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论坛》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郭正林 I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教授
周 磊 I 深圳大学助理教授
2022年11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赋予了深圳在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上的新使命。
以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为驱动,深港共建海洋湿地国家公园,是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挥深港两地地缘优势,利用好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和香港米埔湿地公园,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高地和世界海洋湿地保育典范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圳建设海洋城市,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内涵,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重要尝试。
一、深港共建海洋湿地国家公园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香港米埔红树林保育区,同属深圳湾海岸湿地。由于分属两个城市,两地在湿地保护的体制机制和具体措施各不相同,亟待加强政策协调、工作协同,共同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建设。这不仅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事关「一国两制」 成功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湿地生态保护的战略意义,把湿地生态保护上升到事关子孙后代福祉和国家永续发展的高度。深港共建海洋湿地国家公园,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深港共建湿地公园也是践行「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新举措。进入新时代,深港协同发展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深港不仅要在经济社会、科技创新、招商引智等方面加大合作,更要在绿色发展、自然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开辟新天地,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内涵。深港共建海洋湿地国家公园,符合国家战略,符合大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将直接造福于700多万香港居民和2,000多万深圳市民,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良政善治。
在正常情况下,节假日的深圳湾公园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值得期待的是,深港海洋湿地国家公园的建设,将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和巨大的社会效应,并为深港两地提供高水平的湿地科技、湿地教育、海洋生态保护的自然基地。目前,米埔湿地公园已经是香港的生态教育基地。可以预见,更大规模的湿地公园建成之后,这里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际红树林湿地保护中心、候鸟观察中心、海洋科普中心、近海生物研究基地,将吸引全球的自然保育者和生态文明促进者。
二、深港共建海洋湿地国家公园的有利条件

地缘因素促使深港两地紧密相连,福田成为深港协同创新的核心地段。在深港交界地带,拥有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以及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两个重点保护区。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建于1984年,198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国际湿地公约保护对象,以及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重点保护对象。保护区由内伶仃岛和福田红树林两个区域组成,总面积921.64公顷。内伶仃岛位于珠江口伶仃洋东侧,地处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四城市的中间,东距香港9公里,西距珠海30公里,北距深圳蛇口17公里。福田红树林区域位于深圳湾东北部,东起新州河口,西至海滨生态公园,南达滩涂外海域和深圳河口,北至广深高速公路,沿海岸线长约9公里,平均宽度约0.7公里,总面积为367.64公顷,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一水相隔(最近距离约300米)。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是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米埔的重要湿地。米埔湿地按《拉姆萨尔公约》名列「国际重要湿地」,属于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保护区范围包括大榔基、石山和尖鼻咀一带的湿地,当地亦是深圳河、山贝河及天水围渠的河口,占地约1,540公顷。
深港两地保护区已经开展了持续的专业化合作。一是在资源管理方面互相借鉴。福田保护区是由政府主导、专门机构管理,米埔保护区则是民间主导,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香港分会的基金会管理,二者管理主体的性质不一样,但不影响专业合作。米埔保护区在鱼塘修复升级营造、水位管理、日常植被管护等专业方面经验丰富,深圳这些年一直在学习其先进经验,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在诸如保证滩涂面积、红树林监测保护、鱼塘生津的管理等方面,双方互相学习有益经验。二是在科研方面相互合作。福田保护区不仅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保持学术联系,而且与香港城市大学等香港高校开展合作。以大学研发中心为基地,进行红树林湿地研究、候鸟研究、水表同步监测等项目研究。目前,深港两地每个月都会进行水鸟的同步监测等科研项目合作。三是在信息方面及时沟通。双方早期主要是在禽流感的防控等方面沟通交流。如香港方面发现禽流感疫情,一经确认,米埔自然保护区即关闭21天,福田自然保护区也跟著关闭21天。现在更多的是深港两地在自然资源保护、预防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的加强联动和合作。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与福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姊妹单位,疫情之前双方每年都有定期的会议交流,疫情发生之后转为线上交流沟通。
