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论坛》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杨亲华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港澳局原副局长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九二共识」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产生的关键影响和重要作用的高度肯定。
今年是「九二共识」达成三十周年。「九二共识」诞生于两岸民意交流发轫之初,耕耘于两岸关系起伏跌宕之际,收获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中,砥砺于两岸关系乱云飞渡之时。回顾30年来两岸关系走过的曲折历程和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和进展,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九二共识」对于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两岸协商对话、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
「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
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政府郑重提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台湾当局在岛内外强大压力下不得不作出回应,两岸关系开始缓和。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随即兴起,并衍生许多需要通过两岸协商解决的具体问题。为推动两岸协商对话,发展两岸关系,中央作出筹建对台商谈授权民间团体的重要决策。1991年12月16日,海协会应运而生,与台湾海基会建立了联系、商谈机制,从而开启了两会协商谈判的历史进程。
为避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保证两会商谈朝著正确方向推进,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考虑要争取台湾海基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并与之达成共识。
1992年3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举行商谈。海协会正式提出,应在事务性商谈中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表述方式可以充分协商,并愿意听取海基会和台湾各界意见的建议。其中「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含义」这一条,是促成共识达成的关键。这是基于尽管两岸分隔对立,存在著深刻政治分歧,但双方均长期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这一关于一个中国主张的共同点和连结点。海协会认为,在对一个中国涵意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暂时搁置争议,通过求同存异的办法,有可能在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立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1992年10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进行工作商谈。双方集中讨论了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态度的问题。最终经两岸分别授权及两会函电往来,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这一共识的基本意涵主要有四:首先,「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原则」,意味著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分割。这是大陆一贯立场,台方「国统纲领」亦明确宣示「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两岸互作承诺,明确界定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这对反对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表明海峡两岸愿以和平方式逐步实现国家统一。这是大陆和平统一方针的体现,也是台方「国统纲领」所揭示的「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的共同责任」。再次,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海协会表示「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台湾海基会表示,「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这两句表述看似不同,实则印证出两岸都承认国家尚未统一,存在政治对立和政治分歧的现实,但在事务性商谈中,采取各自保留某些政治主张的方式,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双方达成协议。因此,两岸政见不同,并不构成对双方共同立场的否定。两岸创造性地将政治对立和政治分歧,置于一个中国的法理框架之内,立意深远,为双方逐步建立政治互信、化解政治分歧,留下余地;最后,「妥善解决事务性问题」,意味著在上述精神的指导下,通过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寻求双方均能接受的办法处理两岸交往事务。两岸的政治理念要落实到具体协议层面,为民众谋福祉并接受人民检验,从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上述四点构成「九二共识」的基本意涵。其中核心意涵则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九二共识」的达成,确立了两岸商谈的政治基础,进而打开交往与对话的大门,对打破两岸政治僵局、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九二共识」是破解两岸政治僵局的良方解药
不断增进两岸双方的认同和政治互信,是发展两岸关系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一问题涉及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和心理层面,错综复杂,是两岸间百年来种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实践证明,求同存异是对待和处理两岸政治分歧问题的务实态度、聪明智慧和有效办法。「九二共识」之所以能够达成,关键在于双方都做到了求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之同,存对一个中国政治意涵认知不同之异。它体现了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灵活务实、积极进取的精神,是突破僵局、化解分歧的良方解药。只求同,不现实;光存异,更不可行。在平等协商中,需要考虑双方的关切,照顾彼此的需求,允许各自保留意见。达成共识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只要双方都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努力寻求认知的共同点,妥善处理好分歧点,就一定能够找到彼此都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这是「九二共识」的精髓之所在。「九二共识」的达成以及两岸协商的实践表明,在两岸固有矛盾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处理复杂问题不可能也难以一蹴而就。而务实搁置争议,善于求同存异,进而积极聚同化异,就能在不断增进共识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和化解分歧,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九二共识」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
纵观「九二共识」达成3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历史,可以看出:
正是因为达成这一共识,直接促成1993年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实现了两岸高层人士40年来首次会晤,迈出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并推动后续协商取得进展,为两岸建立制度化协商与联系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重申这一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开创了和平发展新局面。两会才能在2008年6月后恢复协商谈判并达成一系列重要协议,解决了诸多事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提升了两岸交往合作的制度化水平,实现了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创了两岸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大交流大合作局面。
