝,可以获得很多不同的经验,感受很多在市区感受不到的事情,小孩和家长要乘坐船到荔枝窝,在船上会经过很多不同的地方,这对小孩和亲子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荔枝窝是香港近年乡村活化的成功例子之一,Mathias认为拥有客家文化的荔枝窝很适合用以诉说香港乡村地区的历史和转变。Mathias也留意到近年有部分儿童艺术渐趋向成消费行为,令小孩参与艺术活动的金钱成本增加,此举更令Mathias萌生想法在正统剧场以外的地方举行艺术活动,Mathias说:「我发现参与儿童艺术往往要花费不少金钱,我希望在乡村举行的儿童艺术活动能令亲子以低成本参与艺术活动,艺术教育也是幼儿教育,可藉艺术教育开发小孩的五感,对儿童的发展很重要。」
环保搭建嬉戏空间
为吸引小孩与家长前来欣赏剧场,在《荔枝WOW!》活动中,设有各种户外装置,「不止是这里,我认为所有儿童剧场都应该有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室内作剧场表演,室外空间提供游玩场地,让小孩看完剧后可以在这里玩。」
「小朋友要玩得开心,其实不需要很多设备,就算只是一个架,他们也可以爬得很开心。」Mathias说。在剧场旁边,有一个由竹棚搭建而成的儿童嬉戏空间,内里放着七彩缤纷的图画,展示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Mathias指,嬉戏空间铺垫了大量软垫以顾及儿童玩乐时的安全,「这嬉戏空间摆放一个月,用竹棚搭建感觉天然。」为配合乡郊自然环境,嬉戏空间中所采用的灯光全部属于低耗电灯光,「在是次的演出中,我们尽量减少布景转换次数,以减少演出完结后的垃圾数量,从制作层面带出环保概念。」
乡郊举行艺术表演 困难在于器材运输
在乡郊举行儿童剧场和艺术节,必然比在市区正统场地举行的困难,Mathias指乡郊剧场比起市区剧场演出,最大的困难是器材搬运,「因此我们尽量以环保方式搭建剧场,这个临时剧场采用了耗电量低的LED灯光、用竹棚搭成,虽然以环保方式进行剧场,但仍然有美丽的舞台灯光效果。」
Lynn则表示,沙螺湾举行艺术节,比起在市区的正规表演场地举行活动有更多行政细节要处理,因沙螺湾位置偏僻,主要来往沙螺湾的交通工具是渡轮,因此也要处理船期安排,户外艺术节也受到天气影响,「曾经试过在沙螺湾举行艺术节前两天受到台风影响,有户外的艺术作品被损坏,我们便立即赶工,重新制作艺术品。」
参加人数非愈多愈好
Mathias表示,在乡村地区作演出也要尽量遵守不破坏大自然的原则,「例如不要进行大基建搭建剧场,我们举行剧场之目的是要市民认识乡郊,不是要令乡郊城市化,而是要发挥乡郊特色,让市民有更多机会接触大自然,这一原则十分重要。」
要在乡村地区举行艺术活动,除了面对物品运输的问题外,如何吸引在市区生活的市民远赴郊区参加活动,也是另一挑战。Mathias指,期望《荔枝WOW!》活动能吸引300名市民参与,但他强调,在乡村地区举行艺术活动,并非人愈多愈好,「因荔枝窝有居民居住,人太多会打扰到居民的生活。」
沙螺湾艺术节 结合多项艺术体验
慈善团体夸啦啦艺术集汇(下称:夸啦啦)最近举行了15周年展览「苗圃、花园和果林」,展览的一处展示了团体「艺动沙螺湾」活动照片。提及乡郊地区举行艺术活动,夸啦啦曾于2018和2019年在大屿山沙螺湾举办了大型户外视觉与表演艺术节,吸引了近3,000名参加者参与活动。
天地为题感受自然
夸啦啦艺术集汇行政总裁邱欢智(Lynn)向记者忆述两届艺术节的盛况,谈及为何选址于沙螺湾?Lynn表示近机场跑道是其一诱因,「城市人很少机会可以静下来让自己休息,因此我们特意挑选在偏远郊外举行艺术活动,沙螺湾有很多平坦的地方,也在机场附近,距离机场跑道150米,能给艺术家很多创作灵感。」
第一届艺动沙螺湾之主题为「翱翔」,参加者以想像和创意在艺术世界里探索飞行概念;第二届则以「浮游之乐」为题,带领参加者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两届艺术节中均包括互动体验剧场、装置艺术、音乐和舞蹈表演、工作坊等等活动。
三年时间洽谈终成事
两届艺术节共举行了8个活动天,Lynn坦言2015年已和当地居民洽谈借用场地举行艺术节,「当时沙螺湾并不多于20位长住居民,我们便和村长讨论如何举行艺术节,用了三年的时间让对方了解我们的来意。」
沙螺湾自举行艺术节后,便多了香港人认识这个地方,又因为艺术节举行后有部分大型艺术作品作长期展示,因此更吸引不少人慕名而至。Lynn表示,沙螺湾居民和村长相当支持举行艺术节,「艺动沙螺湾」原计划举行三届活动,惟新冠疫情袭港,被迫暂停举行第三届活动。她直言在乡郊地区举行艺术节并非易事,团体也难以分薄资源在其他乡郊再次举行艺术节。
【愿景】善用乡郊地区发展艺术
要发展艺术,必须要有场地配合,而艺术场地不足正是现今香港艺术发展上急需处理的问题之一。Mathias认为可以搭建临时剧场以解决场地不足问题,「场地可以在公园或乡郊地区,因此我们也想藉是次在荔枝窝举行的儿童剧场,能起示范作用,让更多人看到在乡郊地区发展艺术或搭建临时剧场的可能性。」他强调,乡村地区是举行剧场和艺术空间的另一新空间,「我认为不只乡村地方,很多香港的公园也可成为临时剧场空间,让香港艺团运用这些空间作小型演出。」
很多人以为,好的艺术表演必须要在正统的场地举行,但Lynn却不认同,「现在的人更重视社区性的联系,在地少人多的香港,我认为可以很好地利用乡郊地方、废置学校,灵活运用这些空间举行艺术活动。」她期望香港在未来能有更多户外地方长期摆放艺术品,「这绝对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