深港共建海洋湿地国家公园,既有前期的专业合作经验,也有互信的基础和互助的实际需求。
三、深港共建国家湿地公园的机遇与建议

当前深港共建国家湿地公园处于重要机遇期,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亟须解决。
公园的性质和定位问题。公园包含多种类型。按层次讲,国家公园层次最高,其次是自然保护区,最后是湿地公园。国家公园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是国家的名片,具有全球意义。自然保护区不一定具有国家代表性,只要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重要物种栖息地,或者其他分布有保护对象并具有保护价值的区域,均可称为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是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自然公园包括六种类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沙漠公园、海洋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是自然公园的类型之一。深港共建海洋湿地国家公园,其定位是国家公园这个层次,核心地带是福田与香港接壤的海岸湿地片区,包括深圳的红树林和香港的米埔,未来视情还将扩大公园的范围,把珠江口岸一带需要保护的海洋生态资源都要纳入进来。因此,根据现有的政策规定要求,需在国家层面评调研估,也需深港双方共同努力、合力推进。
公园的管理体制、收支分配等问题。福田保护区是政府在管理,米埔保护区则是委托给WWF香港分会的基金会在管理,二者有著不同的管理体制。共建国家湿地公园,如何统筹协调管理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这需要设计出一套新的管理方案。此外还有收支分配问题。深圳方面不需要考虑收支平衡,因管理单位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统一由国家财政支出。香港方面则需考虑收支平衡问题。他们目前是由基金会管理,除了生态保护,还有人员、资产折旧等各类成本需要自负。在收入方面,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香港教育部门大概一年支付几百万,主要用于对香港中小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二是面向社会公众以研学活动、团队建设等形式开展收费项目。两方面加起来刚好达到收支平衡要求。共建国家湿地公园之后,在收支方面也需要一整套的制度设计。
公园的生态保护、教育科普等问题。当前深港在跨境环境保护合作等方面缺少政策支持。2017年左右,香港渔农署以及米埔保护区基金会与深圳城管有过交流,双方共同探讨跨境联合环境保护相关议题,可惜讨论没有深入以及形成规章制度。共建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将是重中之重,需要各方落实责任。米埔保护区面积较大,但它开放区域面积依然受限,并且预约时间较长,普遍需要半年以上。福田保护区面积较小,按目前预约情况,每天仅对外开放预约160个名额(疫情之后中断),其中80个名额给市民,剩下80名额给学生。在不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更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教育科普功用,让湿地公园服务于市民,造福于社会,也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施「两步走」战略。先建设以深圳福田-香港元朗为核心的海洋湿地国家公园,再建设横跨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的国家海洋湿地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福田自然保护区与米埔自然保护区均已经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米埔湿地已经是国际重要湿地,福田红树林湿地也即将成为国际重要湿地。双方共建国家湿地公园,在现有条件下具备可操作性。中长期看,在国家湿地公园基础上再建设范围更广阔的国家级海洋生态示范区,也应纳入规划之中。示范区将米埔自然保护区、福田自然保护区,以及伶仃洋沿海经济带、大鹏湾沿海经济带等等都纳入进来,共同打造一个集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保护以及海洋科创开发于一体的,国家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奋力打造南中国最靓丽的世界名片。
(二)实行「深进深出,港进港出,不要签证」的全新管理模式。在国家湿地公园内划分若干个保护区,实行分段管理,明晰管理责权。对于游客及园区工作人员实行「深进深出,港进港出,不要签证」的全新管理模式。在保证深港两地居民充分共享国家湿地公园的前提下,同时维持「一国两制」下的属地归属原则,不打破现有的通关制度。成立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在资金监管、预算发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保持国家湿地公园的经费平衡运转。
(三)出台政策法规,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置于突出位置。之前一些保护区受到跨省、跨市等行政划分影响,不同区域管理方式不同,有些地方甚至为了修路等市政工程建设将保护区碎片化。华南虎的灭绝就是因为其活动区域的碎片化,导致生存环境不佳。之后国家以建设国家公园等形式,保证区域内生态系统完整性。深港共建国家湿地公园,需出台政策法规,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置于突出位置。
(四)创建多种类、多层次的科普教育平台。米埔保护区在容纳香港中小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方面表现出色,福田保护区则存在诸多限制。米埔保护区1,500公顷,并且都是基围鱼塘加红树林和滩涂,而福田保护区仅367.64公顷,其中1/3是滩涂,100公顷是红树林,剩下的是基围鱼塘。按照深圳现有中小学生人数,无法像香港那样保证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至少进行一次保护区进行研学活动。双方共建国家湿地公园之后,米埔保护区可承担部分深圳学生的科普教育活动。同时,福田保护区应继续进行「虚拟森林」等项目平台的开发推广,以满足学生的科普需求。
(五)将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大湾区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城市化进程中做到高速发展与生态保护兼顾,对于全国的城市而言都非常重要。深圳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给出了先行先试的案例。2021年6月,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北京联合发布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位列其中之一。由于深圳湾红树林湿地处于城市核心地带,对于其他城市的示范效应尤其突出。深港共建国家湿地公园,将是展示发达城市环境保护,打造大湾区文化名片的重要契机。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2年11-12月号第65-69页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