正是因为坚定维护这一共识,两岸妥善处理了涉外事务,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台湾以适当名义和身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促进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也就是国台办和台湾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会晤,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成为两岸关系发展道路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但自「九二共识」达成以来,台湾各种分裂势力一直把这一共识视为其搞分裂搞「台独」的紧箍咒,亟欲除之而后快。先有李登辉无视共识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意涵,公然抛出「两国论」分裂主张,毁损两会商谈基础,导致协商谈判被迫中断;继有陈水扁否认「九二共识」,鼓吹「一边一国论」,不断升级「台独」分裂活动,导致两岸协商无法恢复;现有蔡英文当局执意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大肆操弄「去中国化」,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独」挑衅,导致两岸协商对话的大门彻底关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持续流失,台湾同胞利益福祉不断受损,台海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冲击。
从本质上讲,是否承认和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已经成为检视台湾各种政治势力是否真正具有改善两岸关系诚意的试金石。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今天,坚持「九二共识」这一政治基础,维护的是两岸政治互信的纽带,争取的是全面发展两岸关系,创造的是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
面对台湾当局否定「九二共识」、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蓄意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严峻形势,祖国大陆并未放弃和台湾同胞一道改善两岸关系的努力。2016年以来,祖国大陆与承认「九二共识」、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有关政党、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与民族未来开展对话协商,达成多项共识并发表共同倡议,共同努力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出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持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推动两岸同胞交流交往走深走实走亲走近。
事实充分证明,承认「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和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流交往、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两岸同胞绝不会答应。」
「九二共识」达成是两岸中国人自己解决问题的典范
二十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这一论断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部势力肆意染指和干涉;二是要相信两岸中国人自己完全能够解决好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九二共识」给人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两岸中国人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两岸一家亲」,家人之间有些分歧是正常的,但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只要正视而不是回避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圆中国梦的高度,克难前行、积极进取地思考破解难题之道,并兄弟同心地商量著办,完全可以找到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办法。
当前,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都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推进祖国完全统一面临著新的形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统一的时、势、义,都在祖国大陆一边。我们将深入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二十大关于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图谋,在不断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中扎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共创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2年11-12月号第78-81页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紫荆论坛》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杨亲华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港澳局原副局长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九二共识」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产生的关键影响和重要作用的高度肯定。
今年是「九二共识」达成三十周年。「九二共识」诞生于两岸民意交流发轫之初,耕耘于两岸关系起伏跌宕之际,收获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中,砥砺于两岸关系乱云飞渡之时。回顾30年来两岸关系走过的曲折历程和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和进展,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九二共识」对于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两岸协商对话、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
「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
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政府郑重提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台湾当局在岛内外强大压力下不得不作出回应,两岸关系开始缓和。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随即兴起,并衍生许多需要通过两岸协商解决的具体问题。为推动两岸协商对话,发展两岸关系,中央作出筹建对台商谈授权民间团体的重要决策。1991年12月16日,海协会应运而生,与台湾海基会建立了联系、商谈机制,从而开启了两会协商谈判的历史进程。
为避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保证两会商谈朝著正确方向推进,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考虑要争取台湾海基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并与之达成共识。
1992年3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举行商谈。海协会正式提出,应在事务性商谈中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表述方式可以充分协商,并愿意听取海基会和台湾各界意见的建议。其中「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含义」这一条,是促成共识达成的关键。这是基于尽管两岸分隔对立,存在著深刻政治分歧,但双方均长期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这一关于一个中国主张的共同点和连结点。海协会认为,在对一个中国涵意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暂时搁置争议,通过求同存异的办法,有可能在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立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1992年10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进行工作商谈。双方集中讨论了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态度的问题。最终经两岸分别授权及两会函电往来,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这一共识的基本意涵主要有四:首先,「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原则」,意味著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分割。这是大陆一贯立场,台方「国统纲领」亦明确宣示「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两岸互作承诺,明确界定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这对反对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表明海峡两岸愿以和平方式逐步实现国家统一。这是大陆和平统一方针的体现,也是台方「国统纲领」所揭示的「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的共同责任」。再次,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海协会表示「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台湾海基会表示,「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这两句表述看似不同,实则印证出两岸都承认国家尚未统一,存在政治对立和政治分歧的现实,但在事务性商谈中,采取各自保留某些政治主张的方式,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双方达成协议。因此,两岸政见不同,并不构成对双方共同立场的否定。两岸创造性地将政治对立和政治分歧,置于一个中国的法理框架之内,立意深远,为双方逐步建立政治互信、化解政治分歧,留下余地;最后,「妥善解决事务性问题」,意味著在上述精神的指导下,通过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寻求双方均能接受的办法处理两岸交往事务。两岸的政治理念要落实到具体协议层面,为民众谋福祉并接受人民检验,从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上述四点构成「九二共识」的基本意涵。其中核心意涵则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九二共识」的达成,确立了两岸商谈的政治基础,进而打开交往与对话的大门,对打破两岸政治僵局、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九二共识」是破解两岸政治僵局的良方解药
不断增进两岸双方的认同和政治互信,是发展两岸关系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一问题涉及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和心理层面,错综复杂,是两岸间百年来种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实践证明,求同存异是对待和处理两岸政治分歧问题的务实态度、聪明智慧和有效办法。「九二共识」之所以能够达成,关键在于双方都做到了求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之同,存对一个中国政治意涵认知不同之异。它体现了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灵活务实、积极进取的精神,是突破僵局、化解分歧的良方解药。只求同,不现实;光存异,更不可行。在平等协商中,需要考虑双方的关切,照顾彼此的需求,允许各自保留意见。达成共识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只要双方都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努力寻求认知的共同点,妥善处理好分歧点,就一定能够找到彼此都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这是「九二共识」的精髓之所在。「九二共识」的达成以及两岸协商的实践表明,在两岸固有矛盾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处理复杂问题不可能也难以一蹴而就。而务实搁置争议,善于求同存异,进而积极聚同化异,就能在不断增进共识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和化解分歧,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九二共识」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
纵观「九二共识」达成3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历史,可以看出:
正是因为达成这一共识,直接促成1993年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实现了两岸高层人士40年来首次会晤,迈出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并推动后续协商取得进展,为两岸建立制度化协商与联系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重申这一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开创了和平发展新局面。两会才能在2008年6月后恢复协商谈判并达成一系列重要协议,解决了诸多事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提升了两岸交往合作的制度化水平,实现了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创了两岸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大交流大合作局面。
正是因为坚定维护这一共识,两岸妥善处理了涉外事务,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台湾以适当名义和身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促进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也就是国台办和台湾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会晤,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成为两岸关系发展道路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但自「九二共识」达成以来,台湾各种分裂势力一直把这一共识视为其搞分裂搞「台独」的紧箍咒,亟欲除之而后快。先有李登辉无视共识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意涵,公然抛出「两国论」分裂主张,毁损两会商谈基础,导致协商谈判被迫中断;继有陈水扁否认「九二共识」,鼓吹「一边一国论」,不断升级「台独」分裂活动,导致两岸协商无法恢复;现有蔡英文当局执意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大肆操弄「去中国化」,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独」挑衅,导致两岸协商对话的大门彻底关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持续流失,台湾同胞利益福祉不断受损,台海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冲击。
从本质上讲,是否承认和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已经成为检视台湾各种政治势力是否真正具有改善两岸关系诚意的试金石。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今天,坚持「九二共识」这一政治基础,维护的是两岸政治互信的纽带,争取的是全面发展两岸关系,创造的是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
面对台湾当局否定「九二共识」、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蓄意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严峻形势,祖国大陆并未放弃和台湾同胞一道改善两岸关系的努力。2016年以来,祖国大陆与承认「九二共识」、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有关政党、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与民族未来开展对话协商,达成多项共识并发表共同倡议,共同努力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出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持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推动两岸同胞交流交往走深走实走亲走近。
事实充分证明,承认「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和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流交往、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两岸同胞绝不会答应。」
「九二共识」达成是两岸中国人自己解决问题的典范
二十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这一论断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部势力肆意染指和干涉;二是要相信两岸中国人自己完全能够解决好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九二共识」给人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两岸中国人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两岸一家亲」,家人之间有些分歧是正常的,但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只要正视而不是回避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圆中国梦的高度,克难前行、积极进取地思考破解难题之道,并兄弟同心地商量著办,完全可以找到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办法。
当前,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都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推进祖国完全统一面临著新的形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统一的时、势、义,都在祖国大陆一边。我们将深入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二十大关于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图谋,在不断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中扎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共创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2年11-12月号第78-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